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文学叙事的基础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61 浏览:19836

寒青的报告文学《大巴山的呼唤》荣获了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颁发的“第五届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优秀奖.《大巴山的呼唤》以鄂西南贫困山区为题材,细致采写了山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贫困山区们的生存境遇.寒青曾多次深入鄂西南采访,以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之笔,呼唤社会对大巴山区教育及居民生活的关注.

我陆陆续续地阅读了寒青的五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从题材性质上看,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全都属于讴歌型的.按说,这类作品很容易流于空洞和模式化,是很难写出新意的.但是,寒青却不仅写得有特点,而且写得很感人.

那么,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用有情的眼光看世界,用深情的文字来写人物.他把“情”当作自己作品的灵魂.这一点,你光看他的书名,就可以明白:《爱,擎起一片天》、《情托彩虹》、《情撼中原》.阅读这样的作品,除非你是铁石心肠的人,否则,谁都会被吸引,都会被感动.寒青在《情撼中原》中引用了左拉的一句话:“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永恒的火焰与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显然,他的写作也是以爱为养料的.

寒青所选择的几乎全都是平凡的模范人物,其中既有用柔弱的肩膀担起生活的重负,带着盲人母亲上大学的刘艳芳,也有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孩子的教师吴玲和郑琦;既有交通规划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也有基层干部周国知.在叙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寒青着重表现的,是人物内心的善念和爱意,是他们因为爱而表现出来的坚韧意志、乐观态度、利他精神.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的态度和情怀.因为,一个社会如果把追求所有人的幸福当作根本的目标,它就必须强调爱的价值,就必须把爱当作价值理念和行为原则中的核心内容.不仅如此,一个时代的文学倘若想健康发展,倘若想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也必须把对人们对生活的善念和爱意,当作写作的稳定的精神基础.


然而,这样的道理,说起来似乎不难,但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表达过这样一个判断:“虚构不如纪实,长篇不如中篇”.事实上,那前半句,现在仍然没有失效.因为,我所读到的纪实性作品,大都不仅言之有物,能够帮你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仿佛春日载阳,春风送暖,能够给人们的内心带来光明和温暖,能够点燃你对生活的爱意,激发你介入生活的热情和活力.例如,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徐剑的《东方哈达》、铁流的《支书和他的村庄》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天使在作战》,都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记忆的作品.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小说家,似乎更倾向于接受张爱玲1943年在《到底是上海人》中宣扬的一个观点:“我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开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所以,我们的小说家便把写“坏人”当作小说的使命.他们乐于搜集“坏人”的无聊故事,乐于以冷漠甚至冷酷的态度来展开叙事.在他们笔下,人物大都是鄙俗的粗野的,内心除了原始的冲动和低级的,便什么都没有了.即使某些属于“底层写作”的小说,其中所描写的“民工”、“小姐”和“垃圾捡拾者”,通常不是显得虚检测,便是显得粗俗,――这也难怪,因为,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不仅隔膜,而且缺乏深刻的理解和爱意.所以,他们的小说更接近无聊而滑稽的闹剧,而不是庄严而真实的生活.虽然这些小说因为作者的“名气”,因为成功的商业炒作,因为批评家的丧失原则的吹捧,而获得了虚检测的成功,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

相反,报告文学在态度和境界上,则显示出了一种积极的性质.就此而言,我有时甚至感觉到,我们时代的小说和报告文学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文体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精神气质上.虽然从艺术上看,报告文学写作无疑存在种种的缺憾和不足,甚至存在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不足,但是,总体上看,它试图通过赞美人物身上的爱的和利他的精神,来弘扬一种乐观的昂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在一个价值变构的消费主义时代,这样的写作态度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希望和爱,乃是构成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换句话说,没有爱,便没有真正的生活,也不会产生真正美好的文学.

在当代的报告文学作家中,寒青无疑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不仅有着数量上的丰硕,而且,还显示出情感和境界上的健康和高尚.他把爱当作自己文学写作的基础,这赋予他的作品以内在的价值和强烈的感染力.他的这一经验,对于我们时代的小说写作来讲,具有值得重视的经验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