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视角儿童文学意图性的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10 浏览:107041

作者简介:孙润(1989.6-),男,汉族,湖北蕲春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学与翻译.

一、前言

博格兰和德雷斯勒(Beaugrande & Dressler,1981:9-15)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occurrence),应具有七项标准,包含意图性等.当前对“意图性”特征的重视还不够.格林童话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它的对象主要是儿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儿童视角出发,拥有明确的意图,从而采取正确的翻译手段.本文认为在理解了原作者的意图下,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化再现原文.本文尝试把意图性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从而探讨功能视角下儿童文学作品中意图性与译者的翻译策略.

二、意图性

2.1语篇标准之意图性

2.1.1意图性

意图性指语篇的传达者力求使其话语具有连贯性,当听话者领会了讲话者的意思时,才能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确切来说,它是“语篇生产者的主观态度,指的是语篇生产者有意图地为实现一个计划的目标而创造一个衔接与连贯的语篇”(Beaugrande & Dressler,1981: 7).衔接和连贯一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语篇标准,许多人现在强调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离不开对意图性的分析.然而在翻译的实际过程中,弄清语篇的意图性是个复杂的问题.实际上在语篇结构运作中,意图性起着重要作用,要想实现语篇的最基本标准的连贯,解读意图性是前提.因此,意图性的重要性应受到格外重视.

2.1.2语篇翻译和意图性

翻译的对象是语篇,而不是句子.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语篇是一个相对独立,具有整体意义的言语交际单位,它根据一定的交际意图,围绕某个中心和主题,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结构完整和功能明确的统一体.由于句子是语篇的句子,讨论翻译规律不应把句子孤立于语篇之外.通常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词句的转换,它是一个跨文化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既是原文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生产者.他在接受原文的过程要进行语篇分析,在生产译文时同样要进行语篇分析,而且要将两次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较好的完成任务.”(张美芳,1999:11)即是说,译者要分析原文和译文的语篇特征(其中必然包括意图性),了解两种语篇类型在这些方面上的异同,从而能够制定正确的翻译策略.因此,本文可以认为,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时,离不开对意图性的分析.

三、功能翻译理论

3.1功能翻译理论

当前,从功能角度研究翻译,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类(张美芳2005).“后者则是以弗米尔(H.Vermeer)的目的论等理论强调译文在目标语境中的功能,以及依据不同语篇功能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周学恒,2009:116)

3.2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学派的主要理论,由vermeer首创.翻译目的论提升了译者在这一翻译主体的主动参与性.译者可以选择有利于实现翻译目的的内容,来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此外,在vermeer的目的论中,他认为决定翻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因此“翻译”是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产生的语篇.“翻译的目的可从两大方面加以考察,即原作者的目的和译者的目的.原作者目的性也称意图性,它是一种“态度”,是语篇作者想使自己的作品具有连贯性和接应性,并借此达到一定的目的,诸如讽刺、逗乐、劝导、介绍某个操作的过程等.”(卞正东,2004:57)卞正东认为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图性,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格林童话》英汉版本的分析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根据儿童读者的阅读目的和兴趣采取自然,简单,不失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和灵活多变的的表达方式.翻译出儿童能接收和理解的故事,使中国儿童和源语读者对故事有同样的感受.”(陈洁,宫丽,2011:146)从目的论出发,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

1.重视目的语文本,使译文可被接受.

例1::But what did it ail him to scream his croak,croak,after her,as loudly as he could? 但不管他怎么扯着嗓子喊,用尽全力呱呱大叫,都是白费力气.(裴大鹰,2003:2)

英文句子是非常注重逻辑的.本文认为,汉语的翻译是恰当的,适合汉语习惯.英语倾向在句首部分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倾向,而汉语趋向于在最后一部分显示出说话者的情绪.在上面的例子里,“But what did it ail him to”暗示了某种情绪,译者在结尾的的地方表明了态度.虽然经过翻译处理后,英文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它是适合汉语的使用传统,恰当的满足了来自于源语文本的的意图.

2.注意汉英的句法多样性,从而使翻译正确.(唐军、陶东平,2010:21059)

例2:The king’s daughter began to cry,for she was afraid of the cold frog which she did not like to touch,and which was now to sleep in her pretty,clean little bed.But the king grew angry and said:“He who helped when you were in trouble ought not afterwards to be despised by you.”公主又哭了起来,因为她害怕那只身上冰凉的青蛙,不愿意去碰他.而现在这只青蛙却要睡在她那可爱又干净的小床上.国王非常生气,说:“在困境中帮过你的人,事后不能看不起人家.”(裴大鹰,2003:4)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句子都包含有连接词.通过使用这些连接词,英语句子将会实现语义连贯.当译者翻译成中文时,省略了这些连词.实际上,英语句法结构侧重于形合,汉语句法结构侧重于意合.此外,英语句子有一个形成被动句的倾向,而汉语句子常常形成主动句.


五、总结

“意图决定翻译策略,从功能视角入手可以有助于译者正确把握原作意图性,精确解读原作的话外之意,从而采取灵活措施,准确地传递原作的隐含之意.”(周学恒,2009:118)格林童话作为儿童文学,流传几个世纪,影响了几代人,把握好格林童话的意图而翻译出来的作品,有利于达到陶冶孩童心灵的作用.

当前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脱节,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翻译策略.目前,翻译目的论已成为翻译研究领域关系关心的中心之一.在译者把握好原作“意图”的基础上,翻译目的论能为翻译实践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