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如何发挥“文学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91 浏览:36367

摘 要:本文试图从“文学”着手,通过“文学的力量”,培养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本文谈了通过“文学的力量”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简议了文学中的人文素养素材,以及如何利用“文学的力量”的方法.

关 键 词 :幼儿教师 人文素养 文学的力量

幼儿教师对幼儿最初心智的启蒙、品性的初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国内幼儿教师普遍人文素养不高,所以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通过“文学的力量”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目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由于国家政策向学前教育事业的倾斜,近几年,幼师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幼师学校林立之前,幼儿教育并不被社会广泛重视,很多下岗女职工、没有学历资质的人员充斥其间,而幼师学校成立之后,育人策略尚不成熟,重视技能忽略人文的状况屡见不鲜,很多幼师学校的毕业生人文素养偏差,对幼儿人格成长的影响甚为不好.

那么,“文学”何以就能在培养幼师人文素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呢?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人文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内在的心理、意识或者说思维活动.因此,人文包含了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各个方面.那么,“人文”具体到“文化”,即指“文学”.文学的各种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杂剧等,里面展示的传统文化、道德、人性情感的酸甜苦辣、爱恨情怀、智慧谋略等等,无不点拨着人的智慧的萌发、良好品格的形成、品质的日益成熟.只要能多读书,多阅历,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阅尽社会人心,品尽人间冷暖.所以,“文学的力量”对人性的陶冶和人心的铸就,不仅在提高幼师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是可能的,而且是肯定的,更是重要的手段.

二、文学中的人文素养素材

文学中的人文素养素材太多,下面以诗歌、散文、小说三种主要的文学体裁为例,试简议之.


1.诗歌的陶情冶性作用

赵缺《无咎诗三百序》中有云:“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传统的文学形式与体裁.诗人采用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诗人通过诗歌阐述心灵,所以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好诗对人的情性的启发与培养绝对是如拨云见日的.如《诗经》当中对爱情的描写,“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么坦诚直白的爱情诉说;屈原对国家的忠贞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路漫漫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魏时曹操对人才的渴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子曹植对兄长曹丕的迫害的控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唐朝李白的博大胸襟、风流倜傥、汪洋恣肆的情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咏诸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宋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凄怆与豪迈等等.古代历朝历代,著名诗人词人不胜枚举,绝诗佳词更是浩如烟海,诗中饱含着历代诗人词人或婉约或豪迈、或明朗或隐晦的各样情感,振撼着我们的灵魂,引发着我们的共鸣.现当代诗歌如海子的诗、汪国真的诗、舒婷的诗、徐志摩的诗、林徽因的诗等等,外国文学中的诗如泰戈尔的诗、雪莱的诗等,均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性,让我们在诗词的文字、韵律之间体味人生百味.

2.散文的情智点津作用

散文即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很多作家在生活当中体味、感悟出的人生哲理、智慧韬略均通过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散文通常具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古代有很多散文名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的经典状物,“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精湛描摩,更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壮志的抒发均出自此篇.又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唐代韩愈的《诗说》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通达智慧.更不用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白的《蜀道难》,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诸如此类的古代散文名篇举不胜举.现当代散文书籍更是不消说了,鲁迅、钱钟书、朱自清、余秋雨、三毛、刘庸、韩寒,由远至近,各个年代,多种口味,里面蕴藏着极其丰厚的精神养料,如“春雨贵如油”般,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启迪人的智慧.

3.小说的多样情怀培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一花一世界”,何况一部小说.里面的历史沧桑、情感纠葛、爱恨情仇、苦乐年华、生命轮回,都蕴含了世事太多的内容.钻进了一部小说,跟随着主人公历经幻海沉浮,就仿佛体验过了一种人生,度过了一段岁月,灵魂经过了一场淘洗,精神实现了一次升华.就在这种不断地阅读、阅历当中,“文学的力量”在内心中慢慢沉淀,多样情怀慢慢融进你的血液,成熟与智慧慢慢融进你的气质.这就是人文素养的形成.

三、如何发挥“文学的力量”

文学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们该如何发挥这种巨大的力量,促进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呢?我们要好好利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就读时间,针对这段学生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笔者提三点可操作性的意见. 1.课堂上的口传笔授、感染激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老师,是会强烈地感染他的学生的.一个真正热爱文学、钻研文学的老师,讲课时声情并茂,不自觉间拥有抑扬顿挫的情感,澎湃,汪洋恣肆,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讲到动情处或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或垂手默立,泣不成声,如此,即将文学真正的融进了自己的血液,如同自己的爱人般热爱着.这样的炽诚如何不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强烈的热爱呢?所以,文学课切忌照本宣科,老师像教小学生一样让大家自读课文,分析中心思想,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文学更厌烦.学校也要真正对文学课引起高度重视,给学生配备优秀的文学课老师,这是解决大多数学前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不高问题的根本.

2.课后的好书推荐、心耘笔耕

有了文学课上优秀文学教师的感染和熏陶、感染和激发,仅停留于此还不够,要趁热打铁,给学生推荐好的课后阅读书目,并告诉他们在哪里能写到或借到,大约查重.老师对学生的兴趣关怀无微不致,体贴入心,为学生和文学的热爱之间架起一座爱心的桥梁,给他们造一艘去书海畅游的小舟,他们定能欢天喜地去领略书海中的风景,划向成熟与睿智的人性彼岸.然后,还要鼓励他们在小有所思之余,提笔耕耘,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灵感的结晶,并常与他们交流,经常此来彼往,学生的人文素养定能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心耘笔耕中积累沉淀,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定引起质变,相信学生在毕业之后定能收获不小.

3.由“文学欣赏”到“生活方式”的升华

人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之后步入幼儿园,开始了育人之旅,必不能停止阅读、写作的功课.就像琴一日不练定会生疏一样,要引导学生,使之对文学的热爱要由当初单纯的“文学欣赏”升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好.”要将每日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坚持下去,并使之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老师的任务才算完成.老师对学生真正的负责,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教给他知识,只是初步,教给他成才的方法,帮他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正道.学前专业学生毕业成为幼儿教师,育人之旅才刚刚开始,其启蒙幼儿心智,引导学生品性的养成,责任之重大,甚于小学、中学、大学老师.所以,自我提升人文素养的意识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