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反抄袭沈阳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3 浏览:10967

浅析当前我国高校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网络资料推荐)

何谓腐败在我国,广义上说,腐败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狭义上说,腐败是国家权力行使者利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因此高校腐败问题主要是指高校中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并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人们研究高校腐败现象,往往会强调高校腐败的特殊性,人为的把高校腐败现象与社会上其他腐败现象割裂开来.这样很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或偏差.我们知道,所有的腐败现象都有其共性,也有其行业特殊性.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高校腐败现象也是社会腐败现象的一个方面.我们研究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首先要分析高校腐败现象与其他行业腐败现象的共性,然后再找出其特殊性,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高校腐败现象,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解决高校腐败现象.

1.腐败现象及高校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1.1以权谋私是当前我国腐败行为的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也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发生在哪个领域,哪个层次,哪种手段的腐败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以权谋私的腐败形式出现.当前我国的以权谋私,主要表现在以权力换取金钱上,还表现在利用权力安插,重用和提拔亲信等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上.高校腐败行为与社会上腐败问题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以权谋私.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当事人在大宗物资采购(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各类教材,基建维修材料,教学用品和办公用品,学生食堂的膳食,校医院所需药品药材的采购等)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拿"回扣",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不正当利益,二是个别干部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高校的基建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维修工程等)招投标,承发包和验收过程中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私利,收受,索要贿赂.三是个别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违规招生,收受贿赂(,礼品等)甚至索贿和借机敲诈勒索,接受可能妨害招生公正性和规范性的宴请,徇私舞弊等.四是少数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借筹资办学,办班创收,引入科研经费等工作之便,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公款,转移支付致使公款外逃,公款私存侵吞利息,集体截留私分,购写物资占为己有,私订合同逃避财务监督等.五是极少数主管领导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借为学生转系,转专业,专科升本科,推荐免试读研究生,评奖学金及各种奖励或表彰,考试阅卷等各种机会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分数卖钱".六是一些学术研究人员盲目追求论文,成果的数量,急功近利,弄虚作检测,剽窃抄袭,败坏了学术风气和道德.七是一些领导干部收取贿赂,任人唯亲,利用权力安插,重用和提拔亲信等.既使干部人事制度中长官意识占居主导地位,排斥异己,又使关系网覆盖了整个单位,有意或无意地成为腐败行为的巨大保护伞.

1.2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是我国目前腐败行为的现实特征之一,也是腐败行为的主要内容.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体制还不够完善,使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仍有广泛的干预,"寻租"活动因此大量存在.从零星物资采购,大型,大宗设备,用品,基建工程,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到现在证券市场,房地产等市场的"黑色","灰色"交易,以至上级投资项目,特殊资格(资质)审批,政策优惠,银行贷款投放等等都存在大量的寻租活动.各种权力的拥有者,使用者纷纷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非法利益.高校腐败行为的主要内容也是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这是高校腐败行为的现实特征之一.高校中部分掌握物资采购权,工程项目发包权,验收权,招生权,办学办班权,学生学籍管理权,人事权等高校权力的人利用手中的处置权谋取非法利益,进行权力寻租,利益交换.甚至个别教师把学科分数,论文评价权和毕业文凭也用来寻租.

2.高校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

分析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违法违纪案件可知,高校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失范和滥用上,相对社会上的腐败来说在数量,范围,程度,严重性上相对要小一些,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有:

2.1高校腐败行为主体的复杂化.改革开放初期,高校腐败现象主要集中在基建,财务,后勤,招生等管钱,管物,管招生部门的干部,目前已经发展到学校内部各个机构,并且,有由职能部门发展到教学部门,由个体发展到群体的趋势.腐败分子中也出现了年轻化,高职级,高职称化的倾向.

2.2高校腐败手法的"智能化".高校中部分腐败分子利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搞腐败,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违法犯罪,部分腐败分子在实施违纪违法行为之前预设严密的防线和反调查措施,体现出腐败手法的智能化.

2.3学术腐败的泛滥性.学术腐败一般表现在剽窃抄袭,学术的近亲繁殖,内定学术奖项等方面.近年来,媒体经常某些高校人员抄袭剽窃,巧取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说明剽窃抄袭的风气已经严重腐蚀学术界,不仅是学术文化的公害,更成了社会公害.七拼八凑的教材,损害了中国大学的教学水平,贻害了广大的中国大学生们.其次,学术的"圈子化"倾向,造成学术的近亲繁殖,严重影响学术的发展以及向生产力转化.再次,在某些学术成果评审中,奖项搞内定,学术奖项评审的结果往往可以看出评委们彼此关照,利益均沾,互投关系票的情况,高级别奖项往往落在在某些身居高位的评委的弟子们身上.上述行为严重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贻误人才培养,还严重损害了中国学术界整体的学术声誉.

2.4招生,教学管理腐败的隐蔽性.招生权和教学权是高校最具特点的公共权力之一.招生考试工作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一旦把等价交换原则渗入招生,教学管理领域,则腐败行为随着出现.招生方面,教育考试制度与招生运作规则的改革扩大了高校招生自主权,由于涉及到高校,中学,各地方招生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关系等多个环节,多种关系,最容易发生暗箱操作,弄虚作检测和金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尤其是在单独招收保送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工作领域,高校个别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违规招生,收受贿赂(,礼品等)甚至索贿和借机敲诈勒索,接受可能妨害招生公正性和规范性的宴请,徇私舞弊等种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教学管理方面,极少数主管领导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借为学生转系,转专业,专科升本科,推荐免试读研究生,评奖学金及各种奖励或表彰,考试阅卷等机会搞权钱交易,"分数卖钱"等,严重侵蚀和败坏了高校校风和学风.而这方面的腐败行为发生在两个或者多个厉害关系人中间,互相利用,彼此得益,互相包庇的关系使腐败行为带有较强的隐蔽性,难以及时发现和查处,成为高校腐败问题的一大难点.

2.5高校基建部门腐败的多发性.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高校基本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近年来,高校经费支出最大的项目就是基本建设,不少高校大兴土木,年年都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多个工程和维修工程项目开工上马.基建工作专业性很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而又广泛,涉及工程的勘探,设计,招投标,监理,验收等诸多环节.个别干部或工作人员在基建工程招投标,承发包和验收过程中常常会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索要贿赂,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私利.在某些高校,基建部门已成为干部违纪的多发点,近年来高校查处的案件中发生在基建部门的占了较大的比例.以至有人形象地概括为"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大楼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2.6大宗物资采购商业贿赂常态化.高校为了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每年都要采购大量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各类教材,基建维修材料,学生食堂的膳食,校医院所需药品药材等.众所周知,大宗物资采购与商品市场联系紧密,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采购的所面临的购货渠道复杂,差异较大,质量良莠不齐以及厂商形形色色的促销手段等问题,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的商业贿赂问题普遍存在的恶劣环境,使个别当事人在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有机可乘,铤而走险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拿"回扣",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不正当利益.

2.7自筹办学经费方面腐败的多样性.在筹资办学,办班创收,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少数干部和教职工进行了各种财经违法违纪活动.例如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公款,转移支付致使公款外流,公款私存侵吞利息,集体截留私分,购写物资占为己有,私订合同逃避监督等.

2.8校办产业方面腐败的失控化.高校校办产业是指由学校创办或参与创办并出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各类经济实体的总称.在校办产业的蓬勃发展期,一些高校已办成了一批具有自己特色和一定规模的校办产业.校办产业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做出了一定贡献.近年来,由于校办产业出现的诸多问题而使政府对之大力整顿,基本上采取脱钩改制的办法处置,但是由于情况复杂,校办产业目前在部分高校还存在.相对来讲,由于高校缺乏企业管理经验,造成了部分校办企业管理不善,加之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少数校办企业经营者借机贪污挪用,逃税漏税,监守自盗,从中大发横财,也有一些人在校办产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渎职失职,乱拍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终导致国有,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3.高校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

高校逐步实行开放办学以来,也逐渐与社会接轨,当今社会明显存在的不正之风,腐败问题一样的也在高校存在.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当前高校腐败问题的成因,加强高校的工作.除了受社会大气候的负面影响外,高校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多元价值观下教职工的价值偏差是滋生高校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尽管高校的廉政宣传,法纪教育不断,但是,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高校相当比例的干部,师生对高校腐败现象的认识比较模糊,麻木对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更有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倾斜,淡化了道德观念,滋生了拜金主义,官僚主义思想等.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丧失了独立人格,滥用权力,进行权力寻租,滋生腐败行为.

3.2高校办学经费的急剧增加及来源途径的多元化为高校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土壤.现在,高校教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的筹资,除国家拨款外,还有社会捐助,银行贷款,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经费等等.大量的教育经费使用以及多渠道的资金流,说明高校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清水衙门",已经有了产生腐败的土壤.

3.3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紧缺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一种可以寻租的公共权力.我国现有教育国情是拥有大量的教育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以及历史上的原因造成了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紧缺和匮乏.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需求量的大量增加,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非常高.高等教育资源和受教育者供求关系的失衡,使高校自主办学权成为一种可以用来寻租的公共权力.市场经济交易原则自然地渗透到高等教育招生,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使一部分人企图通过搞"钱权,权权,权色"交易进入大学,获取文凭,学历,而一部分掌握招生,教学管理权的人员则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或者小团体利益.

3.4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存在管理漏洞为高校腐败提供机会.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高校也处于转型期之中,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尚未完善.高校管理水平跟不上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同程度上存在纪检,监察,审计,职代会监督等责任主体不到位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科学,不严密,不规范的经验式管理,产生了制度上,管理上的漏洞和缝隙,造成过度集权,缺乏透明度,暗箱操作等问题,为高校腐败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机会,给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过于宽松的惩处,造成腐败成本较小,致使一些人钻改革开放的空子,利用法律和制度的漏洞.

3.5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发挥作用.高校除了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专门的监督外,还有各种广泛的监督渠道,比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党派,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可是由于体制和传统的原因,各种监督实际上还不能完全能够发挥作用,存在着监督缺位或者弱化的现象.

3.6学术成果的物化与学术官场化是学术腐败的直接原因.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职称的评聘往往和专着,论文数量,"质量"挂钩,工资,住房分配,待遇高低往往与职称挂钩.因此,学术,论文已经被物化.而现行学术,论文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性的,主要是同行(内行)评议,二是间接性的,主要是按照刊物级别和引用率进行评价.这两类方式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制定出明确的科研评价量化指标是非常困难的,加上行政机构,行政权力的介入,实际上,学术评比搞的就是评比学术.职称评定,破格提拔等受人为因素影响非常大,掌握评比权力的某些领导,专家成为论文学术水平的最终裁定者,这样很容易扼杀学术批评,为学术腐败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在高标准的要求下为了职称,课题项目,工资,房子等种种待遇而进行论文查重,抄袭成风.

4.高校的对策

高校腐败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一些根本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现在败工作的重心应该逐步转移到治本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高校的腐败问题.

4.1高校要做好思想预防工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高校干部的文化层次比较高,自律意识也比较强,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才能,轻道德"的问题.因此,在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时,要结合从政道德行为规范建设,结合业务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一起抓.确实增强干部教师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防御能力,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4.2高校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各种工作制度建设,二是加强监督机制建设.高校重点是防范和约束滥用权力行为,防范和约束滥用权力行为的重点在于强化关键部门,关键部位的管理,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做到高校各管理环节的责任主体到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形成健全,规范与科学的制度,从根本上减少腐败机会,减少腐败发生率.

4.3高校要落实监督制约制度.要积极推行校务公开等制度,处理好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关系,在强调专门监督的同时,大力倡导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提高监督的力度和效果.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正确行使纪检监察职责,处理监督与怎么写作的关系,做到转变作风,把参与,怎么写作与监督的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适度参与职能部门的有关工作,认真了解有关部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遵纪守法的情况,注意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中怎么写作,在怎么写作中监督.在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时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校务公开制度,创造条件让群众能够知情,能够参与,能够监督,畅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4.4高校要随时进行预测评估,形成预警制度.高校应在充分重视群众和信访工作的同时,通过增加网上监督,建立干部作风与形象情况报告制度,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干部定期轮换交流制度等方法,及时发现腐败问题的苗头,提出预警,进行防范.

4.5高校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高校人员待遇.高校教职工对于自己角色的道德,义务,责任认同,往往建立在对高校教职工社会角色地位与薪金收入的认同上,把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和退休后的待遇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改善教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可以为他们培植和提供廉洁奉公,不想腐败的经济基础.另外,改善高校人员的待遇也是间接增加腐败成本的一种手段.


总之,高校腐败已经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忧虑.我们研究高校腐败问题及其对策,对于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败工作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