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的新进展其对人文素质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633 浏览:159069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在整个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古代文学并不只是一个学科,它对人文素质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 :古代文学;研究;人文素质教育;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1

从起步到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经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虽然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在总体上还不能称作是显学,但是在整个人文科学的研究中还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可以分为:文化角度的研究、文体流派的研究、学术史的研究以及作家作品的研究多个取向.

首先,从文学角度的研究来看,又可以划分为多种形式.例如:刘丽文的《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则探讨了文化制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她认为,赋诗言志是对燕享礼仪中固有的乐歌形式的模仿和替换,从礼学角度论证了春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普遍存在的赋诗言志现象的渊源以及其形成的机制原理.或者是陈才智的《苏轼题画诗述论》则探讨了某种文化形式对文学的影响,就北宋时期的绘画文化对苏轼诗歌的众多影响形式中的题画诗着重论述.又或者俞刚的《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结合文化、历史、制度等文学外部的因素来探讨文学现象,从科举制度角度阐述了唐代文言小说的兴衰.另外还有一种,像胡小伟的《北宋“说三分”起源新考》则直接研究某种与文学相关的文化现象.

其次,从文体流派的研究来看,作为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体和流派研究也有很多的收获.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文体学研究》中,李士彪便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始资料,探究当时人们的文体观念和文体学的研究成果.如今现代人认清了对古代文明的各种偏见,更加的促进了古代文体学研究的深入.像唐宋时期的各类文体已经趋向成熟并且出现了各种文学流派.

然后,从学术史研究来看,虽然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近代化的历史已经将近百年了,但是学科的建设以及成长,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回顾并总结我们长久以来的研究历史,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再从作家作品的研究来看,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思路就如同小说一样,当一切技法都用过以后,最后仍然要回到人物一般,任何思路最终都将回到“人”和“文”.而在传统的作家作品研究中,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各式各样,像作品的系年以及编次、文学主张、作家的创作分期、历史地位、还有艺术分析和品评等等,所有类别的研究范围都在逐渐缩小,曾经各种形式的分体、分类或者时段的文学史研究正在逐步被更加精细的专题研究和个案研究所取代.

另外,古代文学的研究大部分是个人行为,但是也与社会现实、文化风尚等因素有关,所以古代文学的研究是个人性与社会性是不可分割的,不过从研究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可分为个人性研究和社会性研究,个人性研究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属于研究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自娱自适,仅仅是追求纯学术上的价值;而社会性研究指的是以社会的需要、文化的变革以及时代的精神密切相关,直接或者间接的带有某种社会群体的功利性.社会性研究其目的在于有益于现世,而个人性研究则追求的是“传世”.

而古代文学不单单是一个学科,还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舞台,与此同时,它还担负着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责任.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现如今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文素质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人的人格品质逐步完善,逐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促使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凝集了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几点下来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就是那些传统文化,而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方式,直接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模式,并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纽带.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用其语言艺术生动形象的重现了我国的历史历程,还蕴含着祖辈先进的文化思想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还有丰富的民族精神.为后代蕴藏了无尽的精神源泉,值得我们学习并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一座被美所充斥的圣殿,有别致的诗词、骈俪的辞赋、曲折的小说、优美的散文,从《离骚》的语言美到李白诗歌的韵律美,从《红楼梦》的人性美到韩愈散文的格调美等使我们在美德殿堂中穿梭,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并提高审美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所流传下的每一步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作家的人生理念的精髓,他们的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以及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都体现出了崇高的民族美德以及深厚的民族情感.从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菜”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曹植的“戮力上国,流惠下民”,通通都体现出了为国家、民族而牺牲的高尚情操、爱国精神以及民族情感.而孔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仁爱精神,《牡丹亭》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良好爱情观等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宽容正直、无私奉献,都是我们应当培养并具备的良好的道德素质.而且许多古代文学优秀作品中所阐述的人生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陆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胆肝两昆仑”的谭嗣同等,不论作者的身份贵贱,都为自己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人生交响曲.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的国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