儿童文学中的苦难意识美学价值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43 浏览:20402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安徒生童话中的苦难意识及其美学价值分析,表明儿童文学注重“快乐原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只能是喜剧,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可能是悲剧或具有悲剧色彩,同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甚至成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

关 键 词 :安徒生 童话 苦难意识

人们在论述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时,往往认为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尤其是将欢愉作为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方卫平在其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中指出:“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因此,儿童文学相对于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并由此认为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由语言、情节的不谐调构成喜剧性矛盾冲突,造成趣味性和幽默效果,构成一种轻松、清新、隽永的欢愉之美.”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黄泉根老师在其论文《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中也指出“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其重要表现形式是幽默精神,“幽默儿童文学追求的是一种轻喜剧般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上述两位学者的论述道出了儿童文学主要美学特征,但不尽然.儿童文学注重“快乐原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只能是喜剧,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可能是悲剧或具有悲剧色彩,同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甚至成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下面,笔者就以安徒生的童话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安徒生的许多童话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形成了他的作品中的忧郁美的风格.我们都知道,悲剧通常是用苦难来诠释的,而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就充满着浓烈的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

一、在安徒生众多的作品中,直接展现了老百姓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苦难,表达出一种苦难意识

“安徒生的童话广泛地描写了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在他的童话中,穷人都是勤劳、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但他们的遭遇都很不幸.”安徒生从多视角角度描写了这些生活艰苦的劳动人民.a、安徒生在童话中通过描写老百姓生活中所受的苦难,来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无耻,对那些愚蠢自私而又自高自大的老爷们进行了批判.在《恶毒的王子》中,王子是非常可恶的.他以战争为手段,使老百姓受尽苦难家破人亡,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这篇童话没有直接描写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困境,只是通过一些话语来揭露王子的狠毒和野心.“一个恶毒而傲慢的王子,他的全部野心是想要统治世界上一切的国家,使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我要打赢上帝!”这样的话语无不诉说了王子的可怕,最后安徒生也安排了一些可笑的情节来暴露他的罪行,使他得到了惩罚,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气.这种苦难意识的揭露是在一种不自觉的特殊环境中显现的,也是安徒生的一种有意表现.b、安徒生的作品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下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的同情,但他又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有人说,安徒生笔下塑造的穷人形象多是淳朴善良,但又消极彷徨的.他们无法抵抗恶势力,经常受到侮辱和蹂躏,他们最终的出路只有死亡.如:《她是一个废物》中的洗衣妇就是这样一个受苦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她冒着寒风,成日在冷水里洗沉重的被单,却只是为了挣取一块面包.即使病了也是如此,最后贫病交加而亡.像洗衣妇这种悲惨遭遇的人还有很多.通过这些形象,安徒生写出了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二、在安徒生的另一些作品中,通过生命转折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练来展现苦难意识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每个转型期都很重要,而且可能要经历一段严厉的考验来长大成熟.诚如刘彩珍在《安徒生童话中的仪式原型》中所说:“安徒生的童话中往往有一个相似的叙事模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下,经受了许多艰难的考验,最终,完成了自我的深,并回到了所熟悉的社会群体中.”童话《踩面包的姑娘》中的主人公小英娥便是如此.她人格的深华完全得益于一次隔离仪式.即她在回家的途中掉进了一个黑泥坑.在一种陌生的环境中经受了许多艰辛,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从而改变了自己骄傲而又顽劣的性格.其实在安徒生童话中,这种模式也就是一个孩子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一种“苦难”模式,只是在这里被升华为一种更为深层的力量.像小英娥这样的经历可能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已经在不自觉中承受了它们.这种“苦难”或许就是为了惩罚我们的不懂事,让我们去反省我们所做的一些错事,改掉我们的一些不好的习性.同时也只有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我们才慢慢有所觉悟和改变,去长大.这里的苦难意识主要体现了对人的精神品质的考验和对社会感悟的过渡的一个过程.

三、安徒生还有的童话中,通过反映丰富多彩的狂欢过程来宣泄苦难意识

童话作者往往通过一种狂欢过程来表现出一种可笑至悲的情怀.在整个狂欢过程中,对童话主人公的行为动作充满了艰苦考验.有评论家就认为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是狂欢化庆典仪式的典型体现.看这篇童话中狂欢过程,其实是轻松的,充满喜剧色彩的.骗子让皇帝在众目睽睽之下,演出了一场赤身的滑稽戏,使皇帝受到众人的戏弄和嘲笑.纵观这个狂欢过程,其实都透出一种“苦”,骗子的“苦骗”,大臣的“苦装”,民众的“苦忍”,以至于最后导致一种“难”的结局.当然这种难是隐含的.当皇帝知道真相后,我们不难想象他会怎样惩罚大臣、民众,甚至是那个说实话的小孩.这也就道出了安徒生童话中狂欢仪式所要表现的真正目的,这是一个方面.同时也包含了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描写皇帝的唯心主义来体现人民的苦难生活.皇帝只爱新衣,不理朝政,臣子也只是附庸他.这样,下层人民的疾苦与受剥削压榨就不言而喻了.这篇童话应该也是呼吁人民的苦难的强音.


四、安徒生童话中苦难意识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及美学价值

1.用苦难激活生命意志.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苦难始终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说过,没有苦难的人生算不上是完整的人生.所以,学会挑战苦难,磨练人的生命意志,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惟一选择.我想安徒生可能就是深谙了生活中的苦难,敢于挑战苦难,在苦难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才有可能去超越苦难,战胜苦难.安徒生是在无言中默默地承受苦难,用自己的行为去救赎自己的情绪.这种做法是高明的.《丑小鸭》这篇童话一般都认为是安徒生的一篇自传,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由于世俗的偏见,旧的习惯势力,使丑小鸭受尽歧视.但它为了接近美的化身而努力去追寻,付出了艰辛的代价,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一系列追求理想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路途的艰辛,可是有付出就有回报.看看丑小鸭的结局,我们应该说苦难有时反而可以激励我们去寻找和追求理想的勇气.罗曼罗兰说:“只有体验痛苦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真正价值.”感受人生的苦难,是为了更好的感受人生的幸福.如何承担苦难,实际上就看出了人的一种生存态度,一种生命的体验.丑小鸭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也让人类认真反思人的生存状态,使人在面对苦难时,能够坦然接受,并且敢于挑战,也使得人类本身得到完善.

2.苦难中散发出美的气息.安徒生虽然描写了许多苦难的场面,可是美仍然贯穿其中,让读者领略到的不只是纯粹的苦难而已.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都呈现在他的作品中.如:《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就是美的化身.“小人鱼”为追求爱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不仅要接受肉体折磨,还要接受精神的考验,最后在为爱而作出的生死抉择中,“小人鱼”又为了成全他人的幸福甘愿使自己化为泡沫.这里“小人鱼”的苦难经历和悲剧命运被弱化了,突出的是她高尚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在这里,安徒生用具体形象的图景激发了人们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力量,赋予他们一颗寄予着美好理想的明亮的心灵.

3.苦难净化心灵.从人的存在意义和生存境况的角度上说,安徒生一生的际遇足以让他在文学中去触及人的存在本质和意义.他宣扬“真善美”最终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让人们觉得生活虽然贫苦,却可以努力进取,去获得成功,感受到前途是充满希望的、有光明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严寒的雪夜在富人家的墙角用火柴点亮心中的幻影,她没有想过去那个人家乞讨或者去偷.虽然又累又饿,但她在烛光中得到了丰富的美味和享受,最终也是在幸福中死去.小女孩宁愿饿死、冻死也不愿做这种可耻行经的行为,这表现了她的一种美好心境,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单纯的精神世界.同时,这也是她的心灵的升华.所以,安徒生让小女孩死前还覆盖上了一层带有慰籍性的诗意彩纱,让人回味不已.

通过上述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苦难意识及其美学价值分析,我们应当知道儿童文学作为形象化的生活教科书,有责任让儿童的眼光看得更远一些,脑子变得复杂一些.在看到光明的同时,也注意到生活中还存在着落后、腐朽的东西;既为今天的生活欢笑歌舞,也要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要看到前面还有许多艰难险阻正在等待着他们去克服,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儿童文学要培养的是战士,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而不是躺在安乐窝里的庸人,躲在屋檐下的燕雀.如果片面强调儿童文学的“快乐原则”喜剧效果,把复杂的生活过滤蒸馏得纯而又纯,甚至连梦也是玫瑰色的.在这样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孩子,一旦遇到风浪,他们脑海中的那种虚检测浮浅的“美”立刻烟消云散,以致走向反面.

[本课题为江西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编号:06WX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