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可培养的(代序)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885 浏览:57033

大学是培养创造力之所.而今,我们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乃寅写作班”的学子于丹、苏河、贺晓、杜昌艳、乔力在校创作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马图腾》、《戈壁泪》、《开往明天的火车》、《寻梦伊甸园》、《我们一起毕业》,已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在,“乃寅写作班”更被选获一批散文、小说新作,以小辑形式在《北方文学》发表.这是我们期盼已久、令人欣慰的喜事.

本来就应如此.让学生具备文字运用与创造能力,爱好写作、拥有相伴一生的写作习惯,进而建构一方学府的写作风气和文学传统,期待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发展的作家辈出,这也是大学特别是文学院的天职.

作家是可以培养的.美国芝加哥大学近一个世纪的创意写作教学及其骄人成就,早已证明了这一观点.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的多萝西娅布兰德,于1934年写作出版了《成为作家》,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创作的方法与经验,美国作家约翰加德纳评论此书说:“布兰德女士写作《成为作家》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那些被以天才的名义剥夺了梦想的作家重新燃起希望.”现在“创意写作”教育早已风靡,其他国家亦方兴未艾,从初级教育到大学的学位教育,甚至私人的创意写作工作坊,都为创作者带来了实践性的指导意义.这一教育景观无疑对我们成立写作班产生极大的启发.

而对于我们,自 “乃寅写作班” 成立一年以来,便获得了十分珍贵的经验体会.“乃寅写作班”的命名,对于我们更是意味深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韩乃寅教授在我校就读时便发表文学作品,并加入了省作家协会,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由此执着坚韧地走过了几十年的时光,创作了千万余字的小说和影视剧作.而今,他笔耕不辍之余,又不忘培育之恩,并有为母校培养一个校园大学生作家群的令人敬重和感动的愿望.


为了使立志于文学写作的大学生们早日成才,文学院和韩乃寅教授,共同研究了针对性强且富于实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幅度调整教学内容、灵活设置课堂时空.或安排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触动心灵的讲座:韩教授亲自主讲《写作改变了我的命运》、《长篇小说创作》等,又邀请获鲁迅文学奖的著名诗人李琦教授主讲《文学与人生》,茅盾文学奖评委贾宏图教授主讲《读书与人生》,与学生一同品味深婉的人生百态.或将课堂植入整个文学文化大境遇、丰富的社会生活与广袤的自然风光,开拓学生的创作视野:学院派老师带队,引领学生追寻作家步履,去山东高密莫言故乡考察学习,切近地感受作家成长的生命及心路历程.或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作家协会和央视编制的我国著名作家谈创作的影像,让学生们真切地体会文学创作是一个历练人生、艰苦跋涉并不断充实升华的过程.不久前,这个班又在韩乃寅教授的带领下,组成“北大荒文学夏令营”,去黑龙江垦区社会实践,写作采风,取得喜人成果.

而写作实训则是我们施教的重心.韩乃寅教授对此更是付出了辛苦劳动,他因材施教,从构思提纲到人物关系及性格塑造,都不吝金针度人.由于韩乃寅教授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除劬劳之行外,无数次穿越时空,回响在哈尔滨、北京、海南和牡丹江之间,一年多的时间,近两千个短信和通话留在学生的手机里,更化作深浓的感动,汨汨流淌在学生稚嫩而真诚的笔端.于此,我们终于唤回了师生久违了的富于生机的融洽,学生真正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他们兴趣盎然,欣然满足,并热切期盼拥有更新的收获.

其实,我们如此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还有更深层的人文原因:使学生热爱生活、谭思深虑,拥有健康的价值观念、诗化乐观的情怀和审美智慧,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挖掘并展现无穷的创造力;同时,欲以此为契机,带动形成运筹文墨的高雅风气和传统,让写作裹挟着厚重的中华文化与现代信息交融,澄净校园、淑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