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文题目本资料由,雅虎文题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97 浏览:159335

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全国260多套各地,各校优秀模拟试题分解而成,同时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错误之处,重题之处在所难免,也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我们将会做得更好.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版)

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35152082)

吴霞(:993934625),智玉,朱跃学

必修一专题二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35152082)

吴霞(:993934625),智玉,朱跃学

一、选择题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战争的影响.材料的信息"请照赴十八省游历",中国在第二次战争后又开放了11个通商口岸,选择时注意题干中的最早出现.

2.(2016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12题)"尽管当时中国拥有那么高比例的GDP,但这些资源并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转化成为政府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等尽管当时英国的GDP并不算高,但国家能够有效动员资源和使用资源."这段分析认为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国家集权程度没有英国高

C.政府对军事的投入不够D.国家投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略.从材料对中国分析"但这些资源并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转化成为政府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以及对英国分析"但国家能够有效动员资源和使用资源"可以看出,中英国家集权程度不同,故B正确.

3.(2016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29题)战争后,中国社会有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人民大众"包括

①农民阶级②无产阶级③小商品生产者④资产阶级⑤地主阶级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⑤

【答案】A

【解析】考查战争的影响.人民大众指的是一切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内涵也会一起变化,战争后,封建主义已发展为一种反动势力,阻碍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追求的进程,也就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地主阶级就不能归纳为人民大众的行列.

4.(2016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题)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写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便宜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经商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解析】本题考查了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各选项中ACD三项符合所学,B项外国人取得在中国自由经商的权利是在第二次战争后.

5.(2016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题)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费正清在材料中将战争说成是由于"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情形下发生的战争,抹杀了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的实持.本题选B项.

6.(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8题)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从时怎么发表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侵略.解答本题注意"从时怎么发表展潮流看".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逐步向近代化过渡.对外交涉机构设置,说明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7.(2016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题29题)1840-1842的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战争.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是中国主权丧失的开端,但清政府极力的把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这说明清政府对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C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属于现象.故选A.

8.(2016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5题)某国A.战争B.第二次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于两次战争背景的掌握情况.从"贸易"可以看出战争直接与有关,所以CD两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战争和第二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断定,本题应该选A.

9.(2016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8题)马克思在论及第二次战争时曾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马克思观点的是

A.明确否定了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歪曲B.认定中国进行的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C.认为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D.文明程度影响起义民族的抗争手段

【答案】C

【解析】C本题考查第二次战争.从材料信息看,马克思认为,第二次战争是中国人民"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故A,B正确,从"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可知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

10.(2016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0题)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战争的实质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对外扩张,并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战争的爆发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费正清的说法没有点明战争的实质.

11.(江苏省无锡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据英国公布的《1849年中国各口贸易报告》说:"目前中国每年销售量约为五万箱等据统计,182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数量为12576箱,1839年约为四万箱.下列对1829—1849年销售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列强商品在华滞销导致销售量的迅速增加

B.《南京条约》实现贸易合法化提高了销售量

C.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是列强继续贸易的原因之一

D.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推动贸易销售量的增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战争发动的主要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在战争后的一段时间里,列强输华商品曾经一度激增故应排除A项,贸易合法化是在第二次战争中1858年英法等国强迫中国签订的《通商善后条约》中,规定以"洋药"名义进口,从此一直作为合法进口商品,在中国行销近60年,故应排除B项,D项也是在第二次战争中的《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人可到长江各口岸游历经商故应排除D项.

12.(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这表明

A.奴隶贸易比贸易人道

B.奴隶贸易比贸易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贸易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

D.贸易严重摧残了人的身心健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理解到,材料主要表述了贸易的巨大危害,联系各选项,本题选D项.

13.(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军事的落后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答案】C

【解析】考查全球史观.把握全球史观这关键信息可知选择C项.

14.(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答案】C

【解析】考查中国近代司法制度.材料反映了中外采用共同处理诉讼案件,程序上与传统封建性质的司法制度有较大差别,反映出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同时也反映出司法制度的近代化.BD这不能体现,选择C项.

15.(天津市六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日两国与中国签订的近代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共同影响的理解.A项符合《南京条约》经济扩张需求,B项属于《马关条约》经济扩张需求,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是工业革命故应排除C项,只有D项从整体上看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性要求.

16.(湛江市2016年普通高考测试)右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京条约》之后

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

D.《辛丑条约》之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图的寓意吻合,故选C.

17.(安徽省宿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年)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战争的影响.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之前晚清政府的剥削和压迫已经沉重,故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不能作为出国的主要原因.排除④,故选C.1840年后随着战争的结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引起了离乡谋生的现象.故其他选项符合题意.

18.(福建省厦门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种情形最早出现于

A.战争后B.中日甲午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国民大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战争后,列强利用《南京条约》等的条款对中国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联系材料所述,本题选A项,其他各项时间上可排除.材料中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封建道路被改变,沦为两半社会.

19.(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大意是:我们有圣人,西方没有,但我们靠圣人治国,圣人不能代代常有,西方靠民众自治,却可以推衍无穷.据此ABC三项符合材料所述,D项说法错误,作为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不可能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20.(北京市丰台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右图为19世纪中叶英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有关中英战争的漫画.该漫画揭示了

A.妥协投降的恶果

B.农业文明的弱势

C.势均力敌的较量

D.东方帝国的崛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争.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该战争是战争.从图片看,拥有洋洋炮的英国把使用大刀长矛的大清帝国打倒在地,这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强大优势,故选B.A项漫画信息无法体现,C,D与战争不符.

21.(北京市丰台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始于

A.战争后B.第二次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侵略.《南京条约》签订以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领事裁判权即是题目中的"治外法权"特权.故选A.

22.(长沙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等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土耳其,等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们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方列强取得这一权利是在战争之后,故A不正确.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该信息.因此选C.

23.(2016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8题)战争后,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右图7中属于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图7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点:《马关条约》.图中分别是上海,广州,苏州和重庆.

24.(2016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2题)仔细观察右图,此漫画主要反映了19世纪

A.西方列强尔虞我诈

B.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C.清政府腐败无能

D.清政府与列强勾结

【答案】B

【解析】考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印有"CHINA"字样的旗帜,被许多洋人用在分割一块一块的,反映了中国正被西方列强瓜分.

25.(2016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5题)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

26.(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6题)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丑条约》的签订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根据题干"1901年""外国人等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分析,说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获得最大的许多特权,由此分析应是《辛丑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A项的内容,C项与题干现象无关,D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

27.(2016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6题)了解历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漫画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右

侧漫画内涵的是(注:图中文字为"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

A.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B.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答案】D

【解析】漫画中负重的是中国人民,右上面代表清政府,图中文字"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反映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

28.(2016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2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写作技巧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错误,从材料《约款》中"等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等来看,并非列强写作技巧人.D项错误,此项在"分庭抗礼"的表述上与材料不符.本题选B项,通过材料可看出,清政府在21日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26日两江,湖广总督却与列强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说明,地方势力在增加,而清集权面临危机.

29.(2016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解析】B项说法与本题无关,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1)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及附近所属岛屿.(1分)

二战结束后,美谋取世界霸权,扶蒋反共,对日由占领变为扶植,企图将日本变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2分)

不同:材料二强调了领土的"治权",只字不提这些领土的归属问题.(2分)

影响:为制造"两个中国"铺平了道路.(1分)(2)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涨,霸主地位受到挑战,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急需同中国改善关系.(2分)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1分)

(3)新时期对外实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新型的外交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3分)

第一小问要结合当时的国内国际背景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归纳,第二小问要结合材料中清华创办时学生的特点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分析,要从"国耻纪念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方面分析其积极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版)

必修一专题二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35152082)

吴霞(:993934625),智玉,朱跃学

选择题:

1.(2016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13题)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说过:"我们在''(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示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等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A是片面最惠国待遇,B是领事裁判权可以排除.D项不能反映材料"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示像今天这样密切".

2.(2016年江苏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7题)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

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

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

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材料中袁昶认为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故选A.只是引用了古代的交战礼仪,并非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排除B.依据所学实施可知,统治者并没有支持其方案.排除C.D与题意无关,排除.

3.(2016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等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

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

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是否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帝,清政府决定利用,而这两人反对.

4.(2016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某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传教的人原本与地方公事无干涉,但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回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可能是

A.明朝来年的杭州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来年的上海D.民国初年的南京

【答案】C

【解析】考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关键信息是:"总理衙门"所以应该是清朝末年的,《辛丑条约》中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5.(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从材料对外国人杀无赦,对涉洋国人"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等可反映出是盲目排外,结合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选择C项.

6.(江西省红色六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等"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扶清灭洋"口号.从材料凡事都和西方对着干,可以看出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时的举动,其他三项都有学习西方文明,故选C.

7.(广东省广州中山深圳汕头佛山揭阳六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文综11月联考试题)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对一切外洋东西,辛亥革命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体现政治上的现代化.

8.(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起义"只是――鲁莽的行动""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等,可以判断这次运动,是一次鲁莽盲目的,和政府有联合,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完全符合的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9.(2016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材料中体现了义和团失败后,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中国人民对清政府态度发生根本新变化,主张革命的人越来越多,选择D项.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版)

必修一专题二3伟大的抗日战争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35152082)

吴霞(:993934625),智玉,朱跃学

一、选择题

1.(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9题)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抗日战争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九一八事变前二战尚未全面爆发二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

2.(2016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24题)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等似乎没有人认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是因为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他的言论

A.分析了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B.代表了美国的立场

C.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实质D.忽略了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区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主义革命.从材料"那么多中国人支持是因为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可以看出,中国人支持是因为中国代表人民利益,这也是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故C正确.

3.(2016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6题)1940年,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一文中写到:"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上述材料描写的是

A.农民获得选举权B.美国推动中国选举

C.边区政府的选举D.中国发达的政体

【答案】C

【解析】考察抗日战争中的建设从时间"1940"判断属于抗日战争时期,"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反映的是选举的情况,选举也是以人们的意志为主,故只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建设情况.故答案为C.

4.(2016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4题)"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

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判断能力,从"母亲叫儿打东洋"的信息可排除B项,"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等信息可以排除A项东北地区的抗战和D项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本题选C项,歌曲是着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在太行山上》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等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解析】根据材料"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平型关战役

【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理解,①②③项在材料中都有体现,第④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从的立场出发,所坚持的必定是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7.(2016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4题)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答案】D

【解析】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

【解析】本题考查了1927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1937年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革命特点,根据所学,第①项中国革命的性质在这一时期没有变化,都属于新主义革命.第②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化为中日民族矛盾,第③项党的政治斗争策略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变化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蒋抗日",第④项党的中心任务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发展为抗日斗争.据此本题选B项.

9.(2016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8题)图5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同盟"指的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图5

D."34.9.2"指的是1934年9月2日

【答案】D

【解析】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理解能力.从图片中的旗帜,并结合二战相关知识可知,ABC说法是正确的,D项错误,34,92是指民国34年,而不是1934年.


10.(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6题)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这表明

①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②《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③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④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题干中的时间"1938年3月"可知当时正值抗战的第一阶段,此时,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从材料中"一致为国效命"等信息即可证明,故①正确.从材料中国民政府对抗战方针的认识可知②,④都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③.故选C.

11.(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0题)陈真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战争一旦结束,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公营事业人员也好,都纷纷转向到收复区的敌产的接收上.等天津的四百家工厂,就是被这些部会和局均分了事".材料说明的是

A.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重新萧条B.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体制

C.抗战后国民党经济接收的情况D.建国初期民族工业的改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主义革命.从材料"战争一旦结束"以及"收复区"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指抗日战争结束后的情况.

12.(2016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7题)下图是陕甘宁边区1941—1943年安置难民情况统计.这一时期难民大量迁往边区的原因是

图5

①日本侵华,加紧掠夺沦陷区资源②国比党的腐败统治

③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感召④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难民迁入主要与日本侵华,国统区的统治和边区的建设有关.

【解析】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亡国灭种","民族自觉史"等可判断选择C项.

14.(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6题)新华社国际时评"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016年2月)23日再度表示,不会撤回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等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是中国人民最为沉痛的近当代历史记忆之一,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而河村竟然声称'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等这种言论有多么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下列材料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A.日本政府仍否认南京大屠杀B.大屠杀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之中

C.国际社会早已认定这一罪行D.是中国人民最为沉痛的记忆之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这一知识点,抗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15.(2016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31题)图7这幅漫画是着名漫画家沈同衡于1938年创作的《"武运"岂能长久》,画中描写日本家庭一一老一小爷孙二人.老爷爷愁眉苦脸地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等"这幅一画说明

A.中日人民都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B.日本人民极力抵制政府侵略中国

C.中国人民争取日本人民的支持

D.日本人民反对日本的征兵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信息可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日本家庭亦饱受战争之苦.这说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战争,不但给中国人民,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深深地痛苦,中日人民都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故选A.

16.(2016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35题)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①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②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甘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己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

A.延安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B.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C.两则史料都可信D.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朱德,彭德怀是抗战时期八路指挥,副总指挥,他们更接近前线,从材料信息看,朱德,彭德怀电对战役做了更加详尽的叙述,即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故选B.

17.(2016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1题)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闻天曾指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同时面对太多的敌人,等最不应该的就是两个拳头去打人,要知道,打倒一切是小孩子的幻想,结果是被一切打倒."张闻天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巩固工农联盟B.开展武装斗争C.争取进步力量D.建立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考查中国的统一战线政策.把握时间信息20世纪30年代,可知此时工农武装割据已经发展壮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反蒋与抗日,CD两项的意思相近,但相对与D项,C项更加准确.

18.(2016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4题)美国着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等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

【解析】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动员一百多个团再华北地区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第44页(共44页)

zxls.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

图7

图7

图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