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介2007年第4期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49 浏览:129302

《性别歧视与人口发展》由美国费尔德曼著,李树茁、姜全保译,2006年12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指出,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中长期存在男孩偏好和对女孩的各种形式的歧视,目前表现为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这不但意味着女性出生权和生存权遭到了侵害,也反映了女性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导致中国人口中女性缺失和性别结构失衡,并引发了一系列人口和社会后果,将阻碍中国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书主要研究了中国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的历史和现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人口后果及干预政策,通过系统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果和结论,对当前的一些争议性问题给予了回答,并进而为政府制定降低男孩偏好、消除性别歧视方面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由Lisa Stearns主编,李薇薇译, 2006年4月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目前中国就业领域的歧视问题还很普遍和严重,立法亟待完善.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公约之一的《歧视(就业和职业)公约》(第111号公约).目前,《就业促进法》也在加紧制定过程中.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专家学者们的密切关注.本书是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是对反对就业歧视领域的深入研讨,可为中国制定反歧视方面的立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研究基础.本书通过对中国歧视问题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中外反歧视立法的不同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和有效借鉴,探讨解决就业歧视的方法,强调在设计有效措施反对就业歧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以下4个重要问题:定义歧视;了解不歧视的基本国际标准;分析中国现存的歧视问题,并从法律、政策和社会学的角度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比较和借鉴其他国家反歧视的经验.

《阅读高等教育: 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视角》由王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本书用社会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方法,梳理评述西方女性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批判和重建的全景和内核,对女性主义认识论在高等教育审视中使用的核心概念、理论渊源、主要挑战与超越、重构再建的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揭示了隐藏在高等教育中“性别中立”、“性别无涉” 和标榜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背后的性别盲视、歧视的认识论根源,并指出了导致的后果:在教育体制中以扩大性别差异而疏离排斥女性,在高深知识中建构男性标准与男子形象,在学科划分设置中沿袭了传统的性别分工等级,在课程内容中排斥女性的经验和认识,在教学中以貌似“去性别化”却在课堂因袭权力架构和性别立场.这些发现和结论使读者对高等教育存在的深层的性别盲点引起警醒,给人启迪,促人反思.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也是“中国女性文学文化学科建设丛书”之一,由柏棣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本书由福特基金会资助.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阅读,以及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和流派介绍.编者认为,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专门从事文学文本的分析.西方女性主义同其他对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潮一样,都带有社会政治、经济的时代烙印,它是有历史局限性和地域性的.女性主义作为理论是复数的、多元的、多种多样的.编者在确定选题和收集资料期间,主要考虑的是“经典”的问题,力图探寻什么是经典?文学中的经典是如何产生的?经典的产生对那些所谓非经典的作品的影响是什么?如果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以反父权制的文学经典为始,那么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崇拜权威、树立经典的实践是否为重蹈覆辙呢?如果经典本质上就是学术不平等、不,那么怎样在女性主义文学的文学阐释、文学批评、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的、的氛围呢?编者希望,对文学经典的讨论与批评应贯穿在对本书的阅读中.(季仲)

责任编辑: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