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393 浏览:91644

摘 要 :基于对“文学”“文化”概念的理解,文章对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各自所统摄的概念范畴,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加以探究,用“流动的范畴和形式相互碰撞、融合、分离、转化”描述了二者的关联,并论述了二者各自和之间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文学研究;文化研究;流动的范畴;转化

中图分类号:I0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23-02

一、

文学研究通常分为:作品研究、创作过程研究、文学批评、作家研究.这就如一种狭义的研究,而我们现在普遍混合了文学研究中非文本的、文化的元素.诚如钱谷融所说,“文学是人学”,研究人的共通本质,文学研究必然会和社会性、自然性的因素相结合,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意义,文化人类学意义.于是文学和其他知识门类的种种关联可表述为和“文化”的联系.文化也是一个有共识性的私人化概念.在此,我认为有必要区分“共识独立”和“个体独立”,或曰“日常化的独立”和“先锋独立”,后者总是包括在前者之中,以流动的范畴和流动的形式与前者互相碰撞并转化的,亦即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行为是包融在日常生活的具有共通意识的独立性之中的,但前者的创造性与破坏性,不失为对日常化的生活的突破与反击,从而产生由弱及强的影响——当此影响达致一定程度后,“日常化的独立”就会波及更多层次的人群,从而又反过来影响着“个体独立”——而复杂的过程中还包含了相互融合与分离的可能.我所说的“以流动的范畴和形式相互碰撞与转化”,可用来解释文学和文化的转化关系,亦可描述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即二者总在进行着以各自所统摄的内容为基础的相互碰撞,由此产生着概念、意识、言语表达结构及更多认知层面的转化.这与传统的对二者关系的看法有所不同.

文化研究的对象,乃是一切可以称之为文化的现象和具体事物(在泛文化层面),将之付诸学术规范和深层次的系统性的探究,就可以获得某种自成体系的结论.起初,是先产生文化性的东西,也就是值得保留的技艺类东西,之后,人们需要在闲暇之余表达日益深化的感情,于是才有了文学.文学首先并不是应用性的,而是抒情性的,因为应用性的文字绝不会表达关系感情的意思.原始的诗词中如“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就是一种劳动号子似的,但这种表达着对力量的崇拜的词语,难以想象具有多少文学性.随着时间推移,文化的力量开始显现,人可以经由抒情性语言,或是稍作抒情性修饰的语言不断表达内心和外界变化对于自己的感受,于是文学渐渐上升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人文研究的中心.这在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魏晋时期,当出现“文学是自觉的”时代到来的时候更加明显.

二、

文化的多元化,是伴随着物质的丰富,生活方式的变迁而变化的.这就导致文学研究的传统发生变革,在某些方面,渐渐与文化研究相媾和,将之式微的姿态重新摆正.文学研究中涉及文化的,文本的文学性又很强,或说很优美又有深度的,像是被重新注入了活力,一些弱势的文字,则被判处了死刑,被纳入了文化研究.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急剧转型期,出现了关于怎么看待文化研究的问题.文化研究是否包含庸俗社会学,或说是否包含社会学、政治学批评,都是显见的不应成立的——按陶东风的说法,“文学研究是建立在对庸俗社会学的批评上的”.文学研究在英国的雷蒙·威廉斯的叙述中,就有对其时经济批评的不相一致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对文化研究益发影响大,愈益偏离对文化本质的追问,更私人化的元素、更多的个人体验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一些范畴和研究的方式方法的不同点很大.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造成了冲击是显见的,二者不是简单的对立.追溯文化研究的源头,在现代性发生以后,就包括了符号学、语言学、形式主义等内容.如语言学、叙事学的发展,就告诉了文学和文化研究者在语言的无力和粗糙终于走到尽头之后,开始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回归原文本的研究,一是混合文化文学的界限,并模糊之.二者都有各自的原因,不应该继续调和现在的研究方式和内容.文化研究走出了文学的审美性这一被认为是本质的内容,与政治,与社会学,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也应看到,文化的审美特性也是很多的,且其更多的还是被限制在了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研究上.文学研究则更多地保持着自律——对主体纯洁性的保护.

90年代大众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兴起以后,一味坚持审美的文学自律论的论调已不受激赏,这二者固然可以认为是当前的市民文化心理的表现,文学创作也就部分地变得切近甚至迎合它们,而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正是社会矛盾的软化剂.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另一侧面——语言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新的本文分析方法,而这方法对文学和文化的研究意义是不同的——文化研究更多地在追问作品的结构或曰构造,认为文学作品是有各种权力和作家行动的影响的.这些结构的视界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文化因素导致了这样结构的作品.它把文本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和政治分析等都打通了.文化研究有很多时候故意逃避着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并未直接跻身于对文化生产的怎么写作中去,而文学研究虽在塔里,却以一种文化发言人的身份,想更多地告诉别人自己的成果.布迪厄说,“文化和文化研究的功利性,是超功利的功利性”,我认为其潜意识里对功利的诉求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才导致文化经济与其他商业经济的不同.有观点认为,“后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差异的消失”,依据此说,差异性的消失使得一些人在接受这一变化时产生困难,这也是文化研究和产业脱节的原因之一.

三、

可以想象,原初的评论或说批评,是文化研究的初源.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批评,是指文学批评和从文化视角切入文学与社会关系及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的文学研究.文学研究在第一次的以形式主义批评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冲击后,如今正受着文化研究的冲击.文学既包括纯文学,也包括其他文学,这种不对等的二分使得在文化研究里表现出对“其他文学”的探讨的一种专业化倾向,而对纯文学的文化方式的研究则趋向于理论层面.

综上,文化研究始于文学研究的观点虽不够全面,但是部分成立的.二者的关系可用“流动的范畴”来解释,是互相不对等地转化的.独特的个人化的文化批评作为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相似度检测,解决了在这二者之间国人的失语问题——我们过分应用西方话语,致使无法回归自己的母语优势.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不仅具有差异,也具有不少共同点.

对于纯文学以外的其他文学,要侧重外部研究,对纯文学,可以侧重内部研究.这种基于文学层面的文化研究,就可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社会、文本及其内在的文学性,并发现文学之外的文化范畴中未曾涉及的领域.

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其时的文化研究密不可分,在侧重由宏大叙事向个体化的微观叙事演变的同时,以客观的尊重历史的态度来对史料加以互证和考据,当是研究中重要一环.研究中国现代的文学与文化,也离不开对西方的理论知识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