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尔远征记》的写作特色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59 浏览:119315

摘 要 :《伊戈尔远征记》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壮美的英雄史诗,不仅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巅峰之作,而且是整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俄罗斯著名作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道:“《伊戈尔远征记》是斯拉夫民间诗歌的一朵优美芬芳的小花,值得注意、记忆和尊重.”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写作特色的分析,帮助读者从多角度深入理解和欣赏其精妙之处.

关 键 词 :历史背景;爱国主义;艺术表现力;

《伊戈尔远征记》是根据当时真实的历史事件写作而成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基于12世纪末的封建割据时期,讲述的是1185年,诺夫哥罗德公国王公伊戈尔由于上一年未能参加抗击外族敌人波洛夫人的战斗,由于急于建立个人功勋和荣誉,在没有与其他王公商议的情况下,私自带领兄弟、儿侄等人数不多的队伍冒然发起了抗击波洛夫人的战争,经历了战败,辗转之后重返罗斯大地.作品正是对这一史实的讲述,佚名的作者呼吁各个公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表达了其对统一的渴望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不是对历史事件枯燥平淡的叙述,而是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总之,《伊戈尔远征记》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国内外无数专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闻名遐迩,它与《罗兰之歌》和《尼贝龙根之歌》并称为欧洲中世纪三大英雄史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写作特色.

一、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紧密结合

这里的口头文学具体指的是口头民间诗歌创作,众所周知,口头民间诗歌创作、古斯拉夫文字和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文化三者有机的组成了古代俄罗斯文学,因此口头民间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古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而且对后来享誉盛名的俄罗斯诗歌的影响也十分重大.《伊戈尔远征记》沿用了口头民间诗歌创作的特色艺术手法,对比、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在作品中比比皆是,例如对比手法,最明显的就是伊戈尔出征前和返回后自然现象的对比,出征前“太阳用黑暗遮蔽了他前行的路”,而当伊戈尔重返家园时“太阳在天空照耀”,还有气氛上的对比,当英雄首战告捷时“一面红色的军旗,一面白色的旌旛,一支红色的权杖,一根银色的茅杆”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当伊戈尔军队寡不敌众时“大地鸣响着,河水正浑浊滚滚的流”表达了悲怆的心情;比喻手法也很多,如将大公及其他公国王公分别比喻成“太阳”和“新月”,将战斗比喻成“酒宴”,将敌人比喻成“黑色的乌鸦”等等;象征手法,如“珍珠”象征眼泪;“青草同情地低下头来,而树木悲凄地垂向地面”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通过巧妙地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与人类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大自然灵性,使之具有人类的丰富情感,因此作品中的许多场景都栩栩如生.同时,作品也采用了当时民间文学中一些固定的形容词,如“雄鹰”、“碧海”、“快捷的马”、“勇敢的野牛”、“悲鸣的杜鹃”等,这些词汇都是当时民间约定俗成的,恰恰体现出了古代俄罗斯人民的智慧.


这一系列的口头文学创作手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给予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古代俄罗斯口头民间诗歌创作的高超水平.当然,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不可能完全依靠口头创作的,书面文学创作技巧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作品中使用了独白、对话及疑问和感叹等语句,例如作者的独白“应当把这一支歌儿唱起,但得遵循这个时代的真实”,雅罗斯拉夫娜的哭诉“哦,风啊,大风啊!你为什么不顺着我的意志来吹拂?等神啊,你为什么要把我的快乐在茅草上吹散?”斯维亚特斯拉夫大公的“金言”呼吁“雅罗斯拉夫的和符塞斯拉夫的所有子孙,请把自己的军旗低垂下来,请将自己的残钝的宝剑插入鞘中”等等,这些手法使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浓厚的感彩,对表达作品的主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巧妙结合赋予了这部传世之作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也成为了它本身的一大亮点.

二、由几对矛盾引出故事情节

爱国主义的主题贯穿着整部作品,而由这一主题衍生出的几对矛盾潜在地引出了一些列精彩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这些矛盾促进了故事的发展,促成了英雄史诗的诞生.

1.“过去”与“现在”的矛盾

作品中“过去”与“现在”的分割点应该是封建割据的形成,即在封建割据形成之前,也就是“过去”,基辅罗斯是统一的公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公国之一,那时的罗斯是完整的、是极其有力量的;而“现在”,也就是封建割据形成之后,原来的基辅公国分裂成若干个小公国,整体实力大大削弱,而且这些小公国之间维护和扩张自己的势力,相互斗争残杀,罗斯大地陷入一片混乱.过去的统一和强大与现在的分裂和虚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对矛盾的激化恰恰为史诗的创作提供了大的历史背景,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才有了后来的外族入侵,才有了抗击外族敌人的英雄伊戈尔,才有了闻名于世的《伊戈尔远征记》.

2.罗斯民族与波洛夫人的矛盾

波洛夫人是罗斯南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公元12世纪末,基辅罗斯不断走向分裂,而且分裂之后各个小公国之间内讧不断、战争四起,波洛夫人看准了这一时机,不断的侵袭分崩离析的基辅罗斯,这样罗斯民族与波洛夫人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注定会引起一系列的战争,1184年,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率领南部的一些王公联合力量共同抗击外族敌人波洛夫人,并取得了胜利.但北方的诺夫哥罗德王公伊戈尔并没有成功参加这次战斗,于是第二年也就是1185年,伊戈尔为了争取个人荣誉,未经与各公国王公商议,便率领兄弟、儿侄和自己的军队发起了对波洛夫人的进攻.这样,伊戈尔代表的罗斯民族与外族波洛夫人之间激烈的战斗情节才映入我们的眼帘.

3.人与自然的矛盾

《伊戈尔远征记》中大自然被赋予了灵性,他们同人类一样能够感知到宁静和不安,欢乐和痛苦,友善和敌意.作品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个人英雄主义与自然规律的对抗.人与人之间流血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原本安宁祥和的氛围,于是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反对人类的战争.例如诗史中伊戈尔出征前出现了日蚀,“太阳用黑暗遮蔽了他前行的路”,又有“鸟群在阔叶林里警告灾难的来临,狼群在峡谷中告知危险将至;雄鹰用尖利的鸣叫号召伙伴去啄食兽骨;狐狸冲着紫红的盾牌吠叫等”,当伊戈尔首战告捷次日准备再战时“血的朝霞宣告了黎明,黑色的乌云从海上升起,想要遮蔽四个太阳,那蓝色的闪电在乌云中跳动,巨大的雷声将要轰响了,大雨将像乱箭一样从大顿河的对岸袭来!”这些情节都表现出了大自然对人类战争的惧怕和反感.大自然试图阻止这场战争,阻止流血、阻止人类对其安宁的破坏,但认为个人荣誉高于一切的伊戈尔却一意孤行,最终战败被俘.

由一对对潜在的矛盾引出故事的一系列情节,向我们展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也是作者智慧的所在.

结语:

《伊戈尔远征记》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俄罗斯文学的风采,彰显了俄罗斯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它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后来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是生命永远茂盛的树干,把果实累累的枝条伸向未来”.当我们用心吟诵这部史诗,就会愈加敬仰这个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