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隐喻的概念基础-概念隐喻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84 浏览:10357

摘 要 :文学隐喻是更加新奇的隐喻,其根基是概念隐喻,是在日常的基本隐喻上的拓展,因此,也是体验性的,并非隐喻创作者的异想天开.从认知的角度探讨文学隐喻,强调了文学隐喻的概念基础和体验性.

关 键 词 :概念隐喻,文学隐喻,日常隐喻

隐喻的构建反映了人类的认知心理和现实的关系,它在文学中表现得更加全面和系统.从认知的焦点观察文学隐喻,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隐喻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

1. 隐喻的实质

所谓隐喻,就是用源域(sourcedomain)的一个概念去表述目标域(targetdomain)中的一个概念.隐喻的以现实和认知相互作用而存在,以体验为动因,隐喻的思维是无意识的又是非任意的,而根据体验人们才能有意识地创造隐喻的相似性,因而隐喻既是客观的又是人类主观认知的结果.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认知域的范围是从丰富而详细的概念结构到高度抽象的意向图示,是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的基础.概念隐喻就是人类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具有系统性与限制性、创造性与开放性.隐喻依赖于人的认知倾向,建立在非常熟悉的概念之上.比如对于自己的身体部分的体认,这些认识以人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内脏器官之一心脏heart为例, 心脏不能正常工作,人就会得病.因此,人们常把某系统中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部分称为该系统的heart. 它有两个常用的意义框架:1)系统的中心是心脏.比如“文化中心”(the heart of a culture).2)情感的深处是心脏.heart 被视为最深刻的情感之所在,因为人们从前相信,情绪受心脏控制.用“心脏”可以表达“和蔼可亲”、“热情”和“冷酷”、“使某人非常难过”等.隐喻常常表现出互相协调的体系,如TIME 这一概念有三个相关的隐喻:TIME IS MONEY、TIME IS A LIMITED RESOURCE、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这三个概念隐喻“帮助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与金钱、有限资源和有价商品打交道的经验去理解和把握TIME这一十分抽象的概念(蓝纯,2005:115)”.概念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人们对生活的体验获得.

2. 日常隐喻和文学隐喻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隐喻可称为简单隐喻、规约隐喻等.如有关“love”的隐喻如“Our relationship had hit a dead-end street.(我们的关系走进了死胡同)”、“We are spinning our wheels in this relationship(我们正努力使我们的关系顺利发展)”,是建立在LOVERS ARE TRELERS和THE RELATIONSHIP IS A VEHICLE的图式上,这些是基本隐喻.隐喻按照规约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规约隐喻和新鲜隐喻.规约隐喻被认为已经词汇化了的“死隐喻”,但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普遍使用的隐喻.

诗歌隐喻是复杂隐喻,它建立在基本隐喻之上,经过结合和扩展而形成.如“生命是旅途”的概念隐喻,根据旅途的过程可细化为:路上的旅行者、旅行者选择方向、走过一系列的地点、需要向导、遇到十字路口等.在罗伯特.弗罗思著名的诗歌《未选择的路》中“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eled by”至少包括了“状态是位置”、“变化是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目的是终点”、“达到目的的方法是路径”、“行动是运动”5个基本隐喻(Lakoff , 2007:153-177).常说的新鲜隐喻也是复杂隐喻,指“那些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随时都可以创造出来的隐喻等但尚未被大部分语言使用者所认可的隐喻.”(蓝纯,2005:124).如上面的复杂隐喻的例子.一般隐喻和文学在实质上没有区别,因为它们都蕴含着相同的隐喻框架.但我们不否认“创造者在创造和使用隐喻时有特别的能力(Hatch,2001:102)”.文学隐喻经过普通的隐喻进一步发展成为富有想象力的修辞语言,创作者需要更独特的对事物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技能,读者也要有更高的感知能力.如在 “Money is a lens in a camera. ”的隐喻中,读者可以通过lens in a camera激发大脑中隐含的关于“照相”的认知模式,镜头在照相时可以反射人的形象(赵艳芳,2001:112),人对钱的态度也能反映人的品质.文学隐喻创造者的视角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是,一般人把草地说成是“绿色的”,文学隐喻的创造者只不过向前走了一步,他们会把草地说成是“棕色的”,但这也只是因为他们观察事物更细更全面.

3. 复杂隐喻的多框架性及原因

可以看出,人类根据体验作出各种复杂的推断,隐喻呈现出多框架的特点.目标域的结构并不是完全依赖于一个隐喻构造起来的,它成多方向性.比如LOVE的隐喻并不能用LOVE IS JOUNEY这一个概念完成,它还有LOVE IS HEAT、 LOVE IS FOURCE、LOVE IS REACTION等概念隐喻,从而可以涵盖更全面的人们对各种“爱”的理解.文学隐喻常常激活的是那些在人大脑中边缘的概念,文学作品中常有极端的例子可以证明.在莎士比亚的73行诗中,多种隐喻同时出现:如LIFE的隐喻投射中,除了较常用的LIFE IS JOUREY的概念隐喻,还有LIFE IS A DAY、LIFE IS A PLANT、 LIFE IS A YEAR、 LIFE IS A FIRE.新鲜的文学隐喻常离人们认知中的原型甚远,比如LIFE IS A FIRE(生命是火)中,生命被说成是“the glowing of such fire(这种火的燃烧)”.有意思的是,还有LIFE IS FLUID(生命是液体)的概念,如Auden的“As I Walked One Evening”中的“the crack in the teacup opens,a lane to the land of the dead” 说明生命像滴没的液体.认知模式主要是意象图式性的.Lakoff讨论了人类多种经验可以用极少的意象图式进行隐喻构建(Taylor,1989:134).常见的意象图式有:容器图式、旅行图式、部分整体图式、空间关系的远近图式等等.这些图式都是文学隐喻的艺术创造源泉,上文Auden的诗句就包含了容器图式、旅行图式和空间图式:一条小径从一个被包围的空间里延伸出来,映射杯中流出的液体被投射到去往冥界的道路上.

隐喻的复杂性和多向性显示出人类认识的模糊性.实际上,隐喻最初是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出现的,当我们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时,我们才有求于隐喻(郑子瑜,2006:64).虽然文学隐喻本身给人的感觉却像一首歌一样“像雾像雨又像风”,但并非是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从词义的角度来说,词义延伸的主要理据是隐喻和转喻,Taylor(1989)论述了原型效应的最终结果就是普遍运用了隐喻延伸,同时也说明了模糊性是语言的一个特点.比如,一个词“美”所表达的意思是不确定的,人们认为一个实体 “美”只不过是相对的,“美”这个词义蕴含着不同的层级如“有些美”、“比较美”等,但如果用“美若天仙”,那她就一定是非常美了,尽管人们没有真正见过天仙.文学作品中的诗歌隐喻就是有意地制造模糊,但结果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清晰的语义和无限遐想的空间.


4. 正确地认识文学隐喻

我们不能否认修辞的作用,因为“修辞能够发出一种力量,使读者深信不疑”(罗志野,2009:60).但我们应从隐喻产生的原因及其功多方面认识隐喻.从修辞方面来看,隐喻具有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具有美感更富诗意和趣味性等作用,从认知方面来看,概念隐喻是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的感知而形成的认知体制,依据人类的概念系统而形成的根本性的隐喻,是拓展隐喻的基础.当然,隐喻还能够反映文化现象,从而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模式,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日常的隐喻和文学隐喻直接没有绝对的界限,诗歌隐喻也可以通过脍炙人口的流传变为人们常用的隐喻,如WORLD IS STAGE(世界是个舞台)已为人们常用于认识和谈论人生.隐喻展现出两种事物的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有时相似性很低,因此,语言中既有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同时隐喻也可创造相似性(王寅,2007:415),如“金钱”和“照相机”之间就不存在常人熟知的相似性,但它有一般的概念隐喻框架“MONEY IS T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