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学浪潮下文学的艰难转身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648 浏览:34085

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扪心自问,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我的写作配得上吗?

前不久,陕西省作协主办的老牌文学杂志《延河》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两篇博文:《延河》201O年第九期自由来稿截图(系一组“风姐”的诗歌),和《延河》编辑为凤姐写的2000余字文学评论.这次《延河》刊登凤姐的诗作,有人就猜测是不是要借凤姐来炒作自己,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延河》杂志刚刚改版.对此,《延河》执行主编阎安认为并无炒作,“我们看的是作品,看的是这一期《延河》要做的80后的诗歌概念”

其实,这事并非中国文学界的孤例.早在2009年8月初,中国作协主管的《人民文学》杂志就在其具纪念意义的第600期上,推出了由80后作者组成的新锐专号(青年作家专号)其中选载了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如此做的还有上海市作协主办的《收获》,该刊在今年长篇小说增刊春夏卷刊登郭敬明的长篇小说《爵述》.据悉,该增刊春夏卷的作者大都在30岁左右,该卷可谓年轻作者类型小说的专号.由此,似乎可以窥见当下的文学场及其中的作家在商业文学浪潮面前,正默默进行着理念上的艰难转身.

郑渊洁与作家富豪榜

2009年11月3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郑渊沽、郭敬明、杨红樱等人上榜,而郑渊洁更是以年入2000万居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综观这些富豪榜生的作家,三甲之外的当年明月、韩寒、饶雪漫、石康、予丹等,展现的无一不是快餐式的文学盛宴.这显示文学已经分裂为两个场域:受庸众追捧、热闹非凡的大众文学,和由精英掌控、但已成少数人孤芳自赏的严肃文学.就比如《延河》,作为一份老牌文学刊物,在上世纪80年怎么发表行量一度达到lO几万册,但如今每月只有6000到8000册.

登上富豪榜上的多数作家,习惯用娱乐化打扮文学,其收入、出书速度、发行量等,都是许多著名的体制内作家所不能企及的.他们身上体现了两点:商业化――在市场上翩翩起舞;肤浅化――娱乐至死.与之相对,号称坚持纯文学写作的作家,把作品当作呓语的后花园,不接地气,作品严重滞后于时代,日渐让文学失去几代人的“感冒”――70后的一部分,80后的大部分,90后的几乎全部.

不幸的是,娱乐化的文学市场里,这部分人却是消费主力,他们用口袋里的零花钱说话,指挥着新时代的文学生产.盛装快餐文学的杂志,往往装帧精美,昂贵,但这依然不能阻止其巨大的发行量.因此,在韩寒主编的《独唱团》高调宣传其“天价稿费”后,《收获》、《上海文学》近日宣布其稿费标准至少增长两倍以上,但上涨之后,仍只有《独唱团》的1/6左右.此外,《人民文学》、《收获》、《延河》等级别高的体制内文学刊物,纷纷开始做青年专号或推出80后概念,这也是其屈服于这种强大消费力的最有力证据.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说过:新锐专号那一期销售情况比平时好,很多人打来写,而且他承认他不喜欢《小时代》,“我怀有好奇心,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它,为什么不试试呢如果说《人民文学》或者《收获》是‘殿堂’的话,那么一个郭敬明不会使殿堂倒塌,要是那么脆弱,就成草棚子了”.不管这种尝试是否常态性的,都意味着顶级文学刊物开始低下其文学意味上昂贵的头,向消费号召力强的小朋友们“委身”了.

从政治命名到商业命名

命名代表着话语权.从过去以政治命名的时代,过渡到以商业价值衡量个体成就的商业命名的时代,许多社会和文化现象都由此发生嬗变.例如,巴菲特、比尔-盖茨、马云、丁磊、张朝阳,成为了新的偶像人物.在这个时代交替的过程中,公众无一幸免地被裹进,其中尤为明显的是作家这个群体,他们完成这个嬗变的过程,体现为在市场面前(市面上)被以商业标准(畅销排行榜、收入排行榜、收视率、点击率等)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在商业浪潮海啸般的袭击下,严肃文学日益式微,而中国作家富豪榜,其实就是商业命名胜利的最好体现.

当然,外来的冲击只是外因.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祭日,中国作协当晚公布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被网民认为“具有某种象征意味――鲁迅已死”.

市场导向是一种进步

与陈映真、金庸同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的王蒙,去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文学馆演讲时称:“中国文学发展很快,读者的口味发展得也很快,但不管对中国文学有多少指责,我只能说,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这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长还说,中国现在有上百种文学刊物,诸多作家在从事纯文学创作,全国每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上千部之多,中国可算是全世界的文学大国.


但众所周知,作家富豪榜从2006年诞生至今,上榜者的作品只能说是构成了一份麦当劳式的文化盛宴,而绝不是“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

退一步来看,从政治命名到商业命名,从受困于体制到驰骋市场,反映的是一种进步,是按照价值规律和公众需求来引导社会的潮流.虽然来自市场的导向让很多人忧心忡忡,但不可否认,文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商业化、物质化、娱乐化,不是文学的堕落,不是物欲横流,更不是魔鬼来了、文学死了,相反,这些只是一个表征.商业化之下,成败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所以,希望更多作家走人活生生的当下现实,多进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式的自我鞭策: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扪心自问,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我的写作配得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