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学形象塑造的美术形象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26 浏览:15512

古今中外,把文学作品作为素材进行美术形式的再现,比比皆是,同一个文学形象,在不同的画家笔下呈现出的美术形象各不相同,却又各自符合文学原著的精神.我国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美术作品当数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改编的卷轴画《洛神赋图》.它描写了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途中与洛水女神相恋,但终因人神殊途,不得不分离的动人故事.画面以长卷的形式,以一个个哀婉缠绵的秀美形

象,富有诗意地再现了原赋的意境,堪称中国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典范之作.

一、文学作品形象与美术形象的异同

文学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抽象的文字,随着作品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字的时候,随着不断的描写在脑海中逐步形成的,这种形象的形成会因为作者的生活阅历、修养等不同,千差万别,具有不确定性,是动态的,发展的,而根据文学形象塑造的美术形象,是视觉艺术范畴,是根据文字描写塑造出来的,他是画家在文学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以绘画、雕塑等具体形式刻画出来的,通过具体形象展现在观赏者眼前,就形象而言,一旦产生,它就是静止的,确定的,具有直观、具象的特点.

二、美术形象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文学形象是作家塑造的,在此基础上,画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并且融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把它用美术形式具体化、真实化地表现出来.这一表现过程,实质上就是画家再创作的过程.

1.画家对作品的理解

和普通读者一样,画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会积极调动自身各方面的素养,随着文章的深入对某一形象逐渐具体化,作品结束的时候,形象也就在脑海里产生了.

由于读者的理解不同,同一部文学作品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红楼梦》,有人看到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有人看到爱情,有人看到“道”,在有人眼里,却又是“淫”,不一而足.

美术形象的塑造要受到画家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影响.如前所说,敦煌壁画中的“经变”,佛经描绘的极乐世界是虚无的,是应该具有印度风格的极乐世界,但是民间艺术家则根据自身的体验把极乐世界幻化成了唐朝王宫花园的形态.

画家对文学形象不同的理解,脑海里生成的形象必然不同,加上艺术功底的不同,流诸于笔端,肯定又是一番模样.但无论如何,美术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文学形象的描写,因此,画家对文学形象的理解是美术形象塑造的基础.

2.画家对绘画形式的选择

美术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而绘画又可以分为中国画和油画等,中国画还可以分为写意和工笔.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不同,又各有所长,不同的文学形象塑造成美术形象,必须要选定一种最适合的表现语言.如外国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就不是很适合中国画的写意手法来表现,而水浒人物几乎都是写意画形式较多,鲜见油画表现的.


3.塑造形象的典型性

文学形象的塑造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具有典型,有关形象的描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形象也是这样,画家往往在文学描写的基础上,把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安置在文学作品描写的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环境中,而这个典型的环境,不仅符合现实生活,更是从作品中诸多的场景中遴选出来的.

三、美术形象的多样性与公认性

由于文学作品形象是抽象的、可变的,那么以此为依据进行创作美术作品必然也是不确定的,时代不同,再加上画家个人阅历和艺术素养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必然有着和大差别,在创作中会留下大量的个人印记,创作的作品也必然呈现多元的格局.

1.多样性

敦煌壁画中有大量佛经故事,但是从不同的时代来看,不同时代描绘的相同故事,它们的表现手法却大相径庭.如常常在壁画中出现的本生故事《割肉贸鸽》,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形象,魏晋时期苍凉凝重,悲剧意义充斥整个画面,而隋唐以后人物丰满,悲剧意义已经淡化,形式美感却得以强调,而且很少出现.

如前所说,对同一个文学形象,由于时代不同,文化环境各异,画家艺术素养有高有低,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塑造出的美术形象也就各自不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画家的思想和修养也是动态的、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会有差异,所以,即使是同一画家,不同时间塑造的美术形象也会不同.

2.公认性

不同的画家创作的美术形象不同,虽然文学作品形象是抽象的,每个人都会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不同的形象,“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形象的最终生成毕竟是有文字约束的,所以大致的形象特征应该是统一的.不同的画家创作的同一艺术形象,往往只有一个最能为大众所接受,如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发表后,在全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除了作家、评论家以文字对其阐释,还有多位画家对这个文学典型形象进行了勾勒,一时间百花齐放.现在人们可见的,有丰子恺、程十发、蒋兆和、叶浅予、丁聪等多位著名画家塑造的形象.其中,公认蒋兆和先生的阿Q画像最为传神.正是这种共认性,经过岁月的无情检验,大浪淘沙,真正得以流传的阿Q形象是蒋兆和创作的形象,而其他画家塑造的阿Q形象虽然也各具特色,但却被人渐渐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