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观点看第三世界文学本质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79 浏览:144463

摘 要:歌德曾经提出“世界文学”的观点,希望德国文学向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学学习,概括出“世界文学”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这一特征.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詹姆逊在《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一文中提出“第三世界文学”的概念,并站在第一世界文学的角度上分析第三世界文学带有明显的民族寓言特征,同时犀利地指出第一世界文学对第三世界文学有很强大的“侵略性”.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本文从詹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中的观点出发,分析第三世界文学的民族寓言特征,指出真正第三世界文学带有的更具包容开放的民族特征,并得出今日的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应从全球化的复杂性角度去分析的观点.

关 键 词 :世界文学;第三世界文学;民族寓言

作者简介:陈静,专业:戏剧与影视学,方向:编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7-0-02

世界文学从诞生之初到如今,其本质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作为争议性极大的世界文学,在历经歌德的世界文学到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的观点后的今天,有着怎样的特征,我们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本文将结合实例去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期对揭示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提供参考.

一、世界文学的演变

14世纪初至17世纪初,西方通过“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变革,彻底瓦解了千年来农奴式的封建割据统治和近乎窒息的宗教桎梏,向着近代文明迅速奔跑,同时把西方的文学推向一个.在这一时期,欧洲许多国家都先后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西方成了人类文明的“主宰”,成为了“上帝的骄子”.他们自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而此时的中华文明又处于一个尴尬的落寞时期,使得文学史上的“西方中心论”轰动一时.

歌德用其毕生的经历在创作,成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在1827年,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但歌德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理论上的阐释,他认为“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在歌德生存的德国时代,文学受到了更多的是英国文学,法国文学甚至是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但是,在歌德的叙述中,也并没有把此类文学当做“世界文学”,而是鼓励德国向这些文学学习,从而使得德国文学更具有自己的民族性,进而更加接近“世界文学”这一标准.

在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殖民统治起初只是通过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掠夺进行侵略,但在后期,西方殖民统治在文化上侵略的变得更加.都德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就以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清楚地描绘了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对法国文化的侵略.在世界大战期间,这样的实例数不胜数.“胜利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控制着“失败者”的思想,努力将自己的价值观,文化体系渗透在“失败者”的血液当中.

随着二战的结束,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文化上所谓的“西方中心论”也逐渐消退,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不等于说“西方中心论”彻底消失,只能说,西方文化正在用一种较为“温和的交流”方式再次“掠夺”着其他文化.他们所倡导的“世界文学”早已不是歌德所提倡的“世界文学”,而是力图使西方文学控制其他世界文学,使世界文学单一化,使西方文学所具备的特征成为普遍性特征,从而确保它的主导地位.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简单从歌德美学理论――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的角度去讲解,已经不能充分表现出世界文学的魅力.然而,也由于“全球化”思潮的袭来,很多学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和解构了“民族”与“文学”的概念,使得“世界文学”作为衡量民族文学发展水平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淡.就这样,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们不但没有看到全世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取而代之更多是各世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二、第三世界文学与民族寓言

詹姆逊致力于对文化的研究,在《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学”的概念.詹姆逊试图在第三世界文学与第一世界文学的种种冲突中,透析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把握第三世界文学的命运.在这篇论文中,詹姆逊开篇即点名文化霸权激起的第三世界学者的强烈反响.他这样描述到,“他们(即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执着地希望回归到自己的民族环境之中.① ”这篇文章的重要观点是:“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均带有寓言性和特殊性:就叫我们应该把这些文本当做民族寓言来阅读,特别当它们的形式是从占有主导地位的西方表达形式机制――例如小说――上发展起来的”.这是詹姆逊对“第三世界文学”的定性.然后他又补充说:“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收到的冲击的寓言.”例如,詹姆逊对鲁迅的《狂人日记》从第三世界文化动力和第一世界文化动力之间的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有着故事中的利比多、寓言的结构,作为第三世界文化生产者和由故事双重结局所引起的对未来的看法等四点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得第三世界文化中的“民族寓言”特征显得格外耀眼.

1960版电影《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它是一部典型的具有“第三世界文学”民族寓言的影片.112分钟的电影,为我们展现了风景如画的桂林,让人们无法忘却的山歌和热情奔放的刘三姐.影片用简单的视听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丽和谐的民族审美意象,介绍了璀璨的民歌艺术,而富有“东方魅力”的刘三姐成为该剧的最大的亮点.在各领域趋于全球化的进程中,《刘三姐》成功的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对抗和解构西方的文化霸权,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展现出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 电影《刘三姐》第一个特色就是为我们展示了美丽宜人的自然景观.电影开篇就伴随着优美的山歌,用一个个长镜头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桂林的山水.突兀起来的山峰,清澈的河水,加上映入眼帘的一叶扁舟,给人心旷神怡的满足之感,让人流连忘返.影片第二个特点就是民族韵味十足的山歌.优美的歌词可以与古代优秀的古诗词相媲美.如歌词“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采茶采到茶花开,漫山接岭一片白,蜜蜂忘记回窠去,神仙听歌下凡来”,这词清新淡雅,字里行间洋溢着意境美.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刘三姐本身了,在导演的镜头下她成为了一个神话,成为一个专属于中华民族的刘三姐文化.她勇于唱情,善于唱情,爱情、友情、亲情都唱的淋漓酣畅,动人心魄,使听者随之而喜,而哀,而恨.在影片中,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被老渔夫救起,她用歌声歌颂劳动,讽刺地主老财.恶霸地主莫怀仁妄想禁歌,三姐设计和莫怀仁对歌,把请来的三个秀才个个击败.莫怀仁施毒计把三姐抢到家中,三姐在阿牛和群众的帮助下连夜离开莫家,又到新的地方用山歌鼓舞群众斗志!

《刘三姐》这部影片将美景,美歌,美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完美的刘三姐承天地之灵气,接山水之精华,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山歌文化承载了壮族人民的民族情感,记录了壮族人民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历史,创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寓言,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瑰宝.刘三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刘三姐,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一笔文化遗产.

三、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

詹姆逊认为受压迫的民族属于第三世界,他们的文学属于第三世界文学,因此,新中国往后的文学作品不属于第三世界文学.在这个观点上,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后,会影响其作家的写作风格.如果说,鲁迅的作品属于第三世界文学,而莫言的作品不属于第三世界文学,也未免有些牵强.在笔者看来,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不能仅仅从民族寓言的角度去分析.

民族寓言多在中国的抗战片中体现,在抗战的生活环境中,体现出个人的悲惨命运,用以表达作者或者导演的民族情感和政治抱负.而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我国当代的作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民族寓言这一特性,而是更具有包容和开放性的民族性,它正以不可估量的力量影响着我们.

2011年《我是特种兵》在央视黄金时间热播,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作品是由军人出身的刘猛军旅题材小说《最后一颗留给我》改编的.担任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刘猛用他熟悉的方式和熟练的技巧给我们讲述了新兵庄焱从一个新兵到一名优秀的特种兵的经历.

在这部剧中,刘猛成功塑造了庄焱这一坚韧、严肃的军人形象,以最详细训练给我们展示了特种兵的训练过程.为了祖国和更广大人民的利益,特种兵们放下了自己的私情,坚定地执行任务.在一次次的任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优秀的士兵再用生命保卫着我们,而他们也不仅仅是伟岸的特种兵们形象,它更加预示着我们的人民都生活在一个由他们保卫的安全的环境中.这样的寓言,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随着《我是特种兵》系列的热播,电视剧中先后出现的不同军人形象的类型和最典型,以他们各自的审美形态,阐释着当下时代关于民族精神、历史意识、英雄主义的想象,其变化的轨迹清晰的折射出时代与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我是特种兵》中的故事和情节,让我们鲜明地感觉到编创者深沉的文化领悟和独到的审美发现,感受到创作者的和情怀.中国传统文化和军队革命文化的双重建构铸就了以庄焱为代表的一代新的战士,也打造了新一代军人形象的灵魂.

结语:

不论是第三世界文学作品中还是影视作品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都以它惊人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而民族寓言是否是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特点,在全球化的今天,还有待考察了发现.詹姆逊在《处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中提出的第三世界文学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角度去分析当代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他的观点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第三世界文学中的民族力量.民族寓言的力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曾经受到过质疑,但是从今天热播的《打狗棍》当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一部优秀的民族作品仍然具有强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理解民族寓言,如何理解第三世界文化的本质,我们还应该结合现如今全球化的各种复杂形势去分析,不可人云亦云.

注释:

[1]詹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J].张旭东.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C].北京:三联书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