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述要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78 浏览:21686

摘 要: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能够将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在规律和基本态势反映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在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扩张过程中,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来探讨一下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现代转型的契机、方向和影响.

关 键 词 :中国文学 批评文体 现代转型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受到启蒙思想、进化论观念、现代意识的影响,与传统文学形成了明显的冲突,开始向现代化文体转变.中国文学批评文体也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困惑中不断发生改变.中国文学批评问题的转型能够将批评现代转型的基本态势从侧面反映出来,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代表性,需要文化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一、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现代转型的契机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文体革新意识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是以政治作用为目的的文体革新.第二,是以文学创新为目的的中西方文体比较.而且,近代的艺术形式也出现了较大变革,诗歌、时务体等文体形式获得较大发展.至五四运动时期,文体的革新走向.

近代的文学文体革新观念和实践在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中也有所反应,比如,梁启超主张在进行小说革命时,不仅要实现对传统小说内容上的清算,还要采用谈话体作为新的文体形式.在梁启超主持的“笔谈”中,第一次采用了报刊作为话题基地,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形成了小说探讨方面的新格局.而且,谈论所持续的时间较长,所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探讨方式平等、理性,每个人都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公开式的探讨方式,改变了以往局限、狭窄的弊端,使文学批评的空间大大增加.五四运动之后,文学批评的主要方式转变为了对话体,与梁启超的文体变革思想不同,王国维的文学批评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学术和理论上的改造和实践.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明确批判了文体复古论,而且还对西方论文体进行了大胆借鉴,《〈红楼梦〉评论》就是王国维批评文体的代表之作,全文逻辑清晰、观念明确,推断过程极为严谨.这种规范性和新型论说文体,标志着对西方现代论说文体的完全接受,不仅使传统批评问题的基本性质发生了转变,还改变了传统批评文章的外在形式和写作方式.

除此之外,从传统诗话向现代诗论专著形式的转变也能够体现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民国之后,大多数文学批评家在发表批评看法时,使用的依然是旧体诗话的形式,基本上继承了传统诗话的批评文体和形式.五四运动之后,在西方批评文体形式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诗论专著,比如朱光潜的《诗论》、刘麟生的《中国诗词概论》、徐敬修的《诗学常识》等.这些专著在文体形式和批评方式上,都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批评理念的影响.

二、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的方向

(一) 文学批评本体的意识开始显现

批评本体意识指的是确立了文学批评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将文学批评看作文学附属品的观念,这种转变对于批评文体独立品格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周作人在《文艺批评杂话》中表示,文艺批评是一篇文艺作品,文艺批评既要具备客观的理性分析,又要有主观的独特观点,这种观念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内涵存在较大的重合性.在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将文学批评看作艺术创造活动的观点屡次出现.比如,朱光潜提出,批评本身是作品的观点;李健吾提出批评本身是有尊严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现代文学刊物的创办过程中,这种观点就被良好地体现出来了.

(二)传统批评文体的现代化改造

1.不同文体的相互整合.通过不同问题的整合实现特殊的批评效果是一种重要的文体改造方式.比如,在传统的批评文体中,就出现了对话式批评,但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郭沫若在《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序引中,将对话批评发挥到了极致,文章不仅对歌德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介绍,还在间奏中设计了一段争论场景,将《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后,各家的反对百态形象地描写出来.在批评文体中引入了戏剧文体,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生动地表达出来,能够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2.理论层面的探讨.通过对传统批评文体的理论探讨挖掘现代价值.书评这种批评文体在古代就存在,但是仅仅限于学生与师长或者朋友之间的交流.萧乾提出,书评要重视对作品思想和情感的评论,这种观点从理性与情感的配置方面对书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将对书评的探讨上升到了批评原理的高度.

(三) 新型批评文体样式的出现

五四运动之后,各种崭新的批评文体形式不断涌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宣言,比如《文学研究会宣言》;理论纲领,比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所颁布的理论纲领;演讲稿,比如朱光潜的《文学批评与美学》;读者来信,比如《新青年》和《小说月报》上的读者来信栏目;附录,比如《每周评论》会对已刊登的文章进行批判和分析;读后感,《小说月报》曾经大量刊登读后感题材的文章;欢迎词,比如当年泰戈尔来中国访问时,我国许多著名文人都撰写了欢迎词,介绍泰戈尔的作品,并且表达对他的欢迎之情.

(四)现代批评文体大量涌现

现代批评文体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和特征,是中国文学批评文体转型中的重要标志.比如鲁迅的杂文、梁启超的政论、周作人的美文体、章太炎的逻辑体、胡适的思辨体、梁秋实的教授体等,都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批评文体特色,能够体现出作者的鲜明观点和写作特征.就拿鲁迅的杂文来说,这种文体从形式上虽然保留着传统文学中的政论形式,但是在内容和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杂文文体的创作过程将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特征鲜活地体现出来.

三、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现代转型的影响

在一种新文体出现之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表达方式也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对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转变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经、史中的片段;笔记体的文话和诗话;书信的序跋;小说评点;各种文体中的言论、观念.主要的文体形式有题要、论文、随笔、评点、选本、论诗、书信等.在这些文体中,蕴含着隐喻性言说和召唤性言说两种言说方式.其中,隐喻性言说注重符码迂回,指的是在文学批评活动中,通过类比、象征、借代、引申等方式,在不同的意象之间建立联系,然后使符码之间和意象之间产生新的意义的言说方式.召唤性言说的言说主体能够对形象和意象进行重构,形成新的审美情境,将接受主体的创造和想象情绪激发出来,使审美心理空间得到拓展.但是,这两种言说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严密的逻辑论断和科学演绎.随着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文学界的学者逐渐认识到了古代文学评论言说方式的不足,言说方式开始向注重逻辑思维的归纳性言说和演绎性言说转变.在归纳性言说当中,批评话语发生了方法论上的转变,通过对“气”的研究能够明显看出这一特点.在古代的批评文学中,常常见到对“气”的隐喻性阐述.但是20世纪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郭沫若在《文气的辨析》中将“文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认为“文气”主要有“致之之本”和“致之之法”两大类,前者的主要形式是批判和理论,后者则更加注重创作方法.除此之外,郭沫若的许多论文都明确揭示了历史上文学概念的转变过程,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诗史的发展脉络,这种效果都是通过归纳法实现的.


从隐喻性到演绎性的转变可以在王国维和朱光潜的作品中明显地体现出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多运用隐喻性言说,对于现代化的演绎方法还不是很擅长.《人间词话》在范畴和概念上尤其重视对辩证法的使用,然而他所使用的辩证法并没有从形式逻辑和知性分析的基础上出发,属于艺术感悟方面的思辨技巧,没有重视科学分析和推理方法的运用.朱光潜的《诗论》对中国诗歌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并且将西方诗论与中国诗歌相结合,将两者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是我国新诗史上的典型论著之一.《诗论》实现了从“诗话”向“诗论”的转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促进了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转变和发展,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态势,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近始,中国文学批评文体迎来了较好的转型契机,文本意识开始显现,新的批评文体样式开始出现,并且对古代文学评论言说方式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转变并不是对西方文学批评文体的模仿,而是我国的文学批评文体获得最大批评适应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