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生的诗性言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27 浏览:92640

摘 要 :移民文学正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补充部分,其作用辐射面广泛,影响层次深远.移民文学如今不仅仅是边缘移民群体的生活符号及象征,同时也是民族主流文化的有力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严歌苓小说的具体阅读理解,结合边缘移民群体文化发展的过去与现在,针对严歌苓小说当中的边缘人生诗性言说部分,作出个人的理解论述.

关键字:严歌苓 移民文学 人性 诗性言说

引言

当今中国文学不仅仅是指传统华夏文学,关于移民群体边缘人生的文学作品及移民文学,正因其独有的特点和艺术高度逐渐成为我国文学的有力延伸和重要补充.严歌苓作为移民文学作家的代表性人物,其大量的诗性化边缘人生文学作品因其独到之处和艺术高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解读.对严歌苓小说作品的深入研究探讨,不仅是在分享一种文化精神财富,也是深入了解华裔移民群体生活和内在人性的有效途径,对我国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移民文学

移民文学笼统来讲就是外裔移民用所在国语言写作的文学作品.华人移民文学,即海外华文作家描写出国生活,再现移民生活的现实文学作品,从精神到物质等各个方面铺展华人血泪辛酸的移民路,从历史的纵深角度书写华人移民的传奇历史.通常来讲,将移民文学字句定义化是很困难且不合时宜的,但其大体具有的写作风格,是将个体、民族特质融合在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的寻找中.这种新的人文特质、新的书写困惑,纠缠徘徊在故乡与他乡、原乡与异乡之间,徘徊在身份认同、国籍认同、语言认同之间.在经过陌生的异域文化冲击之后,逐渐摸索着建立一种超越地域身份超越有形无形之藩篱的精神归属.


移民文学首先来源于作者的写作方式,它并不与作者自身的语言和出身直接相关.移民文学写作方式的标志特性即文化多视角性.在1985年以前,还只是默默无闻的移民文学,在过去的近30年里凭借其丰富多彩的诗化题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严歌苓是我国移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她有着长期移民国外的个人经历,有着大量亲身接触和体验移民边缘人生活的丰富阅历.严歌苓长期的移民生活经历在其小说作品中得以表述和体现,她的作品是华裔移民史真实残酷的临摹,是华人移民文学中高超的艺术表现.

严歌苓是一位喜爱心理学,懂得深入勘探内在人性的优秀作家,这也直接促使她作品中的边缘人生描写充满诗性特质,散发浓郁诗性文化格调.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成为严歌苓作品当中重要的题材,同时又是严歌苓小说作品内在拓宽和延伸的切入点.

文化是民族最宝贵的财产,通过优秀作家深层次的表述和描绘得以体现,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民族、国家及文化发展.移民文学是民族主流文学的有力补充,正确理解移民作家作品字里行间的深层表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对民族文学及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严歌苓的诗性边缘人生

“任何能让文学家了解文学的环境,事件,生命形态,都应该被平等地看待,而不分主流、边缘.文学从不歧视它生存的地方,文学也从不选择它生根繁盛的土壤,有人的地方,有人之痛苦的地方,就是产生文学正宗的地方.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应该发生正宗的、主流的中国文学.我不同意把移民文学叫做边缘文学.要想有力地驳斥,我似乎得拿出比《扶桑》《海那边》《少女小渔》《女房东》更有力量的作品来.”这是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获奖之后的感言中的话.严歌苓不愿自己移民边缘生活文学作家的身份及其作品被认为是一种小众化和局限化的文学载体,是作家在进行自我及作品辐射的定位思考,是作家人文精神的体现的同时也是对边缘人生诗性言说的重视和反复思考的体现.

严歌苓作品当中诗性边缘人生描写的主角“她”,是与其自身高度统一的,有时候这个“她”是个留学生,从上海来,年龄三十到四十岁间,中上的容貌,强烈而敏感的诗人气质,喜欢文学艺术,也曾为金钱所迫.繁重的压力和无休无止的失眠,这些特点几乎和严歌苓本人完全重合,作品角色和自身高度统一.从表面上来看,严歌苓并没有刻意把作品和自身生活拉开距离,生活场景的转换和因此产生的深刻领悟,对严歌苓而言,其真实的人生就已经具备足够的艺术性.

“到了一块新的国土,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新鲜的,都是刺激.即便遥想当年,因为有了地理,时间,以及文化语言的距离,许多往事也显得新鲜奇异,有了一种发人深思的意义.侥幸我有这样远离故土的机会,像一个生命的移植,而在新土上扎根之前,这个生命的全部根须是裸露的,像是裸露着全部的神经,因此我自然是惊人的敏感,伤痛也好,慰藉也好,都在这种敏感中夸张了,都在夸张中形成强烈的形象和故事.于是变出了一个又一个小说.”这段话来自严歌苓小说作品《少女小渔》台湾版的后记.是严歌苓小说作品中边缘文化深刻描摹的素材来源及创作动力.

同时,严歌苓笔下的边缘人生不仅仅局限在移民群体上,移民群体是她笔下地域和文化的边缘人及边缘人生诗性言说的主题,还有情感中的边缘群体同性恋者;的边缘群体女性知青,高原蛮荒草地上一群没有男知青为伴的牧马女知青;以及充斥社会的大量边缘群体――检测结婚者,身体心理缺陷者,肉体出卖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等.深入体验和感悟移民的生活经历,让严歌苓的笔端流淌出了诗一般形态多样的边缘人生,故事人物的生活情感描写直抵读者心灵.同时身为女性的严歌苓字里行间又不失女性知识分子独有的细腻,一份永久而美丽的温柔游走在残酷的世界间,悠然自得游刃有余,产生着独特的美感.

严歌苓的创作生涯致力于边缘人生的故事和边缘群体的人性挖掘,注重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对应,纵观其作品,不难发现有着高度的自觉言说策略,这也许就是那么多成功的极致人性故事得以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最重要原因.

严歌苓的小说作品通常有着多重结构:多重时空结构,多重人性重叠,多面人生的汇集等,多维度的呈现出作品人物及作者自身的生存之表象和内在人性的深刻感悟.同时,严歌苓的作品叙述中大多时候都存在着一个阐释者,这是严歌苓文学作品的边缘人生诗性言说通过作品具象表现之外,最最重要的边缘本质的体现了.让一个“观察者”般的阐释者孤独而冷漠地站在那里,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向读者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讲述着故事,阐释和补充着故事和人物细节.阐释者的存在正好也体现了严歌苓作为一个作家并不把作品局限在一个领域的努力,以及作者创作的敏感和全面的思考,让其作品的阐释者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在阅读严歌苓作品时,还会有一种正在观看一部影像的特殊感受,严歌苓热爱电影,且对影像的表现形式有着独到的理解.她的小说创作强调“电影元素”无声无息的渗透,加强了作品表现张力的同时,也使得作品的文字更有色彩,更有画面感,更具饱满的文学本质.移民文学创作就是“直面边缘人的人生”,这不是严歌苓一个人的创作努力,而是海外华裔作家共同的诉求.但严歌苓之所以成为严歌苓,是因为其作品不仅仅是边缘人生的直观转述介绍,严歌苓的“边缘人生诗性言说”早已穿透了边缘人生表层的喜怒哀乐,以边缘人生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升华为全人类共通的“人性之苦难”,探讨了更加深入的人性意识.

结语

对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是严歌苓作品的主题,也是其“人学”创作关注的起点,我们应感谢严歌苓,给我们带来高端文学享受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