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文学史与佘国秀简评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35 浏览:20685

维吾尔文学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发展中华民族文学宝库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在发展中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学个性和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维吾尔文学分为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诗歌为主,出现了如《福乐智慧》(11世纪)等享誉世界的名著和诸如纳瓦依(15世纪)这样的桂冠诗人.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的文学.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创作繁荣发展,近年来的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值得关注;但诗歌创作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古体诗依然被诗人使用和钟爱.

在历史上,维吾尔族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不同的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的发展历程中都留下过印记.伊斯兰教是维吾尔族在公元10世纪以后信仰的宗教,维吾尔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选择地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不断将其世俗化、艺术化、民族化和地方化,这使得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带上了深深的多元文化的烙印,也为之后的维吾尔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审美基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却能自成一体是维吾尔文学的主要特征.由于维吾尔文化发展中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淘,在维吾尔文学内部形成了反思和质疑的机制,代代创作者不断反思历史、质疑社会现实问题,使维吾尔文学在维吾尔民众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得维吾尔族民众热爱作家、尊重作家,视作家艺术家为哲人的观念同维吾尔文学一样悠久并成为传统,沿袭至今,就是在当代,在维吾尔民众中作家诗人都享有崇高地位;维吾尔族有可观的读者群、丰富多样的文学期刊,影响和培养着维吾尔族的文学生活和文化品位.这样的文学生活传统也促使代代作家具有较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道德感,自觉抵御低俗,追求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和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文学观和对作家的要求,也使文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当代维吾尔文学创作主要呈现这样几种特色:


1. 新疆各民族的创作多元并存,相互包容差异、交融发展的特征明显,维吾尔文学更是如此.如在喀什的作家中有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作家用维吾尔语创作的现象,维吾尔族作家用汉语创作的现象.这恰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共荣共生的整体格局.

2. 维吾尔族较好地保持了母语创作传统,一大批作家有较高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他们能敏锐地把握当代社会变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注重在创作中反映维吾尔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且也能反思潜藏于其中的劣根性,积极呼吁社会进步,鼓舞人民用知识和进步思想摆脱愚昧而在现代文化发展中不至于落后甚至被淘汰.维吾尔文学创作的文体较为丰满,诗歌、小说、散文等均有成就.在疆内有许多标志性作家和诗人,在新疆多民族文学创作中,他们无论在创作文体,还是在产出成果等方面,都最具代表性.

3. 一些历史文化积淀较为丰厚的地区,逐步形成了创作者群体,如在古代以喀什为中心的南疆城市群中的喀什、莎车、英吉沙等,这些地域的作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十分活跃,成就突出.如喀什作家(诗人)群、莎车作家群、英吉沙作家群等.这种现象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4. 维吾尔族女作家、女诗人队伍较为壮大,成就较高.她们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能够突破传统,积极用汉语创作,她们的创作成果不仅代表了本民族创作的成就,而且已经为国内乃至为世界所瞩目,阿娜尔古丽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

5. 维吾尔族青年创好者思想活跃、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较快,以往的文学创作及出版发行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青年人的要求,他们的网络文学发展迅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青年创作队伍在不断成熟的一个趋向,但需要引导、培养.

在维吾尔语中,作家被称为书写者(Yazghqi),这是一个古老的称谓.在维吾尔族传统的认识中,这样的书写主要是指母语书写.所以,长期以来维吾尔族认为的文学创作是指母语书写者的创作.因此,在中国文坛已有名气的阿娜尔古丽的创作,并没有纳入广大维吾尔读者的视野之中.这是维吾尔文学与中国许多民族的文学不尽相同的地方.在中国文坛,用汉语书写的阿娜尔古丽的身份和创作,就显得较为另类,或者说,就是研究者常说的边缘化写作,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因为她的维吾尔族身份,许多汉族研究者不会去研究她和她的创作;而维吾尔族研究者,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本民族有这样一个作家存在,即使知道了,也因为语言问题,没有去关注和译介.这使阿娜尔古丽的文学创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缺憾,也迫使她处于渴望被阐释进而不得不自我阐释的状态,当然,这样的状况也会使得她的小说创作更加独树一帜.喀什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佘国秀恰恰在默默关注并致力于填补这个空白.为此,作为一名维吾尔族研究者,我由衷地感谢佘国秀所做的努力.同时也希望经由她的努力,使阿娜尔古丽的创作被更多的读者熟悉和了解,也成为维吾尔族翻译者和研究者关注的契机,让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读者了解本民族的这位作家,接受和包容本民族中的另类写作方式,使维吾尔当代文学创作更加多元、更多对话、更富创新.

佘国秀的一系列关于阿娜尔古丽的小说创作研究中所做的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取得的可喜成就,笔者在这里不想做太多的评论和再阐释.在这里只是想提出一个建议,供佘国秀和其他研究者思考.作为一名维吾尔族作家,阿娜尔古丽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是有很深的思考和焦虑的.像阿娜尔古丽这样从小学习汉语、汉语能力较强甚至超过母语的人,在新疆被称为民考汉.这些被称为民考汉的维吾尔族作家、诗人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焦虑,那就是他们在用汉语书写,但他们有着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民族文化的积淀和历史记忆,已经深深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浮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创作中.他们长期在内地读书、生活的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与本民族作家相比,创作方式更加多元、更具创新精神.他们渴望自己的创作能够被本民族所认同、自己的成就能够代表本民族的创作成就.但他们远离家乡,甚至有些由于生活的地域因素,这些民考汉作家几乎不会母语,所以他们无法与本民族交流,也并不熟悉本民族的生活.更令他们焦虑的是,事实上本民族的读者和批评家们并不认可他们的创作;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小说创作领域,由于他们的民族作家身份,与汉族作家相比,他们的汉语书写被认可、受关注的过程相对更长.因此,他们目前面临十分尴尬的身份焦虑,这是其一.其二,由于民考汉作家特殊的身份、文化心理和文化记忆,与汉族书写者相比,他们对汉文化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重构,在思维方式上、在遣词造句上都必将为当代中国文坛的汉语书写注入新鲜血液.席慕容、张承志、扎西达娃、阿来等皆是如此,都与作家所身处的文化背景有着深层关系,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在目前关于阿娜尔古丽的研究中,上述诸种重要环节被忽略了.这也是佘国秀作为年轻的研究者,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的.

佘国秀本人出生、成长在新疆喀什,她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可以为她的“阿娜尔古丽小说创作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也为中国学术界关注像有这样特殊文化背景的作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观照方式和理论创新的尝试.这样的作家在中国不在少数,他们特殊的背景如若予以关照鼓励,会有很强的发展后劲.与很多在新疆生活的汉族研究者一样,佘国秀生活在维吾尔族群体中,应当更多地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对作家的影响,包括诸如死亡意识、对死亡的敬畏等细节,皆可能与作者的本民族文化背景有关.沟通与交流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相信上述交流和对话,是佘国秀这样一代青年研究者更需要的,对他们未来的文学研究会有一定的启发、引导,使他们的文学研究不拘泥于传统,大胆突破和创新,为中国文坛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