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的声画和谐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46 浏览:80983

[摘 要]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兼容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特技等等各方面综合的因素.只有这些要素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电视节目.在众多因素当中,解说词如何与画面有机结合,克服画面和解说词自身的缺点,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很多电视人长期探究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解说词和画面的优缺点的分别剖析,阐释了如何有机结合这两个要素,达到画面与解说词的完美统一.

[关 键 词 ]专题片,解说词,画面

电视解说词主要是以文学形式为载体,具有文学的特性.但一旦作为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解说词就丧失掉了作为单独文学作品的一些特性,失去了其在表意方面的独立性,而不能作为单独的文学作品存在了.也就是说,作为解说词这种特殊的文学的形式,它具有了非独立性.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主要体现在:解说词不能单独地阐释所播报或传达内容的有效性,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能独立担当或者完成塑造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形象的任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达到节目预期的目的,例如:塑造人物形象,报道具体事件等等.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构成电视节目,这是电视解说词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之一.


从文艺性的角度而言,解说词作为电视节目的构成因素,艺术性已经不是其唯一要追求的目标或达到的要求,它最大的功效在于要怎么写作于整个电视节目.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文学这个载体在对于解说词的影响至深至广, 但电视人不是文学家, 而电视节目也不完全等同于文学作品, 解说词因其需和画面相得益彰,凸显所传达信息的内容,同时帮助观众理解画面含义帮助观众加深理解,所以就构成了电视解说词这种特殊的文体要求.它的非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看”.由于电视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在解说词的创作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考虑到电视画面的形象,状态和特点以及节目要传达的信息,要表达的思想.

解说词本身通常不能构成完整的文章甚至完整的段落, 而且从表现形式上看, 它和文学类文章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文学类的文章倚重的是文字的表达,从创意到表意,从构思到阐述,都是借助于语言这个唯一的手段.但解说词却凭借电视画面所营造出来的各式视觉效果,可以讲文字精简,做到对画面的进一步阐释而又不喧宾夺主.解说要服从于画面内容的需要,因此评价解说词的优劣, 关键是要看它是否能巧妙的和画面配合,能否充分地表达画面所不能表达的意思,做到语言文字与画面的有机结合.

解说词最忌堆砌罗列,缺乏层次感和逻辑性.如果解说词长篇累牍,与画面内容不相契合,盲目堆砌,不但不能帮助观众理解画面,反而会适得其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且使观众对于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感觉更迷惘.解说词是配合画面的需求而产生的,单就一篇解说词而言,往往会令人产生内容不连贯,不清晰,表意不明确,指代不具体之感, 但一旦与画面有机的相互融合,便会让人感觉出解说词和画面两者的妙处了.如专题片《扎龙三十年》中, 有句解说词是:三十年,扎龙湿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看解说词,这种巨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很难让人明白,而此时解说词配上的画面是扎龙湿地水道里渔网纵横,芦苇枯黄矮小,湿地被分割成无数小片.配合着画面,解说词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 正因为画面赋予了解说词这种可视的效应,所以一定程度上而言,解说词的语言允合理的残缺, 不完整, 只要与画面相配不产生歧义, 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成功的.

由于电视解说词是为画面怎么写作的, 其作用主要依附于画面,而且解说词具有非独立性,所以在创作解说词的过程当中,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 鉴于电视表达当中画面传达信息的主体地位,在能够使用画面表述信息内容的时候,尽力使用画面来表现.在一般情况下, 解说词越精简效果越明显.如纪录片《地球》中,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当中, 观众是沉浸在强烈的视觉观感当中的,接受的是对于整个地球和我们所处生命体系的一种深入灵魂深处的洗礼,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些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画面传达的, 只是在非常关键的地方用到了几处解说词而已.而且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画面足以交代清楚导演的意图, 且画面语言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的情况下, 解说词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2. 解说词不是对画面的简单复述和看图说话, 要尽量避免一个画面配一句文字的生硬解说. 解说词是对画面思想的补充说明和进一步升华,帮助明确片子的主题和明晰片子的精髓.如在专题片《情书》中,段落结尾解说词是:三十年过去了,两个老人正幸福的生活在哈尔滨,他们还会时常回忆起当年的岁月.交代了全篇两个男女主人公最后的归宿,也让观众从中品味出了不同的味道.

3. 通常状况下, 应当在片子编辑完毕之后,再根据需要进行解说词的撰写.因为,如果在脱离画面的情况下进行解说词的创作,容易导致声画的剥离,文字和画面变得支离破碎.尤其用画面去配合文字,更容易导致画面的不连贯,缺乏创意和艺术性.电视片的基础是图像画面的艺术逻辑性, 视觉形象为主, 听觉形象相辅, 因此电视节目文字脚本的写作, 和一般的文学创作不同, 它必须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

(1)要注意前期拍摄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充分考虑它的可操作性.

(2)要注意画面表现的形象性和可视性.

(3)在文字脚本阶段,最好确定下将来节目的叙事角度和叙事人称.

4. 不要将目光局限于解说词表明的文字修饰上. 虽然我们前面提到过解说词的载体是文学,但是它有与文学作品有本质上的区别.解说词是通过配音的方式朗读给观众听的,决非是阅读之用.所以解说词应力求简单易懂,口语化,通俗化,避免使用过多晦涩拗口的专业术语.用语要配合画面的需要决定长短, 做到声画同步, 不能错位.

另外,解说词要遵从画面的需求, 力图从画面上寻找突破口, 不能单凭想象去创作.切入要恰到好处, 不会使观众觉得生硬,突兀.解说不需要事无巨细的描绘性语言,自然景色, 人物形象等等不需要特殊说明,观众根据画面便可以一目了然.

既然解说词是为了配合画面内容应运而生的, 那么解说稿就必须依据画面,但又不是简简单单的复述.解说词应该尽量避免对画面形象的简单复制式描述, 而是应该有机配合画面的进行,使观众在享受视觉效果的同事伴随听觉效果,在观看晦涩情节的时候,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电视解说词熔抒情叙事议论为一炉,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依托画面而存在,使其具有非独立性,跳跃性的特征.解说词与画面、音乐、同期声、特技等完美统一, 才能构成电视节目的和谐美整体美, 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收稿日期:2010-08-06□

(编辑/刘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