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学位文开题报告,生开题报告记录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28 浏览:22109

开题报告

安徽省无为中学陈晔王荣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中国古代哲人对思辨问题的诸多思考

关于思辨能力问题,中国古代哲人对此已多有论述.《论语》中已经有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思而后行"的言论,《孟子》中也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记载,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他还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群疑并兴,乃能骤进".

西汉史学名着《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思辨"这一概念,但第一次真正揭示了思辨一词的内涵.

2,当代素质教育对能力培养的特别要求

随着21世纪我国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2016年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颁布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起点,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指导思想的战略主题中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怎么写作国家怎么写作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些,都反映了素质教育对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

3,国外科技发展对思辨人才的普遍重视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培养的竞争.教育在这场竞争中具有关键作用.教育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培养能力型和创新型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灵魂.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恩格斯就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机器公司(IBM公司)的座右铭——THINK,说的就是"思想,思索,思维."恩格斯之所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巨人,就在于他的思维能力超乎常人,IBM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不生产计算机的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也就在于它的企业思维理念.这些都凸显了国外科学发展对科学思维即思辨能力的高度重视.

4,中国传统文化对思辨能力的严重制约

有学者论述到,直到20世纪为止,全人类之中最有思辨能力的民族是德语民族,其中尤以讲德语的犹太人为最.正因此如此,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是三个讲德语的犹太人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他们分别是社会科学,心理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全人类之中最杰出的人物.

而全人类之中最缺乏思辨能力的却是我们中国人.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却几乎在一切领域都难有真正杰出的人物出现.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大国,在本国产生不了任何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国家,只有中国.还有,世界上的大国,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盛行社会崇拜的国家,也依然只有中国.中国当前的科技相对滞后和社会崇拜等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糟粕对理性思维的制约和中华民族思辨能力的严重缺失!因为儒家思想中的权威,也就是评判是非正误的依据,既不是来源于哲学和逻辑体系,也不是来源于客观世界,而只是来自于人的内心世界.这必然会造成对客观事实的歪曲和思维能力的弱化.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概念:

什么是思辨能力所谓思辨能力,其实就是"思"和"辨"两方面形成的能力.首先是"思",何为"思"就是想问题,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所谓"辨",就是辩证,辨别,辨认事物的过程和结果.先"思"而后"辨","思"中有"辨","辨"中有"思",思辨合一,缺一不可."中国批判性思维学科"第一人谷振诣认为,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顾名思义,思辨即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或工具进行对问题的辨识.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思辨能力就是指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历史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去去认识现实问题和预知未来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是落实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况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它上承知识目标,下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落实新课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适应素质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而高素质人才首先必须具有独立,科学的思辨能力.人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才会懂得真正的思考,只有真正的思考问题,才可能有所创新.历史学科,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具体史实,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需要.

3,意义:

第一,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它可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塑造中学生独立的人格,有助于提升中学生创新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不只是涉及单一历史学科,它还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以及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综合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塑造.

第四,思辨能力的培养还是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基础之上的,它有利于中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形成.

第五,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式,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六,思辨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它对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相统一的原则来研究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最基本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检测说和理论.辩证逻辑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诸思维形式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人们自觉地运用思维形式并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去辩证地思考,通过思维形式的矛盾运动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和实践活动的内在本质.辩证逻辑作为科学认识和实践的逻辑,它不仅包含着辩证思维的形式的研究,而且还揭示着辩证思维所赖以进行的逻辑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方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事物绝对真实的表征.书本知识不是知识的极限,不是绝对正确的权威.学生如果能对所学知识勇于提问,甚至怀疑,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素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通过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调控.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在于,承认智能是有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有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这一理论要求我们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4,创新教育理论

该理论认为,创新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它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综合性,独创性,实践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5,生命科学理论

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信息.人脑远远超过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

大脑是作为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我们真正思考的唯一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发展它.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人类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先天就具备一些特定的"思维定势",以使得人类能够在面对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时能够不检测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应.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一思维定势已经不适应了,它要求我们加大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具体内容

1,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具体实践.

在实践层面实施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常见做法.如,日常的课堂教学(历史探究课),历史辩论赛,历史小论文以及历史访谈等等,通过实践,分析利弊,总结得失.

2,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理论思考.

在理论层面论述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几种方式.如,辩证分析,阶段分析,层次分析,方面分析,对比分析等,通过研究,探索规律,固化程式.

4总结各种培养方式(二),研究模式

1,组织模式:建立以教导处为领导,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兴趣小组为基础的组织模式.

2,教学模式:实行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思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

3,实践模式:尝试以辩论会为主导,以历史小论文和历史走访为辅助的实践模式.

(三),实施策略

1,立足一个阵地:课堂教学主阵地


2,利用两类资源:课本资源和乡土资源

3,做好三个结合: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与兴趣小组的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

4,展示四个平台:课堂教学,历史辩论会,历史小论文,历史访谈与展览.

5,把握五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坏境,使学生真正成为思辨的主人.

(2),激励性原则.在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态度,方法和成果,教师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他们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继续争取新的成功,这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驱动力.

(3),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去感悟历史,使思维得以启迪,辨别能力得到提高.

(4),层次性的原则.以思辨训练为重点,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对全体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的设置不同的训练要求.对具有思辨潜能的优秀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5),递进性原则.在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引领发展.一般的程序是:质疑思维——检测设思维——验证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顿悟思维.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思辨能力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的课题主要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陕西省商南县党马乡逸夫小学的县级课题"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能力"等等.另外,在这一领域也有少数研究文章,如江苏大港中学王建国的《高中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初探》,安徽黄山学院乐韵的《论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政治课教学的有益尝试》,广西财经学院刘艳萍的《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辩论课——一位美国教师在华教学的个案研究》等.

国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实践和运用方面.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美国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被愚弄.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听到任何话都自然去怀疑,审视,然后去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话逻辑上,事实上或数据上是否站得住脚.

犹太民族是最善于思辨的民族,在犹太人看来,知识是磨练智能而存在的,检测如只是收集很多知识而不消化,就等于徒然堆积许多书本而不用.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能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喜欢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铸成了犹太人教育的核心.

对于思辨能力问题,古今中外虽然已经有诸多论述和关注,但他们对思辨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和模式都没有作真正明确的探究和总结,因而他们的研究显得有限.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孟子,朱熹只是论述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当今中国教育界主要研究大学阶段或者中小学某一学科甚至只是课堂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国外对思辨能力的关注也只是侧重于实践和运用方面.对于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我们的课题具有首创性和前瞻性,因而具有科研的价值.

2,预计有所突破

无为中学作为安徽省较早一批的省级示范高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群体和教师团队,一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方面历史教研组已经做了许多成功而有效的探索,我们已连续多年开展大型历史辩论赛,多次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教科研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历史小论文评比活动,历史访谈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实践经验丰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突破:第一,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具体实践,第二,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理论思考.这些,将为当前素质教育中能力培养提供新的实践和案例,为新课改中教学困惑的化解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支撑因素: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安徽省教科院对课题立项给予了方向性指示,芜湖市教科所对课题的开题进行了技术性指导,无为县教研室和无为中学教导处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些已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石.

2,人员条件

担任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是安徽省无为中学历史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共1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中学一级教师6人(含硕士研究生1人),中学二级教师3人.课题组全部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教研热情高,科研能力强.课题组负责人主要学术经历如下:

陈晔:巢湖市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无为中学历史教研组长,2016年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家级教研组长培训,近年来多次参加巢湖市统考历史命题工作,多次参与巢湖市中考评分细则的制定并担任中考阅卷历史组组长,多次参加巢湖市高考研讨会并作经验交流,2004年论文评比获巢湖市一等奖.

王荣义:巢湖市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巢湖市"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无为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论文评比2016,2016年两次获得省级三等奖,2006,2007,2016年三次获得市级一等奖,1997,2000,2004年三次获得市级二等奖,2005年参与制定巢湖市中考历史(旧课程版)评分细则,2005,2016年两次参与制定无为县中考历史评价报告,多次参加巢湖市高考历史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数次命制无为县高三联考和无为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3,研究经历

无为中学历史教研组教研经历丰富,多次被市,县,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我们已连续多次成功举办历史辩论赛,经常性地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历史访谈和历史小论文比赛等活动,教研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材料保存完备.课题组的老师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多次在省市级论文评比,教学比赛,演讲比赛中获奖.这些,将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资料来源

本课题研究所需的理论资料,主要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期刊网的相关着作和论文,实践资料来自本校历届开展的历史辩论赛,兴趣小组活动,历史走访,论文评比,历史展览等活动的文字,音像及实物材料,另外还有本课题组老师前期的教学教研成果.

5,课题经费

由安徽省无为中学予以提供.

七,本课题研究计划

1,人员分工

负责人方式

层面课堂

教学历史

辩论赛历史

小论文历史

访谈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具体实践李钢

张金

丁汉范小勇丁汉

童凤梅

王荣义杨必新

张中海俞晓红

李钢张金

杨必新

俞晓红

王荣义范小勇

李钢

丁汉

童凤梅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理论思考陈晔

俞晓红陈晔

杨必新张中海

范小勇王荣义

张金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2016年4月—2016年12月

阶段任务:实践活动,资料收集

具体安排:

(1),2016年4月—11月:

内容:制定方案,申请立项,历史辩论会.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申请书,历史辩论赛材料汇编.

(2),2016年12月:

内容: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智能多元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会议记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时间:2016年1月—2016年8月

阶段任务: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具体安排:

(1),2016年元月:

内容:教师培训(理解课题研究的环节,策略和要求),自编教材(校本教材)

阶段成果形式:会议记录,校本教程教案

(2),2016年2月:

内容:开题 阶段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3,)2016年3月:

内容,课堂教学实践

阶段成果形式:观摩课记录,说课稿,教案,会议记录,评课记录

(4),2016年4月:

内容:历史访谈,兴趣小组活动

阶段成果形式:会议记录,工作安排,图片资料,走访记录,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5),2016年5月:

内容:历史小论文竞赛

阶段成果形式:工作安排,会议记录,小论文结集.

(6),2016年6月:

内容:问卷调查,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

阶段成果形式:工作安排,会议记录,问卷调查表,图片资料,调查报告,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7),2016年7月—8月:

内容:历史展览 阶段成果形式:图片,文字,音像,实物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时间:2016年9月—2016年5月

阶段任务:论文整理,课题结题.

具体安排:

(1),2016年9月—10月:

内容:乡土课程资源整理 阶段成果形式:校本教程教案汇编

(2),2016年11月—12月:

内容:课题研究论文整理:

阶段成果形式:教师论文结集

(3),2016年元月—2月:

内容:申请课题验收

阶段成果形式:申请报告

(4),2016年3月—5月:

内容:结题准备,结题会议.

阶段成果形式:结题报告.

附:主要参考书目

1,四部委《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4,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5,王建国《高中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初探》

6,乐韵《论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政治课教学的有益尝试》

7,刘艳萍《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辩论课——一位美国教师在华教学的个案研究》

安徽省无为中学

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

课题组

2016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