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82 浏览:14276

小学生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显然未引起国内语文教育的关注,但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这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l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育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具体在语文教育中,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专业知识、审美能力、较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等.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要求教师,他们希望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应该富有童趣,是故事大王,是长不大的成人,善于和儿童沟通.儿童文学有助于教师这种素质的形成.

1·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半个儿童心理学家.因为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有情感有思维有着一定心理年龄特征的个人.关于儿童心理,鲁迅先生早年研究儿童文学时便有深刻的见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们的发达.”优秀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受到儿童欢迎,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充分把握住了儿童心理,并以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了适合儿童审美接受心理的形象,对这类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可以使教师所学的儿童心理理论通过可感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实践中有效地与儿童沟通,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2·感受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方法没有一定之规,尤其是语文教育,人文性极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关键是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形成与教育主体——学生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具体到如何进行一些反映当代学校生活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使我们从中获得启悟.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姑娘》中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教育专家小林校长.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学生需要自带午餐,有心的小林校长就要求学生让家长 给带“山里的”或“海里的”,“山里的”即蔬菜,“海里的”为海洋产品,午餐时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带的食物,小林校长便向学生一一讲解这些食物的有关知识,在如此寻常而又快乐的气氛中增长见识,学生会有何等兴趣如果再适当增加认字或形象生动地描绘该食物的环节呢显然就是很好的语文教育.再比如吃饭时,传统的要求是少说为佳,小林校长却经常让孩子们分别讲述个人一天中有趣的事,这种轻松的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们无所不谈,自然就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林校长还经常带领学生读俳句诗:“瘦弱小青蛙,沉住气呀莫害怕,这里有一茶.”“小小黄毛雀,你赶快躲呀赶快逃,有匹大马跑来了.”“冰雪已融化,满村满庄到处有,娃娃玩开了.”这种俳句诗极有韵律感,且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有意境、有童趣,有可感的生活气息,儿童经常浸润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自会提高审美和语感能力.

3·增强自身形象的魅力.每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是由其外在(相貌、举止、衣饰)和内在(师德、性格、学识)等组成.富有形象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性格魅力:多才多艺、童心童趣、幽默感、热情和爱心等,还应该无所不知:天文地理,远古未来,人类与大自然的林林总总,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等,而且这些最好能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等直观、具体的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形象等)仍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等甚至‘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科幻等无疑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当这些源源不断地从教师口中流出来的时候,自然会使教师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形象魅力.

小学生是儿童文学最主要的读者对象,他们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似婴幼儿,需成人辅助阅读,也不似少年,阅读范围已扩展到,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所能接受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一般为儿童文学.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必要结合儿童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对亲密的伙伴,用儿童文学的视野来考察小学语文教学,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很多新鲜的空气,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以前一直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范围内,将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儿童阅读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高等问题解决好,将促进小学母语教育的新进步,它还有更深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