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健豪放,沉实厚重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54 浏览:103867

开滦是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前进的“大龙脉”,素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和“中国北方民族工业摇篮” 的美誉.开滦从建矿到今天走过了134周年的历程,伟大的开滦人勇于开拓进取,历经沧桑巨变,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也为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增添了无比的壮美.开滦不仅是富饶的百年煤矿,有着丰富的物质能源,也有着取之不尽、开掘不完的文化资源.开滦人不仅建构了现代化的煤矿,也写就了开滦文化的灿烂篇章,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建构.如今开滦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文化和唐山文化的宝贵资源和强力支撑,并将源远流长,彪炳千秋.

解放后,开滦也成为了作家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长正、墨微、陈墨等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艺术家,也涌现出了老剑、张丽钧、东篱、李大为、么顺华、郑子森、许和平、阎克岐、石金城、蔡华、祝雅丽、赵晓平、任荣会、龚乃全、曹森、许斌、李光蕊、杨狄等有较大和一定影响的作家,他们为开滦的文化事业了满腔的热血和,创造了开滦文化的辉煌.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工业文化气息”和领略到建构在“工业文明之上的深刻而真实的生命意识”.文化也是生产力,开滦文化不仅促进了开滦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开滦物质文明的建设.开滦作家将崇高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融入文学创作中,开滦文学为开滦走向新的辉煌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也为开滦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134年的奋斗历程中,开滦人不仅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奉献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塑造了让整个工人阶级引以自豪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形成了刚健自强、拼搏进取、不怕牺牲、不惧艰难、坚忍不拔、患难与共的开滦工人的优秀品格.近百年来,“特别能战斗”精神在开滦工人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引领和激励开滦肩负民族责任、完成历史使命、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开滦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抒写了壮丽篇章,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深刻印记,在共和国建设史上塑造了光辉形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开滦人更是以“特别能战斗”精神,创造了无数令世人铭记的奇迹与辉煌,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脊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开滦人把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传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提升改革创新的精神,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攻坚克难的精神,为“特别能战斗”精神注入了崭新的内涵.正是这样使得开滦文学也形成了刚健豪放、昂扬向上、沉实厚重的独特风格.

开滦文学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来自开滦大工业生活客观环境的影响,即开放创新、积极进取的现代化大企业环境的熏陶影响,另一方面是开滦作家们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所凝聚成的一种写作行为的表现.当然每个作家又因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差异以及所使用的语体和体裁的不同,也使得在这种总体风格笼罩下显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范,从而形成了开滦文学多样化的审美风范,显现出了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总体来讲,开滦文学在内容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取材的一致性 由于开滦作家群体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对开滦的过去和今天烂熟于心,又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作家都是矿工的子弟,他们“从一出生就带有煤矿的胎记”,“打上了煤矿的印记”,这也成为了他们生命的标签,注定了他们的一生要与“煤矿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走到哪里,煤矿特有的语言符号和基因”都成为他们生命的印记.这样就使得他们的命运与开滦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血脉相连.他们对开滦历史的了解,对开滦发展的关心、对开滦人的热爱胜过他人,这样就使得他们把表现开滦生活、弘扬开滦精神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和崇高使命,“把宣传自己的企业看成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不计个人名利,不求企业回报,只求对得起培育过自己的企业.”如曹森曾经这样动情地说:“我认为我应该是矿山的儿子,因为我在这片土地上工作奋斗了30年,是这黑色的沃土滋养了我,培育了我.所以,我为她高兴,为她歌唱,将来肯定还会发挥余热.”正是这种以开滦发展为己任的写作情怀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这条艰难崎岖的曲径上矢志不移地前行,用心灵贴近自己心爱的企业和工人,用文学宣传开滦的历史和今天.他们把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切体验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着生活的鲜活,有着生命的质感,将深刻的历史的理性和强烈人文精神完美融会,将个人的感知与开滦的发展有机结合,给人以深刻的认知和启示.

如老剑和任荣会等人倾注了近八年心血创作、策划和组织拍摄的24集电视连续剧《大龙脉》,是一部开滦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史.剧中将在建矿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唐廷枢与封建保守势力、外国在华势力、地方小煤窑主、洋务派内部官僚等的文化与利益冲突写得波澜起伏、撼人心魄,并将日本侵朝、中法战争、清廷甲申易枢等国内外与开平建矿相对应的大背景糅进剧中,让我们看到当时中国民族工业起步发展的艰难和所遇到的挫折,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近代工业在成长中的无奈、磨难和曲折,也看到了中华民族那种不甘凌辱、不甘落后的奋起和抗争.同样,任荣会的长篇小说《庚子遗恨》是开滦建矿以来,第一次把尘封百年的复杂传奇的历史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一部文学作品.它较为详尽地描写了在那场仿效西方的洋务运动中,洋人怎样打着贷款的旗号挤进开平煤矿,占据股权,阴险狡诈地设下圈套,机关算尽的渗透资本,直到将中国引为骄傲的偌大一个企业诱骗到手的过程.小说通过一个企业的兴衰史证明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充盈的国力,在世界上就永远被人欺.“国之不昌,企业何兴?”这是开滦历史中回响的呐喊,也是《庚子遗恨》所要表现的深刻主题.任荣会的长篇纪实文学《开平寻梦》写了开平煤矿建设的全过程和开平煤矿创始人唐廷枢充满悲美色彩的一生.它是严格遵照开平煤矿筹建、投产、发展、整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史实写成的,与《庚子遗恨》《大龙脉》中对开平煤矿历史的描写相比,更具体、也更完整,尤其是对唐廷枢一生的描写也更细腻、更翔实.可以说,这是用文学笔法写出的历史,用历史的材料写出的文学作品.


本篇论文url {$getarticl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