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学创作中的“四伪”现象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87 浏览:44571

虚构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文学毕竟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文学才能够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个艺术门类.艺术家通过虚构这一重要手段,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表现性,使隐藏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因素高度集中起来,实现了人类在审美、认知、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被普遍接受.这就是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得到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虚构是无底线的.神话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等艺术门类的出现就是佐证.那么,这一无底线的特征是否就给虚构开启了走向虚伪或伪造的大门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但在当下中国文学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造伪现象.我将它们归纳为四种.即:伪乡土、伪小资、伪官场和伪历史.

伪乡土

首先谈谈乡土.乡土文学在文学理论范畴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从文学题材的大的概念划分,它占据了和工业或曰城市相对应的文学的半壁江山.从现实生活来看,乡土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分量更是举足轻重.我们毕竟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多数人都还生活在乡村,而且只要往前追溯两代,目前多数城市人就可以找到自己在乡下的根.这就是乡土文学在中国百姓中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然而,纵观中国当下乡土文学,我却以为,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厘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时候了.

乡土,从字面上理解,即乡下、农村,有本乡本土的深层含义,还有着和城市相对应的含义.比如乡土观念、乡土习俗.我们可以从上述概念中得到一个基本思路:所谓乡土,应该是起源、存在并流行于农村的,可以促进我们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传统观念和习俗.这些传统观念和习俗,构成了我们乡土文学创作的主体内容.作家通过对这些观念和习俗进行艺术想象和加工,在故事情节等方面采用写实或虚构的手段予以表现,从而使读者对乡村生活有所了解,并从中得到审美等艺术收获.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区域差别大,风俗习惯各异,不同区域的作家都在潜心研究并发掘当地乡村的优秀文化资源,为自己的文学创作补充营养,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受人敬仰的作品.比如甘肃作家邵振国的短篇小说《麦客》,由于真实地展示了西北农民淳朴善良美好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从而具有了普适的审美与教育功能,问世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这不仅是作家本人的成功,也是文学自身存在的成功.

然而,纵观当下的中国乡土文学,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很多伪造的本乡本土的观念与习俗正有流行的趋势.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结构散乱,语言晦涩,内容空洞,但却通过作者故意伪造的一些貌似离奇实则荒谬的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丑陋的风土习俗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这样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没有达到审美的目的,在思想上还给读者造成了中国农村就是这样落后,中国农民就是这样愚昧荒蛮的恶劣检测象.在破坏中国农民甚至是中国人集体形象的同时,也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承糟蹋得体无完肤.

伪小资

小资是一个新兴词汇,在《辞海》里也无从查找.为此,先尝试着给小资下一个定义.

在当下中国,小资是一个颇为流行且颇受城市白领女人追捧或曰崇尚的词汇.当我们在任何一个有点工业特点的地方,几乎总是能够遇到一些自称很小资的女人.她们有着在当地来说不错的经济收入,穿着款式流行的时装,出入一些高消费场所,接触的男性也都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她们与他们一起喝酒、品茶、饮咖啡,谈论艺术、政治和经济问题,参加各类沙龙、会所,跳健美操,练瑜珈,打高尔夫球,也敞开交流自己的性体验,谈论婚姻之外的情感遭际,脸不红心不跳地讲述让男人们都羞涩的段子,公开宣扬已经进入女人消费男色时代.

由于这一女性群体往往在她们所在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社会影响力,她们的出现,使小资一词正在成为众多女性所仰慕的生活.时尚的报刊杂志,也纷纷加入其中推波助澜,使所谓的小资生活方式、小资情调逐渐地操纵了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以及个人情趣方面的追求.而且,大有从形式到内涵过渡的趋势.于是乎,是否小资就成了检验当下女性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标尺.

那么,既然“小资”如此新潮,如此重要,重要到了对女人们来说如果不小资就将被时代淘汰的地步,就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小资?

显然,作为一个词汇,小资目前还没有被列入传统的词典等工具书,因此也就找不到一个相对权威的解释.但是,当这个词正在一个相对广泛的范围内被当作褒义词使用的时候,我觉得就有必要从概念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定义,使之能够真正地代表先进潮流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毕竟已经牵扯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的精神价值取向问题.

也正是从褒义词的立足点出发,我认为首先要摒弃的是小资这一词汇中的某些不健康的甚至是堕落的价值成分或观点,才能认真严肃地寻找出其中对我们这个社会有所裨益的内核,为其作出较为准确的定义.

我以为,既然是褒义的,那么独立性,就应该是小资的基本特征.而独立性,又分为经济的独立和精神的独立.

先从词性入手,把作为修饰和限定“资”的“小”字取掉,单纯地看看主语“资”这个字.资,当然首先是资本的含义,也就是说,小资阶层,首先要具备的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由于小资的使用已经具有了全国性,这一基础也应该是全国性的,而不能因为有的地区不够发达,就降低标准.但鉴于经济标准是一个定量概念,而我们所定义的对象毕竟有着浓重的定型色彩,这里就不去设计一个具体数字,只给出一个基本的尺度:首先,作为小资的女人,在经济上必须是独立的,这是想当小资的大前提;第二,小资的经济基础应该达到超出温饱的概念,她所拥有的经济能力应该达到能够进行独立资本运作的程度;第三,小资的住房应该足够大,大到在家庭里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比如自己独立的书房、独立的接待客人的客厅.很难想象,一个小资女人,在家庭里没有独立的私秘空间;第四,要有自己的汽车.这是一个悬挂在汽车轮胎上的时代,没有自己的汽车,就等于没有自己独立的外部空间.其次,是精神上的独立,这是小资一词的上层建筑.没有独立的精神空间,就没有小资的精神架构.脱离了独立的精神空间,多大的经济基础所支撑的都只是一个“伪”的小资.比如那些被包养的富裕的女性.她们的物质生活是寄生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一个拥有独立精神世界的女人,首先要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天空.事业与工作有时候是相同的,有时候是有区别的,拥有自己的事业的天空,就是说,小资女人应该是某一方面的成功者.无论是文学艺术的,还是自然科学的,小资都应该是行业内的精英.再则,还要表现在对社会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最后,再说说作为修饰与限定“资”的“小”字.之所以说是“小资”而不是“大资”,我想是从情调上对小资一族作了限定,如同《诗经》被分为风、雅、颂,情调也有大的情调和小的情调.小资女人所具有的就是相对于“颂”的风和雅.尽管这些女人没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尽管生活在自己相对狭小的空间里,但她们却有着优雅的言谈和普遍意义上的高贵与善良.这使得小资的存在,使我们的社会多了一支进步的力量.

在厘定了小资的标准,明确了小资的概念之后,再回头说当下最为流行的小资文学.这些作者以一些都市白领女作家为主体,所写内容主要都是所谓小资们的名流风采:华丽但空洞的文笔,神秘如呓语的讲述,玄妙却苍白的思想,新潮但糜烂的个人生活,富足却摆脱不了寄生的本质,这些伪造的“现实写照”,使小资文学在流行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股豪华的腐烂气息.

伪官场

所谓官场,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指官吏阶层及其活动的范围,属于贬义词,强调这一阶层的虚伪、欺诈、逢迎、倾轧等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政府到百姓,都对社会发展速度有着较高的希求,以期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相对落后的生存现状.在这一动力的促使下,社会各个阶层都把如何抓好经济建设,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作为主要任务.鉴于我们国家目前的整体经济水平有限,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较大,科技程度不高,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较广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生活中确实出现了很多诸如官员腐败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出现,在百姓中就产生了希望看到能够揭露和批判腐败现象的文学作品的想法,这为官场小说的流行提供了读者基础.本来这是此类小说发展的重要契机,如果正确把握,将会促进中国当代官场小说的繁荣,起到通过舆论净化官场风气的作用,为我们的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遗憾的是,当下中国的官场小说却有着一股浓烈的虚检测伪造之风.主要表现在作家对官场生活的陌生,在写作过程中,完全凭借道听途说或者主观臆想与猜测,想当然地对政府官员进行丑化.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此类题材的写作(不是创作)几乎清一色的属于商业运作,为了满足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作者与商家对所谓官场的黑暗与丑恶不惜笔墨地进行描写,尤其是抓住一些官员生活上的腐朽堕落,大肆进行渲染,以满足部分受众不健康情感方面的需求,完全没有了任何艺术性可谈.由于作者写作动机的先行确定,使得这类作品在结构、语言、情节设置等方面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技术化、程式化.无论是谁在写,几乎都是一个模式,而这正是文学创作的最大忌讳.这种伪官场小说不仅造成了当前小说创作艺术本位的缺失,也使得文学艺术的批判作用大大削减,沦落为一种纯商业的炒作.我个人以为,这类文学作品对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反面作用,恐怕不比官场中的诸多弊端少多少.

伪历史


历史文学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文学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为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定性与宣传的功能,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和百姓,对历史文学都有着重大的期待.文学作品比专门的历史著作更具表现性,文学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则弥补了历史专著在阅读上的枯燥感,更加容易被受众接受,从而达到普及历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以史明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影响了整个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材与广阔的空间.纵观中国文学史,也确实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小说,比如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传统评书中的《岳飞传》等.这些作品在为我们开启一扇了解历史的大门的同时,还满足了我们在审美和娱乐以及教育上的需求,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爱.

历史小说虽然挂着历史两个字,但它终归不是历史,而是小说,因此,就不能强求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但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基本历史尺度,随意篡改历史、伪造历史事件、伪造历史人物.但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却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伪造倾向.这些作者往往没有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做后盾,也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做支撑,完全是出于吸引读者争取市场的目的,打着戏说的旗号,随意捏造历史事件,甚至直接捏造历史人物.我以为,这类作品的危害性之大,在短时间内可能还无法估算.因为它所直接侵害的是我们国人的历史观,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破坏性影响难以估量.

此几种现象,之所以说都是“伪文学”,是因为这类作品根本就不具备文学作品所要承载的任何功能.相反,还对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暂时的市场繁荣景象下,隐藏着危险的信号.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除了少数纪实类文学作品外,虚构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还要提出这四种“伪”的概念?其实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文学终究是承载着传播思想、净化灵魂的责任.有了这一重大任务,就必须把虚构和伪造分裂开来.虚构是对现实的升华,是对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的集中,而伪造则是对现实的亵渎.亵渎现实的作品,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毁灭的.

2008-9-25于张掖

[责任编辑 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