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知识的规律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49 浏览:17614

摘 要 :文学艺术知识创新有无规律性这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曾将文学艺术的创作升华为“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一条路子.这为后人指明了方向.本文在此基点上.对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它由形成创作问题、生活抽象、反复推敲――自我思维实验、文艺作品生产、承认与评价五个子系统组成.文中特别提出了“源于生活”如何过渡到“高于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生活抽象.我们衷心地将生活抽象的提出,作为纪念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6周年的礼物.

关 键 词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抽象;推敲

文学艺术知识创新即文学艺术创作.有无规律性有人认为,艺术家的创作.一人一个样.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规律.实际上,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或创作过程是有其宏观规律的.曾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所以,文学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这是其一.接着还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所以,文学艺术的作品,“高于生活.”这是其二.总结其一和其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就是文学艺术创作的路子.即文学艺术知识创新的宏观规律.以此为理论基点,对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把研究结果综合在图中.这是一个文学艺术知识创新或创作的技术路线图,称之为文学艺术知识创新规律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框架具体地由形成创作问题、生活抽象、反复推敲、文学艺术作品生产、承认与评价5个子系统组成.

文艺知识创新规律的5个子系统可以综合进行研究,也可以单独分别进行分析探讨.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或分析与综合交替进行都是可以的.

1.形成创作问题

形成创作问题的宗旨,必须“源于生活”.在书屋里生产的艺术作品是惨白无力的,群众不喜欢、不爱看、不爱听.应当杜绝这种情况.

文学艺术创作始于信息获取.形成创作问题,是由信息获取创作问题心中立题的一个认识过程.要亲身体验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获得信息.要应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去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是否是一个创作问题:是否是一个有综合价值的创作问题;是否有能力和条件承担.

从根本上来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根本的东西:在这点上来说,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所以,创作的“信息”要到“唯一源泉”中去取.这就要求人们,“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渊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2.生活抽象

生活抽象是指对体验与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与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力量,抽象出事物各方面必然的、主要的、本质的、属性的逻辑过程.产生新感受、新思想、新概念,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作主旨(即主题)和完成形象构思,这就是这种逻辑过程的结果.简言之,生活抽象即高于生活的认识.它与科学认识或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或理性认识过程的科学抽象相类似.

高于生活的认识,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对体验与观察到社会生活的现象与问题,“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看到事物的规律及本质,形成新感受,新思想,新概念.这就叫着高于生活的认识,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只有高于生活的认识,才有可能产生创作的,开始与完成文学艺术的创作.

这样,文学艺术创作的实质是指,是由高于生活的认识到完成高于生活的形象创作.所以,生活抽象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生活抽象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生活抽象而直接由深入生活形成的表象达到形象创作之路.

在这个阶段,主要应用的是抽象思维.

具体来说.生活抽象包括酝酿期、明朗期和完善期.

(1)酝酿期 酝酿期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①全面深入了解问题.关键是“全面”与“深入”.所谓全面,就是指被研究对象的表露现象不能被遗漏:而“深入”就是指这些材料在道理上要弄明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

②找主要矛盾.就是找事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如在生活抽象酝酿期找不到表露出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再冥思苦想,也不会进到生活抽象的明朗期.

③冥思苦想.就是在找出问题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深沉的思、苦苦的想.在冥思苦想中,不妨可使用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2)明朗期 明朗期的特征是在酝酿成熟的基础上产生顿悟,即新感受、新思想、新概念脱颖而出,使生活抽象明朗化,使艺术创作主题呈现出来.

(3)完善期 主要应用形象思维完成形象构思的大体轮廓.

目前,在文艺界有一种不良现象,一个作品出来,它没有“源于生活”,反映的形象也没有“高于生活”,而是“低于生活”――低级趣味、逗笑取乐.使人不能得到真正艺术的美.

3.反复推敲

文艺作品在生产过程中,包括尤其是在形象创作构思和在生产完成后的一段时间,要应用逻辑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与规律(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反复地进行推敲:符合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事物的本质反映没反映出来这就相当于进行自我思维实验,检验“高于生活的认识”的程度.没有经过反复推敲与千锤百炼的作品,流芳的年龄是很有限的.例如,世界名画《1835年普希金在涅瓦河上》是俄国画家列宾反复修改、刮掉重画至少一百次才完成的.

4.文学艺术作品生产

文学艺术作品的生产即完成形象创作.要求“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文艺作品中被创造出来的形象.也应较普通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这即高于生活的形象,而不是相反,低于生活的形象.文学艺术作品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历史进步与供人欣赏.

在这个阶段,主要应用的是形象思维.但抽象思维仍能经常参与到形象思维的全过程.它使艺术家能以批评或反省的姿态评价、分析、内察自己的劳动成果,反复修改,使之完善,对形象思维塑造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才能起到“高于生活”的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反之,就可能得到低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文艺的发展历史表明,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往往同时也是思想家、科学家,排斥或弃绝抽象思维必将损伤、削弱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深刻性.是不利于艺术创作的.

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始终,都要继承与借鉴一切优秀文学艺术遗产.强调:“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等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变成替代我们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所以,要学习,要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的一切优秀文学艺术遗产,才能提高自己文学艺术作品的水平、质量和生产效率.

5.承认与评价

承认与评价这个子系统,任何一部或一件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要经过的.不管作者愿意不愿意,他的作品都要经过客观真理性的检验.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有的作品昙花一现,有的作品流芳千古,甚至,有的作品连县花一现的机会也没有.

要在实践文学艺术知识创新理论框架中有大的成效,必要坚持“四勤一勇”.

“四勤”是:一要腿勤,勤于到社会生活中去;二要眼勤.勤于观察和看书;三要脑勤,勤于思维;四要手勤,勤于写、画、弹与修改.中国科学院李星学院士说:“勤奋的人虽然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勤奋的.”

“一勇”是:勇于实践或苦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