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性的挣扎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78 浏览:18647

摘 要: 出轨所展现的情与欲是文学不可回避的话题.作家在作品中以女性出轨的百样形态来展现对真实的人生和人性的追求,读者性情至上的理解和宣泄更是促进了出轨作品的不断扩展,出轨作品的表现深度和平衡机制也具有独特价值.

关 键 词 : 女性出轨 真实 人性 宣泄

日本的浜田正秀说:“文学是一种使现实更接近于真实的努力,它要把被歪曲和掩盖着的东西发掘出来,创造出更具价值的东西,并使全部生命得以复活.真实不是别的,乃是生命的真实.”因此,文学,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是展现超越了现实的、能深刻表现生命本质的媒介.描写出轨题材的经典文学作品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

一、文学作品中安娜和康妮的爱欲执着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表现了出轨女性安娜的生命活力与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安娜通过八年的时间清楚地认识了丈夫卡列宁,他的自私冷酷、道貌岸然让安娜的生活热情消磨殆尽,直到她投入到情人弗龙斯基的怀抱.安娜用她积攒的全部热情去对待情人,抛夫弃子,与整个贵族阶级对抗,甚至直接生下情人的孩子.可惜安娜的真情太过炽烈,弗龙斯基根本就不能坚定地与她站在同一战线,他承担不了安娜的真情.安娜在生活中渐渐又看到了弗龙斯基寻欢作乐、追求名利的纨绔性情,这时支撑安娜的爱情幻想破灭了.这场追逐给她带来深深的绝望和难忍的屈辱,至此安娜再也承受不住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同样展现了康妮对情爱的勇敢追求.康妮的丈夫克利福下肢瘫痪,丧失了性能力,却依然追逐名利,试图以“精神之恋”禁锢康妮的一生.康妮全身心地照顾丈夫,但是却由原来的活蹦乱跳变得迷茫、瘦弱,渐渐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克利福无法承载康妮的性和情,就让步允许康妮和他人发展私情.康妮在这种空虚、煎熬的生活中遇到了护林人梅乐士,梅乐士同样是在情感中受到严重创伤的人,相似的境遇,让他们产生惺惺相惜之感.在相处中康妮渐渐地恢复了对生活的热忱,勇敢地与梅乐士投入爱河,他们在森林里、小屋里,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满足.二人都感受到了肉体、生命的神圣感,看到了生命的辉煌.康妮怀孕后,强烈地觉得应该结束行尸走肉的婚姻,与梅乐士在一起.梅乐士同样努力与前妻正式离婚,期待与康妮的结合.康妮不顾克利福的挽留下定决心为与梅乐士在一起而努力.

安娜与康妮都是真性情的女人,为了追求幸福生活不顾道德的压力,勇敢地抗争,虽然结果不同,抗争的过程也充满艰辛、痛苦,但她们都是在世界文学中留下深刻映像的人,虽然是出轨者,同样值得人们的尊敬.

二、作家对真实与人性的追求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离开社会生活,文学创作就无从谈起,所以,优秀的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对生活有着深刻而独到的体验与理解.文学表现的素材都是源于生活的,这些素材是作家创作的基础,因此文学中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文学的真实性即艺术的真实性,是指作家对生活真实的艺术概括和想象,是经过作家认识、加工和提炼的生活真实.作品的艺术形象符合生活的外部形态和本质规律,不仅外部形态逼真而且符合生活的本质规律,以此达到形神兼备、合情合理;尽管是虚构而非真人实事,却能使读者信以为真、深信不疑.出轨就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人们的真实的生活,描写出轨也就成为作家不可逃避的题材.

作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的是真实的人生,这种真实人生同样反映的是真实的人性.在文学中,人不是以一种思想或逻辑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特有的“简约方式”和“意味形式”存在.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其审美属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不仅仅体现于其语言结构之中,更重要的还来自于其内容构成.而人又是文学内容的核心要素,从这种意义上说,人也是文学的审美属性之核心构成.因此,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人与文学的审美属性是异质同构的,文学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其对于人的反映、书写和开掘上.我们讨论文学的审美属性,必然离不开对于人的探讨.可以说,文学如果离开了人,背离了人,文学也就失去了其审美属性.文学提供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心理的、社会的整体的图景,这种整体性和概括性自然而然地表现的是人的全面性.在这种表现方式中,作家不是以道德来教育人的,而是表现人的真实的性情,不是压抑的、受约束的而是恣意的、感性的.

作家写作一般会带有自身的倾向性,但是伟大的作家总是躲在人物背后不出面,实际上是暗暗地对人物心理进行理性的调节和情感的导引,随时在拨正方向,让人物沿着自身的心理逻辑和性格逻辑行动.这样,由人物的心理逻辑和性格逻辑所展示的行为方式,形成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和矛盾纠葛,构成了各种事件.这就更加具有客观性质,也便于作家超越个人的好恶和狭隘眼界去审视人物和事件的态势,显示出作家对笔下人物、社会、人生的历史主义审美评价.这种客观的方式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作家不参与价值评判,仅仅展现生活的原貌,与现实生活的道德评判不同.所以作家写出轨题材的作品不带有道德的倾向,只是让读者去了解这个事情.

三、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宣泄

阿多尔诺美学思想的目标就是把握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他指出“现代艺术所追求的是那种尚不存在的东西”,“是现实中未出现或尚未为人知晓的东西.艺术就是对这尚未存在东西的把握.这尚未存在的东西就是艺术的目标和主宰”.因此,艺术作品与既存现实就不必具有同一性.阿多尔诺说:“在艺术作品中发生并凝固在作品中的过程,不必被设想成与社会有着同一内容的过程.”“单纯与经验现实相比较的艺术就不成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中所展现的东西必定是异于现实或大于现实的.


出轨在现实生活中是受到道德的批判的,并且出轨往往牵扯甚广,伤害到许多人.安娜的出轨如果最后没要求离婚或许就是上流社会上的一段风流韵事,她根本就不会承受那么多的非议与压力,毕竟偷情在上流社会中司空见惯.当安娜追求婚姻自由和爱情时,虚伪的上流社会就对其进行扼杀,把他们排斥在圈子之外.正如文中安娜所言“他们不知道八年以来他如何扼杀我的生命,扼杀我身上的一切活力,他从来没有想到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生生的女人.”当安娜争取婚姻自主时,卡列宁也仅仅是出于本能,要求安娜和他达成默契:允许她做弗龙斯基的情人,以换取维持表面的虚伪的夫妻关系.安娜的悲剧一方面在于当时社会和人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就是性格.安娜一直处在恐慌之中,母爱本能和对爱情追求的矛盾一直都是她难以控制的挣扎;安娜爱情至上的偏执,她的自私和强烈的占有欲也是她悲剧的重要原因.安娜追求爱情有什么错?这么难容于当时,最后导致了她的.现在的人们更加具有自我意识,安娜的出轨合情,人们很容易就理解安娜,对安娜报以同情. “宣泄”(catharsis)这个词,源于古希腊美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有“陶冶”、“净化”的意思,亚氏认为,一些强烈的情感郁积起来,不得发泄,潜入心底,就会影响心理的健康,而激昂的艺术则能够通过使观众的强烈情感再度兴奋,直至达到狂迷状态,然后平静下来,从而使那些有害的情感像受到治疗一样,得到净化与宣泄,据以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健康.这就是艺术的宣泄作用.文学作品就满足了部分人类情感宣泄的需要.

人们通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有诸多不满,但现实阻挡不了对爱情的渴望,或许去进行事实上的追寻,抑或是通过别人编织的幻想获得满足.事实上的出轨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尝试,但在文学的园地中你总会得到某种安慰.作者的思路五花八门,总是集合了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的机缘巧合,情感纠葛,生死抉择.作品中的出轨结果或悲或喜,但读者总是有一分清醒的认识,我是局外人,无论多么地沉迷其中,最终会留下幸好或可惜的感叹.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就会给人以慰藉.现实中无法实施的出轨在文学作品中毫无压力的全都付诸实施,并在作品中得到结果.这样也算是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幻想.

四、作品展现人性和平衡机制

个人的情感体验总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也具有片面性,因此间接的情感体验也是人类增加生命质量的一种方式,借助于文学作品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出轨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个题材,作者通过理性剖析、感性组织,为读者描绘了一场场爱情的悲喜剧.作品中清楚展现出轨的前因后果,种种纠葛,似乎不论男女,都难以抗拒出轨的诱惑——情与性.所以无论何种理由最终都导向人的本能,因此无须指责,本性使然,仅此而已.文学作品中的种种情感体验提高人们认识人本性的能力,对人们处理情感问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总让人心灰意冷.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似乎永远难以实现圆满,总是有各种不满足.更何况人的感情总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使人缺乏安全感,这种缺失总让人患得患失,难以把握.

文字为人类织就各种梦想,成为人情感缺失的救赎.出轨作品总是爱恨纠缠,让人如入其境,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情感需要,并且无丝毫负担,完全地恣意妄为.现实中不敢实施的出轨得到了体验,对爱情的向往得到了满足,不用付出现实中的种种代价.情感得到了完全的宣泄,然后心理得到满足,对现实也少些挑剔,多些圆满,从而形成一种平衡机制.

2]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H.R.姚斯周宁,著.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M].宁人民出版社,1987.

[5]霭理士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6][英]大卫·休谟石碧球译.人性论·全新译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