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河北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92 浏览:82575

年度2016级别校级子课题

开题报告

学科分类:语文

课题名称: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及背诵量的行动研究

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宝城小学五年级语文组

申报日期:2016年月被共青团广东省委评为推广古诗文优秀个人团省委每年派往香港进行"国学文化教育交流"的骨干教师陈琴我们现在提倡大量阅读,可是却不敢提大量记诵,大量素读.翻阅千万卷,却没有读破半本书,结果依然是胸无半点墨.所以,我们要明确一个清晰的概念:阅读跟素读不可等量齐观.阅读的积累和素读的积累是不一样的.素读积累更以背诵为目的旧时学子的劳于读书,不似今天偶然地,随意地翻看般地读,是唱,是背,是劳于诵,也是劳于记,在肚子里扎扎实实地装下了大量的文字,将典范文章的行文立意之法揣摩个透,被视为兵卫的辞采章句早已烂熟于心,可信手拈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破字就是让书中的文字烂熟于心.这些文字成了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文化酵母,到了一定时期就酿出芳香无比的醇酒了.并且,这样的酵母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植入方能事半功倍.宋大学士苏轼背《汉书》如数家珍,现代作家茅盾背《红楼梦》一字不差,现代文学家巴金把《古文观止》篇篇背熟,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背诵的功夫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巨匠.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在现代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中更凸现出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A,多读,多写,多背,多练是小学语文学习的规律——

B,"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趣味,它是经典的语文,它让孩子在记忆力黄金阶段积累大量千古美文,经典佳作,它是文化的语文,它是孩子的稚嫩的心灵中播下文化的种子,它是"慢"的语文,它不求一步到位,要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去体味,去消化,去品悟,它是基础语文,要为孩子一生奠定厚实的基本功.

C,小学语文除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之外,还应有三个大的板块内容

第一板块是国学经典.第二板块是诗歌经典,第三板块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起始阶段读什么太重要了,这是人生底色上画的底色,这是种子文化,种子知识.

D,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下经典文化,必将收获经典文化.

7,深圳市语文教研员赵志祥老师说:一个老师,如果能让孩子积累大量的古典诗词,那将是功德无量的事,是积德的事.

三、研究的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及背诵这些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篇目或段落,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着,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着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实践.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及记诵量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因此,选择这样的问题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从师资状况上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均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有较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邱本芳老师睿智敢为,李秀容老师认真勤恳,方倩老师勤奋上进,郭秦冰老师踏实善思,王萍老师有创新精神.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我们这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研究队伍,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2,为了使课题科学地研究,我们将抓住学校聘请专家定期举办讲座之机,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及同行的言论及着作可为我们所参考学习.努力使此课题按计划分布实施,定期总结.

3,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课题组成员初定每月活动不少于一次.

五、课题的界定

学生阅读分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课外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本内容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里的背诵,也是指教科书上要求背诵及必背古诗词七十首外的背诵,是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步进行的背诵,其背诵的内容为课外读物中经典及精彩的篇段.

六、研究对象及其读背现状

五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以及自主阅读的能力,很强的记诵能力,但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读背现状堪忧:

(一)读背量少.

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20分钟以下的占55%,每天能坚持读半小时以上的只占6%左右,约有15%的学生几乎未读,更惶论课外背诵了.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

1.学生本身存在惰性,不愿读背.

2.家庭重视不够.调查的结果显示:家长有目的地帮助子女搞好课外阅读者仅占10%,家长重视子女的课外阅读情况的仅达三成多.要求或指导孩子进行课外背诵的,竟不到2%.

⒊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抢占,学生课余大多时间迷恋网络,游戏,电视节目.

⒋学生的作业负担仍偏重,能够用于课外读背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家长又另开"小灶",复习期间尤为严重.

(二)读背的种类单一

从调查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以消遣类的连环画,卡通漫画类和童话,民间故事,教辅书为主,占了70%.能主动配合教材进度及教材内容自觉进行阅读者略少,只占30%.书籍内容单一,阅读面较为狭窄,档次不高.尤其是双休日,对阅读还是显得比较随意,消极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⒈消遣类书籍和童话故事适合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儿童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⒉家长在平时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很少主动为孩子推荐好的书目,孩子无辨别书籍好坏的能力.

同时,学生的背诵仅于老师要求的课内篇目,除此外,便是古诗.况且我们学校已要求学生在四年级前将七十首古诗词背诵完,到五年级时所背内容便更为有限了.

(三)阅读习惯有待加强

本次问卷调查有2道题涉及学生的阅读习惯,从结果分析来看,约30%的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认真阅读并摘抄好词佳句,主动与同学,家长或老师交流读书心得,少部分学生能坚持写读后感.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本书拿到手,不知道如何读,对课外书的阅读随意翻翻者居多.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四)读背指导不够

读书氛围很重要.本次有7道题涉及到此方面:你有自己的书房吗你父母是否支持你看课外书父母平时在家看书吗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太理想.有自己书房的只占三分之一,很支持孩子读课外书的家长不到35%,有少部分家长持不太理解甚至反对的态度.父母平时在家看书的很少,不到10%.同时,老师对学生的课外读背指导依然不够,有但极少专门的读外读背指导及交流课.

七,研究的目标

1,探索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让朗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3,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4,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6,探索出一套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模式.

7,一年后每个学生至少达到4000字的课外背诵量.

8,整理出适合五年级学生背诵的课外内容.

八,研究的措施

(一)确立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如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等.

(二)确立课外阅读及背诵的内容

阅读内容:

1,教材补充类:

《恰同学少年》《城南旧事》《传》《诗词25首》《昆虫记》

2,必读经典类:

《成功全书》《森林报》,《城南旧事》,《鲁滨孙漂流记》,《中国儿童阅读文库》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童年》,《水浒传》,《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三国演义》,《西游记》,《中外名人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传说》,《冰心诗选》,《成语故事》,《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增广贤文》,《读对联学古文》

3,自由选择类

背诵内容:

《三字经》,《增广贤文》,《读对联学古文》及其他篇目中精彩片段等

(三)重视对学生读背兴趣的培养,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及背诵活动.

如朗诵比赛,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进行"成语接龙大交锋",成语故事绘画比赛,知识小竞赛,作文比赛等等.

(四)建立学生课外读背能力及习惯的评价方法

课外阅读的指导,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形成阅读的习惯.除了上好每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关键是在课外做好阅读的检查,并激励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同时,将课外背诵一并纳入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中.

九,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思考,了解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思考采取怎样的措施.

2.调查法:通过观察调查,了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以及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并辅以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根据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十,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9-2016.11

分析本年级学生的综合水平现状,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教材为点,开拓课外阅读多种渠道,听说读写背有机结合,扩大课外阅读及背诵量.

(二)实施阶段:2016.11-2016.6

在征求本教研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做到三明确,一落实.三明确:1,明确学生阅读及背诵要求.(1)从量上明确读书时间.(2)要求学生做到有阅读记录.(3)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2,明确课外读物及背诵内容.3,明确教师指导要求.课外阅读与课内结合,课外阅读与听说写背结合,课外阅读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结合,认真指导严格要求与激励评价结合.一落实:阅览室落实.确定并保证每班去阅览室的时间.

1,与教研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研究如何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推出了关于综合课,阅读课(讲读课)的导向课各三节,在此基础上上好实践课.

2,重视评价.教研组长对教师的研究工作定期检查,反馈交流.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进行数据统计,对学生阅读笔记经常检查,并将学生课外阅读结果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中》,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3,组织读书节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成果.(课外阅读记录本,单元课外资料集,综合活动课,阅读能力测试,经典诵读等)

4,定期向学生家长进行阶段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的心态,及时调整具体做法,充分调动学生与家长的积极性.

(三)总结阶段:2016.6-2016.7

学期期中,期末召开两次研讨会,推广经验,研讨问题,制定措施.学年末召开课题总结会,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具体分析.

十一,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预设研究形成的策略和方法

1,激趣,乐读

2,明法,会读

3,导书,多读

(二)预设形成的各种成果资料1,总结课题研究的得与失,写出研究论文或是实验报告.

2,征集学生装订成册.

3,收集课题研究的专题课例,音像,图片等资料,分类归档,成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