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下的聚焦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61 浏览:17168

【背景概述】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出,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早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之前,关于莫言能否获此奖项已引起热议,及至确认获奖,莫言更是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围绕莫言作品版权的竞争,围绕莫言获奖之后所发表的某些言论的争议,一时成为社会的热点.同时,莫言的作品也以惊人的畅销程度屡屡在各实体书店以及网上书城宣布售罄,相关出版社也在第一时间表示正在大力加印莫言的作品.

【情景聚焦】

1. 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

中国是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在中国文学史上,曾诞生过孔孟诸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等蜚声中外的文学巨匠,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虽然也不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却屡屡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直到此次莫言获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才留下第一个中国籍作家的名字,因而此次莫言获奖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对于中国人的百年诺奖情结来说,既是慰藉,也是证明.它表明中国文学正在追求世界认同的道路上突破各种障碍,将来的影响不可限量.

认识角度:

(1) 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领域的成就日益成为人们追逐的宠儿,而相比之下,文学却被日益边缘化.中国有着优良的文学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的成就在世界上被广泛瞩目.我们应该以此为荣,珍惜这些优良的文学传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文化领域的成就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民族文学,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 自强不息:大到文学,小到个人,在寻求外界的认可过程中总是不免遇到种种障碍而难能如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该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要自强不息.相信只要努力,终究有一天会获得我们所期盼的认可.

2. 为什么是莫言


莫言何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热议.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自己在谈及获奖原因时则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熟悉莫言的人都知道,莫言的作品与他的故乡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而这个无疑也是他此番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莫言自己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认识角度:

(1) 超越局限:不论是科学还是文学,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必须超越国别、地区、种族等方面的局限.只有超越上述局限,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宽广的胸襟.而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谈文学或者科学,是短视,是难以取得卓越的成就的.凡事都要超越局限才能成就辉煌,就像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所到之处,我都在不断超越极限.我一生都在不断超越极限”.

(2) 要善于学习:莫言此次获奖,与他对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学习借鉴有很大关系.但是莫言并没有照搬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否则只会是第二个马尔克斯而不会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我们在学习中也要这样,不能仅仅是依样画葫芦,而是要挖掘所学对象的精髓所在,并且为我所用.

(3) 民间文化是必须珍视的肥沃土壤: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幅员上,点缀着灿烂丰富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曾经与文化两相对立,恰如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立.但是近年来,民间文化正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活泼生动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涵而受到的重视与推广.

3. 是非之争

诺贝尔文学奖因奖金丰厚、影响力大和权威性而为世人所看重.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价值.因而关于莫言有无资格获此奖项、莫言是否足以与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论引起人们的热议.在这场争论中,既有支持莫言获奖的声音,同时也不乏质疑者与反对者.支持者自然认为莫言的作品完全达到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准;而反对者中则有诸如让莫言获奖是诺贝尔文学奖自降其权威性之类的言论.对于这场争论,莫言自己在高密发布会上说:“朋友们对我的一些看法,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挺我的也好,批评我的也好,都对我是一种帮助.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才有这种可能性,而在过去平面媒体时代,一个作家不可能知道这么多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喜欢你,也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厌恶你.最近一个时期围绕我跟诺贝尔奖的争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世态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认识角度:

(1) 耳听逆言:外界对于我们的评价,不可能总是正面的.当不利于我们的言论向我们袭来之时,我们不应该只是气愤,并且想方设法去否认;而应该平心静气地对待所有的声音,并且让“逆言”鼓励我们不断追求、更臻完美.就像莫言所说,“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2)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利与弊:互联网时代相比过去的平面媒体时代,主要变化之一就是信息的传播以过去无法想象的速度在进行着.这一方面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让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分享消息,比如莫言获奖的消息刚从斯德哥尔摩传出,几乎同时便全球皆晓;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过快的传播难以控制而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比如一些谣言在网络上的蔓延.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种发展. 4. 莫言:“躲进高密写新书”

当诺奖的光环落在莫言的身上时,随之而来的各种喧闹、各种报道使莫言不堪重负.自九月起,莫言的手机基本就处于关机状态,拒不接受采访,专心于写作、文集的编辑出版与相关的工作.他在邮件接收记者采访时说:“只愿专心文学.新的小说正在写.”

认识角度:

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轰动全世界的消息,但是与之相对的并不是出席各种座谈会、接收各路采访的莫言,而是仍然“只愿专心文学”的莫言.诸葛亮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个热衷炒作、热衷名利的浮躁的社会,莫言这种心态尤为难得.

【关联运用】

【作文题】(2012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 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所选文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句话,即“人,要隐于音乐背后”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人”与“音乐”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材料中强调女钢琴家衣着简朴,有别于常见的演奏者的华服,实际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人,要隐于音乐的背后”是指人们(包括演奏者本身)的注意力应该聚焦在音乐上,而不是演奏者身上;而对于演奏者来说,“隐于音乐背后”体现出的是对待名利的一种淡泊姿态.

二、 材料运用点拨

1. 议论文

如果选择议论文的话,首先应该选定一个论点,比如“人不应该只追求浮华的表面而应该追求坚固的实质”,然后围绕这个论点细致论证.在论据方面,材料中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仍然坚持把写作放在首要位置,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是对于实质、本真的东西的追寻.

2. 记叙文

选择记叙文的话,可以从莫言获奖之前写起,一直写到莫言获奖之后.在这过程当中,虽然莫言的声望前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莫言对于文学的态度却丝毫没有改变.从而说明莫言坚守了本质的东西而对于浮华的名利保持淡泊的态度.在记叙过程当中,要重点突出,强调莫言在获奖之后声望达到顶峰之时,仍然安静地致力于新书创作的态度,让两者之间构成鲜明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