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刊在手阅八闽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62 浏览:128380

深圳和厦门同为我国沿海特区.一个是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一文,被誉为大鹏城.一个是与宝岛台湾一海相连,海鸟高翔,被誉为八闽文化历史名城的鹭岛.两者可谓丽质双珠比翼齐飞,故而文友也经常催我要找《厦门文学》看看.
说来话长.1982年春,我和太太从新疆阿克苏调干深圳.而曾和我们同在一城的著名作家刘岸先生,也在2006年被人才引进到了厦门,负责《厦门文学》杂志社的工作.刘岸先生曾在阿克苏的托木尔峰下驻守过边防,后来转业当法官,当编辑,再后来当了新疆《绿洲》杂志的主编.
相逢何必曾相识,心有文学一点通.我曾久闻刘岸先生大名,并拜读过其个性鲜明的作品,后来又从《西域风起塔里木》文丛选集上拜读过了刘岸新的大作,知道了他在厦门.于是便冒昧的写了封信,索求《厦门文学》.没想到,一周后就收到了刘岸寄来的六本刊物,并谦逊附言:“请多提改进意见,多多赐稿等”真是读者知音,作者园丁,令我喜出望外.
我们全家争相阅读这几本装祯精美,封面设计独特,图文并茂,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觉的文学月刊.其“典藏文本”、“闽台人文”等七、八个栏目图文并举,令人耳目一新,使天南地北的读者大开眼界.
我太太黄萍也是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最爱读《厦门文学》发表的舒婷、莫言、曹征路等名家的作品.而我则对“典藏文本”和“闽台人文”栏目上介绍的谢有顺、裘山山、衣向东等人的作品很有兴趣.每期的作家照片简介名人新作,耐人寻味.
同时,别开生面的台湾儿童文学也在我们家大受欢迎,我的两个小孙子非常喜欢,“外婆的猫头鹰”、“妈妈的戒指”、“天下第一锅”等台湾学生描写台岛民间风土人情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是风格别具,极有特色.
今年诗人节深港作家联欢,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理事长、香港文学报主编、著名作家张诗剑到寒舍小叙,在我书桌上发现《厦门文学》,爱不释手,要求我将2010年下半年的6本《厦门文学》作礼物赠送香港文友、在英美的福建老乡传阅分享.
张先生说:“远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乡刊最解愁.上个世纪60年代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在《厦门文学》上发表了处女作.因此,我对《厦门文学》情有独钟,格外亲切.”厦门大学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侨乡名校,人才辈出――当今数学界的一代奇才陈景润等等等经诗剑兄这么一说,我只好忍痛割爱,将6本《厦门文学》借花献佛,以及新疆文友寄来的载有刘岸先生大作的《阿克苏文艺》、《西域风起塔里木》文丛一齐相赠.
《厦门文学》就像一根心灵相约,情缘依依的丝带,系住了闽江、珠江、香江,汇成一条澎湃,诗文交流的水系,情暖闽粤港澳.
后来,刘岸先生请我向港、澳作家约稿,并嘱咐:“最好能展现两岸三地以及八闽风采等”我义不容辞,率先在2010年《厦门文学》第10期上发表了《诗韵生华彩,瀚墨谱新章》一文,介绍香港著名诗人、书法家蔡丽双博士,福建籍的蔡丽双博士阅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家乡文坛没有忘记我这个游子,温馨乡情暖人心啊.”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阅过该刊后,称赞《厦门文学》办得不错,文图并茂,视觉广阔,关注港台文坛新秀的成长.
乐善好施的蔡丽双是八闽才女,去年加入中国作协后,被香港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侯选人.这是中国文坛的荣誉,也是中国诗坛的未来,让我振奋.
光阴飞逝,弹指一挥间.今天,《厦门文学》伴随祖国前进的步伐,高扬开放改革的旗帜,走过了60年风雨历程,搭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开辟出一块文学的园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讴歌主旋律,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此,笔者特赋诗两首,祝贺《厦门文学》创刊60周年:
龙腾海西跃金门,
六十华诞诗铸魂.
鹭岛报春万家乐,
百龙争瑞新厦门.

凤凰高标立海天,
春华秋实六十年.
老树新枝万杆笔,
讴歌八闽百花妍.
【责任编辑 王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