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教育的价值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47 浏览:142520

【摘 要 】

文学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教育对于当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对高素质人才进行“中国心”教育、创造力教育、意志力教育、情感力教育、审美力教育,而这些共同构成了人才的软实力.学生因为受了文学经典教育,才更加充满人文灵性和创造力,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学经典教育要摆脱当前的困境、重现文学经典的价值魅力,应寄希望于整体人文环境的改善和经典研读方法与传播方式改变.

【关 键 词 】人文教育 文学经典教育 时代价值

文学经典所代表的民族的文化精神犹如生命基因一样深深地植入了每个民族子孙的心里,代代相传.文学经典对一种文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如同人的血液一样,异常重要.在世界文明中,中华文明没有因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发展中断,靠的就是通过中华民族文学经典的滋润、引导而产生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核心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十六个字,它融会在中华民族文学经典的海洋之中.因此,加强文学经典教育,对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与专业成才、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价值.

文学经典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通过研读能够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文化经典,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和人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精神底子的一种高价值含量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当代叫“全人教育”,在欧洲叫“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在美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叫“通识教育”,而在我国内地则叫“人文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在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学科知识发展越来越走向综合的今天,文学经典教育对于国家民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文学经典教育可以建构高素质人才的“中国心”

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经过几百年、几千年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精神财富和动力之源; 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名片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经典完整地记录了它艰辛的奋斗历史,反映了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事方法与民族精神.所以,我们所进行的以文学经典研读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给我们所要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贴上一个民族标签或安装一颗“中国心”的教育.有了这张民族标签或这颗“中国心”,就可以激发他们高度的民族爱国情怀,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高效率地服从和怎么写作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许多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在早期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都受过中华民族文学经典的洗礼,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所以,新中国诞生后,他们纷纷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突破了留学国设下的重重封锁,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赢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而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也有大量优秀人才出国留学,但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幸福生活或所谓的发展空间,长期定居他国,学成不归; 有的甚至放弃中国国籍,贴上了他国标签,成为一个“黄皮白心”的所谓外国人.笔者认为,这也许是我们无视或弱化人文教育尤其是民族文学经典教育所必然付出的代价.如果不改变这一局面,将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人才流失,将使我国在世界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处于十分被动和弱势的地位.因为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从这个视角来讲,文学经典教育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陶冶情操的问题了,它直接涉及到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此,我们不可小视.


2.文学经典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创造力”

文学经典大都是原创性作品,它本身包含大量的创新元素,它是作家创新与独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根基与活水源头.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思维是逻辑线性思维,而人文学科思维则是典型的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新、创造性思维.文学经典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创造力”教育,它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文学经典教育,离开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将会大打折扣.

良好的创造力,不仅依赖于良好的思维力,同时也依赖于较高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发展良好智力和创造力的翅膀,想象力是创造的细胞.文学经典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学经典是想象力作用的结果,像经典性的古典神话与传说、《老子》、《庄子》、《孟子》、古典诗词、《聊斋志异》等文学经典都是想象力极高的作品.无论是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还是文学经典的教育,都始终离不开想象力的参与.离开了想象,文学经典教育、文学创作、文学阅读都无法进行.因此,从本质上讲,文学经典教育,其实质就是对高素质人才进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育.文学经典研读水平越高的人,其想象力越丰富; 想象力越丰富,其创造力也就越强.

3.文学经典教育可以锤炼高素质人才的“意志力”

良好的意志力主要包括自觉性、独立性、自制性、坚韧性与果断性.很多杰出的人才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大都取决于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力”.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事业、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出色,都不是轻而易举和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要经受长期的考验、身心的折磨,甚至要付出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的代价,才能最终走向事业的成功,取得杰出的成就.面对困难与挫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过 30 年的追踪研究,把其中一部分成就高的人与没有成就的人进行比较,最终发现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别并不表现在智力上,而是表现在意志力上.那些成就大的人都明显地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 文学经典中蕴含着一个民族和国家,为了生存与发展,面对生死存亡的困境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战斗意志; 也表现了作家本人在为理想与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遭遇困难与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奋斗精神.文学经典教育就是要通过作品媒介把学生与作家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与伟人和大师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尤其是当学生们身陷人生逆境与困难之际,不妨去读一读陶渊明、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笑对人生厄运的豪放与旷达的潇洒态度,足以感染学生,让他们的精神为之一振,战斗力和意志力大大增强.所以文学经典教育也是锤炼高素质人才的“意志力”教育.

4.文学经典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情感力”

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情感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有效控制自己情感、情绪的能力,它标志着个人情商的高低.一般来说,情商高者能始终保持美好的情感、良好的情绪、高尚的情操,有浓厚的学习和工作兴趣,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因成功而骄傲,不因挫折而沮丧.在任何时候,都能更好激励自己,把握机遇,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善于为人处世.其情感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智商水平发挥的程度,也决定着人生的成败.著名心理学家 D·戈尔曼教授认为,高智商最多只能解释成功因素的 20%,而 80% 则归功于情商( 情感力) 的高低.情感力是人们应付环境的心理工具,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特别是对认知和行动的唤起、组织、激励和调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素质人才除了有高智商外,还必须有比较高的“情感力”.

文学经典是人的情感活动的产物,情感性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情感内涵丰富的文学经典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情感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以情感抒发为特征的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经典作品,是培养和陶冶高素质人才情感力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中国高校对文学经典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今天的学生在情感层面比较冷漠.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师生之间,表面上好像很客气,但实际上往往是动口不动心的,很难在同学们身上看到那种真正的“人文情怀”.由于缺少了人文情怀,也就没有了对他人和社会的仁爱之心和责任之心,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就多了起来.即使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或领导岗位,也会缺乏亲和力、团队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缺乏整体和谐、辩证的发展眼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因此,加强文学经典教育对于提高高素质人才的“情感力”意义重大.

文学经典教育对于当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对高素质人才进行“中国心”教育、创造力教育、意志力教育、情感力教育、审美力教育,而这些共同构成了人才的软实力.学生因为受了文学经典教育,才更加充满人文灵性和创造力,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学经典教育要摆脱当前的困境、重现文学经典的价值魅力,应寄希望于整体人文环境的改善和经典研读方法与传播方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