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文学世界中都市青年人的灵魂蜕变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32 浏览:17395

摘 要:村上春树小说构建的文学世界——开启朴素主义之新风,村上主义对现代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让人们守住了各自的精神制高点,特别是对现代都市青年人的灵魂蜕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村上春树,精神世界,灵魂,超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2

 一直以来,村上春树的作品广受读者青睐,经久不衰,对日本文学乃至亚洲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仅提供了别出心裁的文体,而且开创了一种简约朴素的文艺之风,更在思想观念和内容上独树一帜,具有新颖性.在村上的文学世界中,他竭力架构了一个“平行世界”,所谓的“平行世界”即“两个世界、两种意识”.具体的讲,就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阴界与阳界,存在与非存在的世界,个人独立的内心世界与社会主体的物质世界等这个平行世界一直穿插在村上的文学作品中,成为一个亮点.透过这个平行世界来剖析都市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从而为他们在精神上找到出口——自我救赎的过程与方法.以此来安顿他们在都市上空中游离的孤独灵魂.

村上春树笔下描摹的是日本当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失落、孤单、绝望与无奈,主要是通过他们各自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状态来表现.透过这些都市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拿自己的内心去投射,从而发现那便是自己本身,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拥有相似的孤独灵魂,彼此都在这个世界里寻找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另一种视角和方法以及对孤独寂寞情怀的共鸣与契合,直至世界终结.这便是村上对当代都市青年生活的一种独特观察和生命体验,对年轻人精神世界里的“精神囚笼”进行彻底的分崩离析.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基调标准不一,但都围绕着都市年轻人为寻求灵魂自由而进行的“冲破体制,反抗精神奴役”的主题.

一、出世意义的失落

村上春树的小说结构一般是两条明线加一条暗线,他善于用细节拼凑的描写方式来表现精神的失落,读者不容易把握他作品的主题,但是他确定用真实的生活表现真实的人性,不断由“小资情调”向“成熟个性”发展,由此引出了关于生死价值观的思考.

村上的处女作《且听风吟》早期就已经显露了他对精神世界的无意义倾向.“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只是风.”轻描淡写,面对生与死,处之泰然,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冷眼观看世界.村上春树对生命的理解如此简单、坦诚和明白,所以当他在《挪威的森林》中塑造的都市青年人无不受这种生死观的影响.《挪威的森林》架构了这样一个平行世界:渡边、绿子和永泽属于现实世界;直子、木月和初美则属于非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人在精神上比较随性、积极、精力充沛而富于;非现实世界的人孤独、压抑、空虚,并且有一个悲凉的内心.同时他们都为自己扣上了一个“精神囚笼”的帽子,因为迷茫、困顿而无法找到解脱的出口,于是内心脆弱的年轻人果断地选择,用这样一种残忍的方式逃避精神世界的缺失、逃避内心的恐惧.木月、直子、初美他们都是,由此我们才会看到村上笔下第一阶段对人“生与死”作了深刻的体悟和思考.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等在此之前,我将死作为完全游离于生之外的独立存在来把握的,就是说‘死迟早将我们俘获在手’.反言之,在死俘获我们之前,我们并未被俘获.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天经地义、无懈可击的.生在此侧,死在彼侧.然而,以朋友死去的那个晚间为界,死本来就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村上关于生与死的经典表述集中传达了他的生死观,他的作品中经常有人轻而易举的选择死去,恐怕与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生死观有关.他的这种生死价值观严重影响当代都市青年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在生比死更不容易的条件下,活着才是真正的勇敢,拥有生存的勇气比拥有千颗太阳更明亮、更耀眼.

二、斗志意义的失落

村上主义即“人基本上是孤独的,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途径与他人沟通”.村上的用意就是说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相连,并且坚信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总是与另一个世界为邻.《海边的卡夫卡》就是在这样的意蕴下诞生的,书中讲述了一个顽强少年田村离家出走途中遇到的一系列奇怪事情.田村当时十五岁,正值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意味着少年的内心在成长与叛逆之间碰撞,意味着少年的精神在希望与彷徨之间游弋,意味着身体在跳跃与沉淀之间徘徊.正是因为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所以他急需要寻找一个全新的世界来躲避现实的社会主流意识,于是卡夫卡选择了离家出走,以“斗士”的形象来反抗社会主体意识.当他到了那个所谓的乌托邦世界,仍然无法摆脱社会的束缚,乌托邦世界有新的游戏规则,卡夫卡必须适应和屈从那种体制才能获得自我救赎.他犹疑了,现实的质感又将他带回了现实.卡夫卡的经历让他获得了一个真知:“一个人内部的东西与外部的东西互相投影,觥筹交错,而要通过外部来打破内部迷宫是十分危险的,破坏了潜在的游戏规则.”即村上笔下的平行世界——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具有模拟性和选择性,它们一直都潜藏在少年身上.


村上笔下的卡夫卡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比喻田村卡夫卡君的生活的荒谬和真实.这个勇敢的斗士采用了极端激进的方式来反抗现实世界的不公平,以此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进行自我救赎.村上的前期作品《萤》、《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的基调是个人的、小资的,多书写青年人对往事的追忆,但又会避免谈一些社会主流意识关注的问题,让人感觉作品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存在重大差距,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海边的卡夫卡》则转换角色,勾勒了一个勇敢的斗士形象,少年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即对待生命的态度比较真诚和明朗.这里提一下佐伯和中田君,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漆黑,并且还拥有一些关于生与死的独特想法,时刻洞察自己内心世界的灵魂,因为找不到出口,只有在黑暗中彷徨往来,注定孤独一生,注定必须离开这个现实世界.“因为怪异的世界,乃至他们本身心的黑暗,所以他们的深层意义也是黯淡无光的.”他们两个就像落入地狱的幽灵,从黑暗走向黑暗,而外界则是无法融入他们的意志,就像尼采所说“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一样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