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097 浏览:96909

摘 要: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目前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最重要的是对文本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利用好读和写的实践,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 键 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实践能力 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传递给学生知识是基本的要求,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具体授课中,不要只讲授是什么,而要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在传统的教学中,十分看重知识本身,而当下,在新形势下,许多观念在改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品缺乏整体的认知,也缺乏系统的阅读,对经典文学的兴趣转向对时尚文学、影视作品的关注,所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分析、提高写作的能力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只有彻底改变教学方法,才能够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文本阅读能力培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的实践能力便是对文本的阅读和赏析能力的培养,而事实上,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很少去认真阅读,更谈不上去理解和感悟,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为了切实提高上课教学效果,要从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一是上课时,一定要有文学作品的课堂解读,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在自己思路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但切实要在一定语境下进入文学作品本身,不能抛开文本去臆想,更不能断章取义,要通读作品的基本要义才能进行局部的细解.同是作品的一些段落,上下之间的衔接和段落本身要表达的意义要认真体会,同时,应有自己的感悟和认识.二是课外的阅读,阅读的面要宽,阅读同时要有阅读笔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只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够改变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缺乏感知的问题.

事实上,要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兴趣问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产生时间较早的、尤其是语言更加深奥一些的、缺乏扣人心弦的情节等文学作品,无疑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而如果作品反映的内容学生比较陌生,就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当代学生更喜欢青春、时尚、娱乐性强的作品,而对时代比较有隔膜的文学作品就产生排斥心理,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即使勉强阅读,也很难产生感觉,难以走进文学作品本身,难以理解文学作品,难以产生精神的相通.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老师的课上引导,老师在布置阅读作品任务时,可以抛砖引玉说出一些有关作品的关 键 词 ,引导学生多去关注,另外,时代的大环境和作家创作的特定语境可以简要与学生沟通,常与他们交流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和不解,应在不惑之处多质疑、多思考,特别要重视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悟与局部解读相结合,梳理出自己看后的感悟,而这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最关键的一步,如果缺乏对文本的理解,那中国现当代文学就成了无本之木,学生就很难深入走进文学作品,自然也无从领会和把握其经典文学的魅力.兴趣的培养是提高阅读文学作品能力的关键,要找到与当代大学生契合的一些因素和关键点,否则,学生会觉得一些作品离现实社会太遥远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只要找到一些让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产生的阅读兴趣就更浓厚些,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更行之有效.

在阅读方面,学者王富仁和陈思和的阅读方法值得借鉴.王富仁对鲁迅的解读,可谓真正进入了鲁迅作品的境界,解读得那么到位而又富有真知灼见.陈思和对许多作品的解读,另辟蹊径,给人别开生面的感觉,即便是对茅盾的《子夜》,很多学者都形成了共识,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的人物.如果学生也带着这种结论去阅读,可能很难产生兴趣.而陈思和在阅读中却有一种新的发现,认为《子夜》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作品,如果关 键 词 有“浪漫”二字,相信应该会激发很多人的阅读兴趣.同理,对闻一多的作品阅读,过去仅停留在爱国主义诗歌层面的解读和理解上,遮蔽了其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造成对闻一多诗歌认识的片面性,而全面了解其作品,会发现他表现自然美的诗歌是如此美艳动人,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所以,阅读的实践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作家、作品全新的认识.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析文章的写作,二是作品的具体创作.对前一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大家觉得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事实上,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可能带给大家新的感受,而对新的感受的整理、提炼、总结,就可能形成一篇赏析的文章,如果评析得更为理性和条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那么,评论文章的写作就可能更上一个台阶,如果只有浅表的感悟,也能写成一篇简要的赏析文章,尽管可能刚开始文章的质量还一般,但作为练笔而言,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思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对具体作品的创作,情况比较复杂,认识上也存在巨大偏差,一般认为这是写作课程的事情,跟中国现当代文学没有太多关联.但细细考究,却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把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本身结合起来,是现当代文学教师在新形势下教学中迫切需要做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

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无疑是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本,许多创作技巧和方法可以直接借鉴,而创作中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而更为关键的是,在尝试各种题材的写作中,比较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家的风格会自然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大量优秀的作品的广泛阅读,可以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为了提高阅读兴趣,为了写出好的作品的强大动力会促使学生更深入接触作品,更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特色,而优秀作品的独特表达方式会促使学生进行模仿乃至形成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如果在学习鲁迅的杂文,可以让同学们练习写作杂文,在写作过程中,更进一步深化杂文的写作技巧,同时,领略鲁迅杂文的犀利幽默和强烈的针砭时弊的特色,还要做到生动、形象化和说理的统一.同时要有一定的战斗性.而事实上,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差距,促使大家更认真领悟鲁迅杂文的特色.如果同学们在写作中遇到知识的瓶颈,启发他们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从开始的摹写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现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而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有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之间的互评机制的形成,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在教学中,常以小组为单位交叉进行评阅,写出评阅意见,同时,老师收集评阅意见,在此基础上,写出老师的评语.这样,无形当中会对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好的建议,也促使学生在下次的写作中克服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而最为重要的是,解决了学生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困惑,学以致用就更能让学生感觉到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也能和当下的现实联系在一起,学习的兴趣就容易提上来,学习的效果就更好.


三、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外,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实,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感受作品的魅力,作品传递的真、善、美及人文关怀等使学生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作家本身传递的正能量,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启发.

优秀的作家及作品,本身就赋予读者强大的感染力.如果学习鲁迅的作品,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会超越所处的时代,依然能够给当下的青年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同时,促使学生肩负起建设社会的责任.而鲁迅对国家、民族的一腔热血,也容易唤起年轻人的共鸣.百年中国文学所流露出的忧患意识,也会给年轻的学生带来无尽的思考.“文学的建设最终作用于人的精神.作为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补充,文学营造超越现实的理想的世界.文学不可捉摸的功效在人的灵魂.它可以忽视一切,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始终坚持使人提高和上升’.文学应当有用,小而言之,是用于世道人心;大而言之,是用于匡正时谬,重铸民魂.”[1](P241-242)正是因为文学能够影响人,陶冶人,所以,在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人文精神,如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关怀等,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化表现形式.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也是人文精神的最后归宿.”[2](P9)而文学恰恰以人为中心,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是一个有思想有远见的优秀作家在作品中独特的表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引发大家对人的高度重视,从而拥有更多悲悯情怀和心怀天下的意识.

在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注释:

[1]谢冕:《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高娜:《关于人文精神基本内涵的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黄群英 四川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62101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