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四因素”结构理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98 浏览:106561

完成于1953年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其批判传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艾布拉姆斯的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镜与灯》被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广为流传.作品中,艾布拉姆斯对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其他文艺理论进行了批判,形象地借“镜”与“灯”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文艺理论观点.历史上以“镜”与“灯”作喻体的例子不胜枚举,最为著名的要数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艾布拉姆斯的这一比喻,巧妙的将他的文艺理论与柏拉图的传统联系在了一起.

《镜与灯》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对现代各时期的文艺理论进行再次展示和评论,尤其是他提出的文艺批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价值已不仅限于书中所讨论的浪漫主义文论本身.其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理论的范畴,对后来文艺理论工作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过去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明显的倾向于这四要素中的一两个要素,也就是说,它们往往从一两个要素出发来界定、划分和剖析艺术品的主要范畴,从而制定评价艺术品的主要标准,而艾布拉姆斯把阐释艺术品价值和本质的评论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类是用作品和其他三要素的关系来解释作品,而第四类则是把艺术品(作品)单独列出来进行研究.


第一类,“世界”与艺术品.“世界,即由人物,思想,情感,物质,事件和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的外界.”②把艺术解释为对世间万物的模仿,也许是最原始的美学思想,艾布拉姆斯将这一类把艺术品与世界看作是模仿和被模仿的理论称为模仿理论.

柏拉图曾认为现实王国永远是理式王国的模仿,艺术模仿的只是表象而非本质,因此艺术品在现实中的地位很低,由于在柏拉图的理论中,艺术和真理是两个不可逾越的世界,那么艺术的美和善的关系也同样疏远.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对模仿理论更加推崇,在《诗学》中,他把诗界定为模仿,由于亚里士多德摒弃了柏拉图的理式为彼岸世界的思想,所以模仿变成了艺术的术语.《诗学》的显著特点是从艺术品的外界关系去把握一件作品,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模仿”一直是一个评论术语,尽管艺术评论家们在各自体系中赋予这个术语重要性不同,但总会不可避免地用到“表现、复制、摹写、映现”等词语,无论它们内涵有何差别,大意总是与“模仿”类似的.总之,艺术即模仿这一观点几乎成了不证自明的理论.

艾布拉姆斯认为这种模仿只是一种感染欣赏者的手段,崇尚现实主义的评论家尤其重视艺术品所依赖的社会文化.实际上,无论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作品、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作品,都无法摆脱对外界或现实或反讽或荒诞或夸张的反映.

第二类,欣赏者与作品.“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艺术品为他们而作,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④作者把艺术评论中倾向于从作品到欣赏者并以欣赏者为中心的理论称为实用理论.

菲利普悉尼写于16世纪80年代初期的《诗辩》被艾布拉姆斯称为“英国批评的第一篇经典文献”,并在《镜与灯》中引用了其中的文字“所以诗歌是一种模仿艺术,亚里士多德说的‘米迈西斯’就是这个意思,即诗歌是一种表现、伪造、描摹――打个比方,是有声画:目的是给人以教导和愉快.”持这种理论的人把艺术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个事情的工具,并常常通过是否达到目的来判断其价值,实用理论评论家虽在细节上稍有不同,但主要倾向是一致的,即把作品看做引起观众必要反映为目的的人工产品.实用理论评论家的视角,始终与欣赏者站在一起的,他们孜孜追求的是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

实际上,一个作品是由文字、符号和材料再加上艺术家思维创造出来的物体,欣赏者接受艺术品的同时,加入了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其实对作品已经进行了“二次加工”或“二次解读”.只有通过欣赏者这一程序,艺术家才能完整的传递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实用理论常被艺术评论者轻视,艾布拉姆斯用不少的篇幅敏锐的抓住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现在,接受美学渐渐崛起并被人们熟知,作者思想的前沿性让笔者佩服.

第三类,艺术家和作品.艺术家是作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作品与艺术家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这种将艺术家看做创造艺术品并制定其评判标准的主要理论,作者称为表现理论.

华兹华斯在《抒情诗歌集》1800版序言中曾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从那以后,英国主要浪漫主义艺术理论家几乎都沿着从作品到艺术家这条直线来下定义,类似的表现主义言论还有“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动吐露或表现”、“作品是修改合成了艺术家意向、思想情感的想象过程”等.

艾布拉姆斯是这样表述表现理论的: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支配下的创造,是使人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因此,艺术品的本源和主题是艺术家心灵的属性和活动.欣赏者很容易在艺术品上窥见艺术家的气质和性格.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表现说和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有很多相似.

第四类,作品与作品本身.作品是人为的产品,即艺术产品本身.四大要素中,“作品”处于核心地位,这正反映了艾布拉姆斯的理论立场始终是与作品密切相关的.作者将把作品视为自足体研究的理论称谓客观理论,这些人认为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

这种观点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部参照物上独立出来看待,把它当做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部结构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评价标准便是作品的存在方式.这种观点企图将作品看作是封闭在一个自我空间里的纯粹独立体,是追求纯粹境界的客体,即为艺术而艺术.这些评论家往往认为艺术会受到来自外界评论的制约,“要求作品本身为了存在而存在”.韦勒克和沃伦合编的《文学理论》中最著名的论断就是提倡批评讨论名副其实的诗歌,而不应涉及外在因素.当代欧美,客观理论已有浩荡之势,称为艺术评论的主导模式.笔者认为客观理论是其他三种理论发展的极致.作为主张多元化理论的艾布拉姆斯,能兼顾各种流派并与它们对话,但作者本人的倾向似乎并不那么明确.

艾布拉姆斯的四大因素和四种理论可以从三角模式中明晰出来:

世界――模仿理论

作品――客观理论

艺术家――表现理论

欣赏者――实用理论

《镜与灯》为后来的艺术理论树立了一座丰碑,虽然他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主要讨论对象,但笔者认为其理论运用到艺术理论的探讨中仍旧是适用的,文艺理论发展到今天,后现代主义兴起,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艺术所面临的解构与重组是渐渐明晰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标准,还是企图将四大因素融合起来,就像爱因斯坦的“统一场”一样为艺术理论找到同一个出口?艾布拉姆斯为后来的人们找到了那个出口,尽管还不是归宿,但它至少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王宁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希)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作者单位:罗崇蓉,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