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整体美构成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89 浏览:19559

摘 要文学形式是非常丰富的,语言、结构、体裁等都是艺术形式,它们都是形成文学整体不可缺少的,其中又以语言美和结构美最为突出.因为任何体裁的作品都离不开语言和结构这一基本形式.本文结合具体的作品,从文学语言、作品结构等方面对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整体美构成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 键 词 :文学作品 内容 形式 整体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学美: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美的生命在于整体性.文学美也是产生于它的整体性,即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因为我们都知道,作为审美对象,不论是美的自然物,还是人化的艺术品,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文学的形象思维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更要有头有尾自成整体.如唐朝绝句名家王昌龄,他的绝句虽然都写一些生活小片断、小侧面,但却都很受人们的喜爱,原因就是它们都是一个小小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象,纳入以整体美感.如他的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句,但都鲜明地突出了诗人自身在身处逆境时孤傲清高的独特性格,以及借事抒怀表达了自己对远在洛阳亲友的怀念之情.诗歌显然写山又写水,写雨又写人,写自己又写友人,但却又以成功的借景抒情的艺术形式将多层的内容,原来毫不相关的情与景融合成了一个中心.这种景随情变、情随景生、人情融为一体的典型意境正是形式与内存相统一的整体美.

又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虽然采用断续、跳跃式的日记体形式,以现代派的意识流式的表现手法,写了许多狂人所特有的荒诞的、似乎缺乏逻辑性的内心独白,但全文的艺术效果并不是支离破碎、模糊不清、缺乏中心的,相反,给人特别鲜明、完整的艺术美感.为什么?就是因为作品的典型人物是个与众不同的“精神迫害狂”,要想表现出他的个性真实感,就必须运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要写出他的真正的病态言行,又要通过他的病态的胡言乱语、胡思乱想喻示着他清醒的、顽强的反封建战士的战斗意识.这是主题的需要,也是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需要.而意识流的内心独白和打破时间、空间界限的日记体裁最能达到写实象征相结合的效果,所以鲁迅先生就大胆地创新了这种民族小说的新形式,从而树立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型.

以上两例都充分说明,任何作品不管采用什么表现形式,都必须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塑造典型形象怎么写作.只有内容与形式和谐协调地统一了,才能真正创造出丰富、鲜明、独特的典型形象.因此,文学家们在形象思维活动中,总是从整体出发,安排和描写各个部分,处理各个细节,尽量地保证艺术形象的完整性.文学形式是非常丰富的,语言、结构、体裁等都是艺术形式,它们都是形成文学整体不可缺少的,其中又以语言美和结构美最为突出,因为任何体裁的作品都离不开语言和结构这一基本形式.因此,下文重点就语言和结构对文学整体美的构建展开分析.

二、语言是构成文学整体美的第一形式

因为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所以,语言是文学形式美的第一要素,当然也就是构成文学整体美的第一形式.再美的内容,再深刻的思想,再动人的感情,如果离开了语言这基本物质手段,就无法塑造成文学形象.从本质上看,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材料.一个作家对生活有很好的发现,也已经过酝酿,有了巧妙的艺术构思,如果没有生动、明了而准确的文学语言,那么,还是不能变成文学作品来与读者交流的.人们称文学家为语言大师,就是因为作家是通过美的语言,塑造读者们所要的美的形象,来同读者们交流思想感情,来使读者获得美的陶冶.


那么语言作为文学美的整体性第一要素,它具有哪些可以促成文学美整体性的特点呢?第一,它具有形象的间接意象性,即它在读者与作品之间不能有直觉可感审美形式,而是一种相似度检测作用.它使读者通过语言符号,间接地在想象中形成自己的审美形象.语言特别善于将美的内容组成一个具有一定随意性的“意象”,允许和要求读者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体味它,丰富它,它给予欣赏者想象与再创造,它的意象之广阔,真可以使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第二,广阔丰富性.它可以极其广泛、多方面地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可以塑造逐个社会形象,可以刻画一个人物的整整一生,也可以表现不断延续的一连串事件,可以让人物处在持续的运动中、无止无休的冲突中,表现他们在逐渐变化的生活进程中不断采取新的行动,不断出现新的心理活动.语言还可以把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融成整体,使读者获得完整的意象,从而能具体细致地把握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上述这些就是文学语言成为文学美整体性重要条件的原因.

且看神采飞扬、气势浪漫的李白的一首小诗《早发白帝城》,由于这是诗人在流放途中得到大赦命令时,感到绝路逢生、喜从天降,在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下写的.因此诗人运用了欢快流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特别的感情.他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先点出地点时问.“彩云”一词不仅描绘了早晨(朝)这特定时间的景色,而且彩云缭绕的画面也侧面烘托了和使人联想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辞”字更加强表现了诗人遇赦后急切回归的心情.第二句以“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尽了船行的迅速,千里之遥而朝发暮至,何等神速!一个“千里”写出空间之远,一个“一日”写出时间之短.一远一短两相对比,不但写出舟行之快,把流动连贯的诗意逼真地突现,而且也显出欢快之势,使人联想到诗人特别的心情.最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进一步以轻舟如箭,瞬息千里飞驰流动的自然之势再次突出了诗人的环境与遭遇,很有政治的寓意;而“轻”字似乎又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切沉重的精神负担全部解脱了,不是舟轻,而是人的心情轻松欢快.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诗人是如何利用文学语言的间接性和丰富广阔性,从而使这首诗成为一个文学美的整体.

再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描写,作者精彩的描写不仅使我们看到百草园中虫鸟欢跃,花果繁茂的自然景象,具有色彩感和立体感,而且它们的色彩和轮廓还构成了自然界的美的整体,构成作者热爱自由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融为一体的有机组合.正是由于这段文字语言的精彩,才使读者也和作者一起进入了百草园的自由自在的儿童世界,得到了一片天真纯洁的艺术美感. 根据上述两例完全可以看出,文学语言虽然是间接地给人形象,虽然表现的是丰富的、广阔的、变动的文学内容,但始终能给人以整体美的艺术形象.另外,文学美表现在语言方面还要求作家们以最确切、最精炼的、新鲜活泼的文学语言,才能形象地表达出人与事、景与物的本质特征,求得高度的、严谨的整体艺术表现力.文学语言本来就是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也是美丑并存、雅俗兼有、冗简混合的,所以要使用语言来塑造具体、鲜明、可感的,但又是整体统一的文学形象.那么,对于语言的运用和原则也应按文学美的总特征要求.因此,文学语言必须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完整的形象性.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准确鲜明的语言才会生动,只有生动的语言才会富有艺术美的形象性,才能更准确地表情达意,塑造出完整的形象.

三、结构是构成文学整体美的关键要素

结构的匀称和谐性是文学整体美的重要关键,这正如一个人的身体完整性,不论这个人是大是小,是男是女,身体的任何器官都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样,都会损伤整体美,成为畸形人物.同时,即使任何器官都不少,但分布到不是准确的位置,那么也会因为不匀称,产生不和谐的残缺感,也会破坏整体美.因而,按照主题和题材的具体要求,搭好架子,处理好作品部分和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求得作品的和谐和完美的统一,是作品结构能否形成整体美的关键.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只有作者在构思中找到最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才能求得作品和谐完整的统一.

例如茅盾的《子夜》,就具有表现复杂宏伟生活内容的高度组织能力.全书近百个人物,但作者始终通过几条主要线索将他们贯穿在一起.小说共19章,第一章是序幕,写吴老太爷这具“封建僵尸”一到灯红酒绿的上海就“风化”了,这就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解体,中国已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第二、三章,写吴家办丧事的规模巨大的场面,目的是借此机会检阅一下全书的主要人物,让他们一一亮相;同时也乘机在吴家客厅让工运、农运、公债斗法这三条主要线索初露头绪.然后又让这三条主线一直贯穿到作品最后.整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有张有驰,情节舒展而有节奏,人物鲜明而又典型,不仅富有主体感,而且具有完整性的艺术美.这类的长篇读起来当然最能感到整体美的艺术享受.

那么,短篇文学作品又是如何体现结构艺术的整体美呢?同样如此,只要是一切都从主题、题材需要去安排结构,都能达到整体美的艺术角度.就拿散文来说,它常常借助片段描写,也就是写人事物中一个片断或一个侧面,并不是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完完整整,也不需要将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只要注意记叙一人、一事,一个场面,一曲感情的波澜,表达一个集中构思想,一个明确的主题,就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以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为例,它为什么一直被当作最精美、最规范的散文给中学生当教材,原因除了它有深厚的思想性和其它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外,其中更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艺术结构美了.文章的主题是想通过对蜜蜂那忙绿不停酿造甜美的蜜的自然特征,来象征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形象的.所以作者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在结构上苦心经营了一番.他别具匠心地用了反转的手法,先写自己如何从小就不喜欢蜜蜂,让人感觉蜜蜂是非常惹人讨厌的.但接着就写他因工作的需要来到广东荔枝林,尝到了甜美异常的荔枝蜜,从而对蜂蜜产生了兴趣.之后作者笔锋就势一转,将忘我酿蜜的蜜蜂与不远处正在田间为祖国忘我耕种的农民联系到一起,轻轻地一点就把文章的主旨升华出来.

另外,我们更不可忽略的是,结构不是纯学术性的.它不但与作品所要反映的内容、文学式样的特点有密切关系,而且它也和文学的基本性质相同,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体.任何作品的结构安排都和作者的思想水平、审美趣味和组织才能密不可分.作者是在他的审美理想和创作意图的指导下,根据他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按照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布局、剪裁、衔接,从而把分散的、个别的、众多的生活素材,分为轻重主攻,加以合理有机地、匀称地安排组织,使作品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

总之,美,具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形态,都有各自的审美价值.但自然美和社会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现实形态,虽具有无比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可又比较粗糙、分散,在时空中受到很多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这样,作为艺术美的主力军——文学美就在满足这种特殊需要而历史地必然地产生出来.文学美是美的创造性的反映形态,是作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对自然形态的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和再创造的结果,因此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而也就更具有普遍意义.正是由于文学通过形象把转瞬即逝的现实美固定下来,把美的理想加以客观化和物态化,因而使得美得以广为传播和长期保存,给人类以长久的享受.

12298;从文学的政治性到文学的语言性——新时期文学批评去政治化策略之一》,《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 肖翠云:《从工具论到本体论——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的视域转变》,《闽江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 唐正序:《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 刘安海:《文学批评文章三篇》,《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作者简介:谢丽娟,女,1985—,陕西米脂人,云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与政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