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城市小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870 浏览:105675

甘肃是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欠发达省份,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长期以来都无法与东南沿海和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在文学创作上,甘肃不是一个文学大省,特别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没有产生能在全国范围独领的人物.但近年来甘肃的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发展,而且在作品的质量方面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难能可贵的是,甘肃长篇小说题材领域大大拓展,突破了小说题材单一的局限.曾经每当人们提及甘肃或西部时,就会想到大漠戈壁的飞沙走石,春风难度的荒凉情景,漫天尘埃的沙尘暴,以及难以与西部摆脱联系的落后、贫穷、愚昧.西部文学也被想像为充斥着血性、暴力、荒凉的乡土文学.但近年来起步较晚的城市题材小说也涌现出大量的长篇作品,而且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甘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甘肃城市长篇小说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现了李文华的《重婚》和贾继宏的《断崖火鸟》,都是侧重描写人物情感世界冲突的作品.进入新世纪后城市文学后来居上,涉猎城市文学创作的作家较多,有老作家王家达,中青年作家史生荣、徐兆寿、马燕山、尔雅、任向春、雅兰、弋舟、苗馨月、王文思、张瑜琳,以及80后的赵剑云、剡卉等.这样一支城市文学创作队伍具有无限生机与潜力.他们在小说内容、题材及创作手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

城市文学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雷达也承认“城市文学”是一个不得已而用之的概念,经不起穷根究底的推敲和质询.人们起初也认为:凡是以写都市人、都市生活为主,传出都市风味、都市意识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都市文学.后来超于题材之上的都市意识,现代意识逐渐被人们提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认为现代意识和都市意识应成为都市文学的核心,而且城市文学也应注重商品意识.城市文学中的城市是作为一种空间引入的,在文学作品中无论城市或者乡村并不都是彻底隔离的,而存在着复杂的空间转换和联接.当作品中的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同时出现时,这种空间之间的关系便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归属问题.城市与乡村是两个对等空间,但当它们在作品中出现时,其地位则是不一样的.在这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处于主导的前景位置,而另一个则居于从属的地位.当城市空间在作品中处于主导的前景位置的时候,作品便具有城市文学的性质,反之,当乡村空间处于主导的前景位置时,作品便是乡土文学而非城市文学.由于这种情况他们都不再是典型的城市文学或乡土文学.如此,在城市文学中便存在着典型形态的城市文学和非典型形态的城市文学.

甘肃城市小说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可归于非典型形态的城市文学之列,这正是甘肃城市文化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是以城市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它是城市的生动写照,反映着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等.城市文学将目光投向当下中国急剧变化的城市生活.城市的每一个新动向,从物质景观的变化到精神世界的潮流涌动,都将得到精确的刻画.文学是时代的风雨表,城市文学更是现代化的敏感神经.甘肃地处西北,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长期的封闭,其都市化的进程是极其缓慢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城市化浪潮兴起时,它才逐步走向城市化.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甘肃的城市才获得较大发展,以省会兰州为主带动周围小城市发展起来,使原有的农业文明与新兴的工业文明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沿海大城市文化的新型文化型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都市所具有的特征符号.甘肃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意象:“广告牌”、“咖啡厅”、“卡拉OK”、“的士”、“模特儿”、“股票交易所”、“暴发户”、“白领”等等.这些虽然无法与北京、上海、广州城市文学比拟,但表明甘肃作家对正在变化着的城市的关注,融入文学主潮流的努力.这使得甘肃城市文学在发展中虽比全国同类小说“慢半拍”,但具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甘肃城市文学的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西部城市文化特征.《天堂向东――兰州向西》是兰州本土作家马燕山以该城市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兰州实景实情为背景,以记者的视角去感受兰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兰州繁华都市背后的西部特有的心理感受,原汁原味地描述了兰州这座城市,以及风光绚丽的西部风情和淳朴率真的西部人的性格特征.以主人公马踏爱情故事为主线,将悲欢离合寄情于作品结构,展现了对都市兰州的热爱和赞美,再现了居住在黄河岸边原始与现代交汇点上的都市人,吃羊肉、嚼大蒜、品咖啡、喝啤酒、谈情说爱、拼命赚钱、追求幸福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甘肃作家除省会兰州外,更多的是对中小城市的描写.雅兰的《红磨坊》中的林梦宇就在东宁市和金河市之间奔波,小说背景自然而然带有甘肃城市的特征.但作者并没有过多的依赖背景展开故事的叙述,她从社会学角度寻找自己创作的精神家园.在情节展开中注重人物心理世界的探寻,以一位女性作家的细腻手法捕捉普通人物在理想难以实现,人生道路屡受挫折时对于命运的抗争,对于生的执着.让世人看到浮躁生活对美好人性的吞噬.张瑜琳的(网事倾城)也是一部以西部城市为背景的小说.知识女性苏莹莹以她的聪明才智帮助出身寒微陷入困境的丈夫走向成功,然而成功的丈夫却暴露了他的偏狭、自私的本性,并且逐渐冷落了妻子.一位网络中的男子与一位现实中的男子创进了她的生活,在她孤独与绝望时寻到了一丝的安慰与心理的依靠.就在她与丈夫决裂时,丈夫却陷入破产的边缘,她以一位善良女性的高尚品格帮助丈夫重新振作起来,而她的情感却陷入迷茫之中.作品具有明显的警示作用,要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寻找道德真谛.暴富的大款成为城市文化的叙事指向,肥头油身的大款们身边总有漂亮的小秘甜言蜜语、百般娇媚.尽管作者对大款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但这种叙述模式的隐语则是渴望致富和不平衡心理,大款们几乎是没有文化的或文化水平较低.同时也要试图揭示暴富者的物质与精神追求,探询他们的健康发展之路.

甘肃城市文学作家有许多人把校园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其中有徐兆寿、史生荣、尔雅、王文思、赵剑云、剡卉等.作家人数之多,作品数量之大成为甘肃文学中的独特现象.他们虽都涉及校园却各不相同,并且采用不同的视角来展示自己所要揭示的内容,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1、描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歌颂他们对美丽、纯真爱情的坚守.赵剑云与剡卉两位80后的女作家告诉人们大学校园并不象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充斥着价值的失落与人生的迷茫,她们在对大学生生活的描述中让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缕缕“阳光”.《阳光飘香》中成晨与沈杰飞的爱情虽然经历了一些误会与挫折,两人一度陷入绝望之中,作者最终让他们经受了精神洗礼与磨难后走到了一起.虽有“大团圆”之嫌,但让人们感到美好的事情在于每个人的努力,付出之后就有收获.(大学校园中虽有菊花这样善良女子的堕落,但更多是外界原因,尤其是贫穷所致).《我是你遗弃的天使》描写了谷遥、雨汐、冰寒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但它突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与庸俗三角恋爱题材的套路,表达了人间的真情美.热恋中的谷遥之所以离开雨汐而走向冰寒,不是被冰家的荣华富贵所动,也不是为冰寒的容貌所惑;是为了拯救一枝即将零落的花朵,为了挽救冰寒的生命.这位在别人看来是“风流王子”的谷遥成为道德与正义的化身,成为人性美的体现者.这两部作品使我们看到消费时代青春成长的烦恼与忧郁,也感受到真爱的伟大.

2、校园问题小说创作.徐兆寿的《非常日记》是第一部中国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小说,小说刚一出版就引起空前的轰动,以取材的大胆与描查重复率法的独特令人震惊,一时之间评论不一,颇受争议.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心理进行了大胆直接的揭示,它对于许多悲观者、自卑者、者、者进行教育与引导,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高尚品格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的<非常对话>是与著名的社会学家、性文化史研究专家刘达临的对话,逐步揭开婚姻、家庭、社会、性的神秘面纱,揭示了“性”是肉体的也是灵魂的更是文化的多重主题.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回答了《非常日记》中存在和提出的社会问题.

《生于1980》是“国内首部揭示独生子女大学生隐秘内心的小说”,描写了一个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胡子杰,家庭优越、从小被溺爱.他没有理想与追求、好高骛远,也看不起父辈们的生活与奋斗.他热爱自由,对社会有一种抵触心理,被同学称为“花花公子”.在经历了一场场痛苦的爱之后,他决定走出这个家庭,走出这个城市.小说围绕主人公胡子杰,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了1980年以后出生的这一代独特子女的生活、恋爱和他们不同于前几代人的内心世界.这部作品不同于“80后”作家对自身的描写,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这一群体,让人们对“80后”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是“80后”一代人对自身进行反省.

3、大学校园知识精英的失落.史生荣的《所谓教授》以西北地区某农业大学的教师为主要描写对象,抓取了农大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的一些社会生活镜头,揭露了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些特殊的腐败,堕落现象,其批判的矛头直指隐藏在高等校园内的学术腐败、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学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知识分子直接改变命运获取利益的工具,这是学术的悲哀,是大学的悲哀.作品中朱校长、李红裕、白明华都成为物质与名利的追逐者,而固守理想、追求学术的宋义仁、刘安定也背离了原有的生活轨道,而向物质利益低头.从而揭示了一部分高校教师精神家园的坍塌与道德底线崩溃的深层原因.一片净土的昔日校园,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变成了名利场,大学教授的行径更让人对其头顶的光环产生质疑.


尔雅的《非色》用感伤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大学教师、诗人式牧的日常生活.虽然教学与学术是单调乏味的,但主人公对事业与爱情表现出的执着,体现了在特定现实生存状态中文人对自己理想的坚守和追求,同时流露出几分无奈与孤独寂寞的心境.在一个恰似的故事中阐述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式牧对余楠的爱情、对现代文学中作家虚隐的研究,在看似虚无缥缈中体现了他在物质潮流中精神上不断进行超越与净化.

4、大学校园时代骄子的迷失.尔雅《蝶乱》中一群活动在大学校园中的人们,有大学老师、文学爱好者、诗人、编辑、酒鬼、女、偷窥者.一个名叫姬瑶的女生出现,使这群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她是这群人的诱惑者、成长的目击者、堕落的理由、飞升的力量、邪恶或者纯洁的想像.小说中她成为一个象征,通过这群走向堕落的道德沦丧者,作者要告诉我们堕落并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起缘,最终要达到成长,在对传统的反叛中以极端的方式来寻找新生.

王文思《迷爱》中描写了六个自费生在陇原大学的三年生活.她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理想、经历、性格,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自费生.她们被放逐到大学的边缘,没有学校的基本制度保障和应有的尊重,在人生道路上迫于外界的种种压力与原因她们一个个都走向了堕落.让我们通过这些走向人生深渊的花季少女来寻生奋斗的终极目的.作品通过这一校园特殊的小群体与外界的联系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邃的人性的挣扎.在甘肃文学界出现如此多的校园题材小说与作家的生活经验与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一部分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青年作家的创作,一部分则是在大学教师型作家的创作.

都市作家会充分利用当下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获取创作素材,虽然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但作家也会仅仅依靠报章报道的事件,加以演绎、发挥,使想像成为创作的关键.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的转型,人们被禁锢多年的物质得到释放,物质追求一时成为一种主流.“金钱万能”金钱成为人们的主导,李洁非将之形象的称为“金钱叙述”.金钱作用的提升,使文学更多的关注人们物质追求而缺少对精神追求的关注.作家们认为都市不过是一个物质化,化使人堕落的场所,都市中的人几乎在不自觉中都有迷失自我的可能.苗馨月的《都市街灯》中因为下岗知识分子的四个女性,选择不同人生道路,然而苏香莉的堕落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恰好就是作者对都市物化世界吞噬人性的一个解读.《所谓教授》中坚守学术阵地的刘安定最后的也走向了堕落.《所谓作家》中从县城好不容易来到城市的青年戏曲表演者杨小霞和县文化馆的文学爱好者沈萍,在她们成名之后都为金钱、名利所惑,而丢弃了以前的纯真与质朴.以及《迷爱》中走向堕落的花季少女们,他们构成了一个堕落群像图.透过这些堕落的表面原因,反映了作家们的都市观念及对都市的理解.作家们更多看到都市的负面影响,而缺少对于都市文化的积极、健康价值影响的探索.金钱、、堕落、沉沦只是都市精神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消极的一部分.现在都市也有它内在灵魂,开拓进取、昂扬向上、创造务实,这些在甘肃作家作品中也应得到表现.

一些作家是由农村进入城市的,由于少年的农村生活经历给他们的思想情感、审美方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现实中他们的家人、朋友也与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思想中还有小农意识的残余.虽然进入了城市却难以摆脱已经在脑海中扎根的农民意识.他们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与磨难,所以他们内心与城市有一种隔膜.在自觉不自觉中歪曲城市的本原,并以自己认同的乡村文化价值观念来对比想像中城市,以一种源自自然、原始、乡土的单纯美来抗衡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困倦与肉体衰败.这种对乡土情怀的守望,是对想像中充满各种与诱人堕落的城市的逃离,渴望回到乡村的自然生活中寻找精神慰藉.

甘肃城市文学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的作品,但迄今为止仍未出现一部能够直逼都市文化灵魂、都市精髓,给人一种心灵震撼的优秀作品.有些作品如我们前面所谈多是一种非典型形态的城市文学.而且作品中都市气息不充分,有些仅仅涉及到都市的一个方面――校园,或着侧重都市知识分子阶层的描述.大多作品停留在描写都市生活的表面形态,没有深入本质.甘肃作家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没有出现能够站在新思潮前沿的人物.但他们也努力尝试新的创作手法.《非常日记》采用日记体来描写大学生的性心理在当时就产生了重大影响.尔雅的《蝶乱》、《非色》,向春的《妖娆》都采用了新的叙述策略,还有新生代新锐小说家弋舟也在以新的艺术思维方式开拓新的创作空间.这些探索会对传统的艺术格局与风格进行改变.

尽管目前甘肃城市文学发展不充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市的发展,文学的重心必将向城市转移.我们期待甘肃作家在不断感悟都市生活提升自身创作能力时,能够奉献出“经典”之作.

注释:

①雷达:《关于城市与文学的独白》,《天津文学》1986年第10期.

②《激战秦淮状元楼――94中国城市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话题》,《贵州日报》1994-8-21.

③蒋述卓、王斌:《论城市文学研究方向》,《学术研究》2001年第3期.

④李洁非:《新生代小说(1994――)》.《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