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19 浏览:19022

初中生物教研组活动情况实录

活动时间2016.11.17活动地点第一会议室活动主题学科融合集体备课参加对象组员:薛淑华,栗曼,张亚琼,部分学校领导活动实录:

一、组长主持,宣布本次研讨主题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根据学科的程理念和课程目标,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联系,发掘教材里的育人因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争当人.我们教研组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力求教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引导教师更好地关注社会生活和人文科学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 一,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例如:讲述世界主要航线时,可联系新航路的开辟等历史知识.如:"四个人两条路线绕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岛","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名称的由来,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叶卡特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伏尔加格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变.我国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长安)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经有了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水利工程讲述中的历史知识有: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勾通湘江和漓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等. 另外,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人头骨化石,测定为二百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与教材第四纪出现人类相吻合. 我国从夏朝开始制定了"夏历",商朝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代鲁国天文学家经观测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测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得子午线长度.等备课面广,讲课内容就丰富,就会造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这样联系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如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介俄国17世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战争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中亚,西亚广大地区.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有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运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 景观地理知识中,可适当讲述云冈石窟是南北朝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而开凿的,教材封面是第二十窟里一座高达十三点七米的大佛像,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当时着名的石窟还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隋唐时代又开凿了甘肃敦煌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莫高窟里的雕像,壁画等都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 农业方面可联系下列知识:在我国古代半坡氏族时期进入原始农业阶段,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栗,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栗的国家.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他们用骨耒翻地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美洲的印第安人较早地培植了玉米,甘蔗,马玲薯等.历史地理学的核心是树立人地互动观念和尽全时空观念[2].这两种观念对地理学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看,这就需要加强历史地理学在中学地理课中的渗透.传统地理学是只注重"空间"而不注重"时间",历史学则重"时间"而不注重"空间".历史地理学则把"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旋律,要强调地理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地理学科的空间观教育,也要注重其时间观的教育.地理课中运用历史地理学观念正是弥补地理学"时间感"的不足,有利于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地理环境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历史地理教学可突出其历史和地理特征.历史地理学在中学地理课中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观,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评价,综合分析,综合运用,或以古为鉴,以古为训,或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地理学习时要寻找学科的交叉点,选好切入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西部大开发,地理教师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并进行预测.但地理教师也要从历史出发,运用历史史实探讨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的理解西部开发中要注意的现实问题. 地理学要注重历史地理学的人文属性.王树声先生指出,地理教育的职能,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单纯传授地理知识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发展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今天又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注意到,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3].也就是说现代地理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交融的统一体.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历史地理知识的渗透,可更好地进行学科史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地理教学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教育使学生明白我国地理学实践和理论在15世纪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地理教学中补充地理学史知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各地可根据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较为详细地介绍与地图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相交的五千年文明史教育资料,以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地理学是研究空间的,历史地理学能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能告诉学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行政区划及变迁,更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地名和地理概念.地理课程中的地理要素大多在历史时期已存在.这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善于对"地理"进行历史的联想,对地理要素的教学要求"寻根问祖".如行政区划的地名,可从历史地理角度给学生讲清各政区的得名原由,其中涉及山川,河流等地理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了解地名和地理概念,便于更好地把握.(原作者:严奇岩)中学地理教材中大多地理现象在历史时期就已存在并起过某种影响.对地理现象的教学更要从历史出发,才能更好地探讨发展演变规律,从历史上总结经验,怎么写作现实.如中国古代的历代经济危机与政治震荡在一定程度上总是与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的潜在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讲气候变化时,让学生明白气候变化使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从而引起的民族冲突.如讲农作物时候,可把农作物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因为文明起源于某地,与该地农业起源与发展有关.只有将其所选的农作物与其地理条件优化结合才能促进物质生产发展,从而导致文明出现.因此,埃及,巴比伦,印度可称为小麦文明,中国是小米文明,美洲为玉米文明.在讲到西北的沙漠,可以联想到古楼兰文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来了楼兰的繁荣,但古楼兰过度开发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生态悲剧,导致古楼兰文明的神秘消失.从而说明在今天开发自然环境较脆弱的西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综合化是近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这就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学习.现在地理课程中人文地理知识明显加强,学习科学性质的人文地理学,当然也有相关的如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人文知识,尤其是历史地理知识.这使中学地理教师加强历史地理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以往对中学教师的历史地理学的师资培训多集中在历史教师,而地理教师很少参加历史地理课的培训.因此,地理教师应与历史教师一起参加历史地理学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学教学实践的需要.中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备课时,结合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学习,使其纳知识的体系之中"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昂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所有学科最初都以混沌不分的形态包含于哲学范畴内,从15世纪末和19世纪初开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分别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到20世纪上半叶,最终在大学中确立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若干经典学科独立的学科地位,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科发展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传统经典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被重新划分,一些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大学中也逐渐确立了学科的合法性.可见学科的发展从"合"到"分",现在正在走向新一轮的"合".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趋势,在1901~2016年间,颁发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三项)中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占获奖总数的52%,在各个被统计的时间段中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占获奖总数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最近8年这一比例已达到66.7%.可见学科融合与交叉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途径.学科的融合需要学者经常性地在学科的边界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更容易将知识通汇交叉,产生创新的思想.

构建交叉学科的研究组织是促进学科文化融合的重要措施.现代科学发展对于复杂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交叉学科组织却以跨域多学科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领域而建立,体现的是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四、组长总结

本次活动之后,我们组将继续以教研组为阵地,加强学科融合力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见贤思齐"校训文化内涵,增强学生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