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报告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06 浏览:91296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宋巽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具有隐匿性和长期性,许多人的问题可以追溯至幼儿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年轻一代的未来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幼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只有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成长为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的人,才能逐渐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及衡量标准

1.概念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2.衡量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常用以下的标准来衡量.

(1)动作发展正常

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成及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认知发展正常

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如一个儿童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且不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么该儿童的认知能力属于偏低.在幼儿期要尽量避免任何有损于大脑的伤害或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免导致幼儿心理不健康.

(3)情绪积极向上

积极的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协调性.儿蠹情绪正常,对受到别人的爱抚,关心,体贴,照顾感到幸福,从而心情愉快.反之,就有心理障碍.不良情绪是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障碍.长期紧张,压抑,恐惧,会使儿童产生种种行为问题.

(4)人际关系融洽

幼儿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足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吃,睡,穿脱衣鞋等生活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需要的玩具,独生子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的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

(5)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热情勇敢,自信主动,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则表现出冷漠自私,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行为.

(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较严重者可达2.14%一9%,最为常见的是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遗传因素

这是指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机能物性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表现出来的生物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出来会打洞.据统计,父母的遗传基因有缺陷,尤其父母精神类疾病,子女发病率会很高,家族无精神病患者,发病率就很低.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还主要体现在内分沁腺和生理疾病,脑外伤及其他因素,各种内分沁腺的活动对人体的活动起着重要的调理作用.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它有主观的能动性,幼儿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都有是由于心理矛盾被激化或不良刺激持续影响的结果,其中以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和性格影响为甚.每个人都有自己人想要,客观的东西,就在这时产生了"需要",而你为什么会有这样,也就是你的"动机"是什么,目的何在当然,一定的情绪与情感也影响到你的"动机"和"需要",因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持有的主观体验嘛!如学龄儿童在学校生活中遇到较易的情绪凼扰和情感挫折,容易导致,惧怕不良情绪体验.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学校恐怖症以病态情绪.做某件事情要达到什么境界,什么标准,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也就是我们克服困难,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最后要一旦形成就以较稳定,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例如:生活中有的人诚实,谦虑,勇敢,热情,乐于助人,而有些人则狡猾,傲慢.虚弱,冷漠,自私自利.得到的结论,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环境因素

所谓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1)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造成人的心理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

家庭的自然结构,文化经济背景,人际关系,教养方式等家长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子女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儿童都有很强的模仿意识,作为家长,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深深的在孩子心理扎根.

家庭结构是否完整也会对子女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如双亲出现离婚,死亡,遗弃等.阿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缺乏母父爱的儿童是有缺陷的儿童,因为它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这类孩子往往孤僻,冷谈,粗暴,内向等,:此外人际关系的错宗复杂,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家庭的教养方式,也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无论是采取认可,鼓励,引导,还是溺爱,忽视,强制和惩罚,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

(2)学校环境

学校是重要的活动场所.作为幼儿他一半以上的时间几乎都在学校里渡过的,因此学校因素,也就是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校风气成什么样,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起至关重要.如果课程计划安排不合理,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太大或编排不合理,容易挫伤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具有影响的心理环境,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校风会对每个成员发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主观上教师的重视不够

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幼儿的重要性,但仅看到心理健康对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学习水平与能力提高及未来成功的影响,未认识心理健康是幼儿个人幸福的源泉,充分发展的保证,体现生存性原则.许多老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担忧,认为相当部分幼儿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心理健康问题,但同时也承认"孩子小,多关心他吃得怎样,长得怎样.有没有生病",他们更关心幼儿身体健康,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一些老师当被问及"您与或家长交流时,一般希望了解幼儿在园的哪些表现"时.她们的回答惊人相似,"是否回答问题,答对没有","上课有没有专心,老师讲了些什么,记住了吗",(学习方面)"听老师的话吗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行为方面)"有没有生病,吃得好不好",(身体方面)表明,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主动关注不够.其心理健康的显观念与隐观念存在差异.

一项调查显示,学历越高的老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越重视,这与老师具备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有关.

2.客观上,许多幼儿园班级人数多,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笔者做了调查,许多私立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班级人数太多,老师和保育员疲于应付幼儿的日常管理,满足于不出事就谢天谢地了,根本无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用说采取什么合适的教育方式.

四、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途径

目前大部分幼儿都足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突出的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差,意志力薄弱,怕苦怕累,个别幼儿甚至性格孤僻等.幼儿身心发展的稚嫩性使他们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需要在多样化的途径中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时期足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肌肉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枢都在迅速发育着,而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是以儿童接受足够的刺激为基础的.游戏正好是为儿童提供充分刺激的最有效的活动.游戏玩起来自由,随意,开放,内容变化多端,这正好符合了儿童发展的要求,使得儿童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刺激而迅速发展.在体育游戏中,幼儿通过攀,爬,跳,跑,投之类活动,不仅能促使身体生长,体魄强健,逐渐增强儿童运动的灵活性,平衡性及协调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坚持到底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游戏,尽管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游戏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镜子般的一模一样,而是对现实的概括反映.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医生并不是给他看过病的那个医生,他扮演的足他概括了不同医生以后的一般意义上的医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概括.他们反映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最能理解的,体验最深的人和42事,通过想象将现实改造成符合他意愿的检测想的情景,从而游戏是从人性深处流消出来的旋律,游戏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游戏使幼儿食欲旺盛,睡眠质量提高,儿童经常在户外参加游戏,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抵抗力,自我保护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会玩得开心,情绪愉快,乐观的情绪又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2.各类教育活动中的幼/L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中."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把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囚素,精心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如语言课中的表演活动,通过讲故事,猜谜,表演故事情节等,让幼儿在掌声中增强自信心,获得分享,合作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快乐.科学活动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扩大幼儿接触社会的范围,逐步提高幼儿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及乐观向上的性格.艺术活动是陶冶幼儿美好心灵的天地,为乐会,联欢会,美工作品展等,让幼儿展现自我,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实践证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各领域教育是相融合的,只要教师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无论进行何种活动,都足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时机.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儿童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足培养儿童的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儿童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前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涉及儿童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如: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要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健康教学活动是无法真正达成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目的的.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扣纽扣等活动,使幼儿在共同合万方数据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的温暖.有保教结合,渗透身心健康理念和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4.在成长档案中记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有不同的倾向性.个别幼儿出现的问题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交往能力差等.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关注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评价."成长档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借助"成长档案"对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整体评估.依据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并提出预期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和帮助.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在某一特殊时期出现的情绪或行为问题.采用表格和文字的方式记录.分析寻找原因.并依此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成长档案乍细记录了教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教育过程.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幼儿,获得其认知发展的相关信息和兴趣爱好的信息.为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心理教育对策和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提供依据.

其次,可以提高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水平.教师在一次次记录,分析与反思中获得更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引导和教育.

再次,促进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让家长了解柑关信息.使家庭教育不会偏离大方向.有助于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致的影响.

5.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别化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在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第一,开展个别辅导.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案例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第二,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生活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治怎么写作,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子要实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宋巽萍盐都区大纵湖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