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腊初散文集《流年三记》略评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45 浏览:20194

内容摘 要 :夏腊初的散文很多人喜欢,其个中缘由为:第一,其散文贴近生活,有股芬芳的泥土气息;第二,其散文中蕴涵着智慧和道理,有对生命和人性的洞察;第三,其散文有很强的可读性.

关 键 词 :夏腊初 《流年三记》 生活 智慧

夏腊初的散文集《流年三记》(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出版后,广受好评.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少,赞誉之言很多.因为我为这本书的前身《流年碎影》写过序,所以也顺带为读者所恭维.虽然掠人之美,但也不无小小得意.

夏腊初是老作家,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学习写作,省地县各级刊物都发过他不少作品,上大学后,《长江文艺》、《芳草》都刊登过他的小说,小有名气.但他自从当了教书匠后,中断写作数十年,而今执笔,算是他文学的第二度青春.所幸的是他宝刀未老,想象仍然丰富,笔力仍然雄健,情感仍然奔放,很令人羡慕.


很多人喜欢读夏腊初的散文,我考虑了一下个中缘由.第一,是夏腊初的散文贴近生活,有股芬芳的泥土气息.夏腊初是农民的儿子,他最丰富的生活经验是乡土.虽然后来当了教授,从事外国文学研究,但本质上他还保持着农民的本色.我在《流年碎影》的序里曾说他有老庄的风范,其实不确,他的主流还是一个周正的儒家,儒家崇尚的人间烟火气,儒家的道德礼仪,都在他的为人和为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散文,记录乡村人事,抒写乡土情怀,都与泥土脱不了牵连.而他的读者,或者与他一样有着乡村的生活经历,或者即使晚生他几十年,但也仍然能够从他的笔墨中体会到一种亲切而朴素的情感.熟悉者唤取温馨的印象,不熟悉者带其走入生活,这种真切或再造的“现场”感,是他的作品赢得读者喜爱的首要原因.第二,智慧.夏腊初其人,表面看略显邋遢,像个农夫,实际上是个智者,称之为“聪明过人”未为不可.他的智慧不是小聪明,而是来自于对生命和人性的洞察,对现实的深刻.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他的知识结构有关,还有就是他本来就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他的散文除了人和事,其间还往往有种理,没有理他几乎不会为文,这个理是他创作的动机之一.他的理虽然并不是玄而又玄的哲学,但却很能予人以启迪,是与读者的交流和会心.这种并非凌空蹈虚的智慧,是他散文美的特质.第三,是他的散文有很强的可读性.夏腊初是写过小说的,有很深的小说素养,所以他写散文也往往难以忘怀小说的笔致,散文小说化,为他的散文带来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精彩,比如《外婆》一文中吃枣的心理,体验之深,为很多内行的读者所称道.除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精彩外,整篇作品的结构也见小说的功夫,他的散文与某些情生文、文生情之作相比,带有精心结撰的成分,所以表面看来轻松,其实倒是很花了一些心力,这也是可以令读者借鉴的.第四,文字.夏腊初的文字是很有特色的,好发议论,好抒情,这些是风格范畴,而贴近生活的口语,甚至方言俚语的适当运用,也为他的散文增色不少.

但夏腊初的散文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过分的小说化是否必要,是否会损害散文应有的质朴和自然?情感抒发是否应该有所节制?议论是否适可而止?这些都还是可以讨论的.我尝与夏腊初交谈,如果他只是文学票友,我们自无必要求全责备,但如果认真拿文学当一桩事业,或者想在文学创作上更上一层楼,则还可以听听不同意见.何况夏腊初本是一位资深的“老作家”,又有相当深厚的文学修养,要求严一些不算过分.

夏元明,文学评论家,现居湖北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