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43 浏览:155759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弁南中学:赵丹

[内容摘 要]多媒体已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不容易的.如何使之更好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怎样使之为提高教学效率怎么写作,为实现课程目标怎么写作,为促进学生发展怎么写作,我认为应必须冷静地思考以下"四个点",即:出发点是填补传统教学的缺陷,着力点是优化课程内容的训练,制高点是促成有效学习的课堂,落脚点是助推学生素养的发展.

[关 键 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应用困惑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今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有着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处,它能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甚至动画等多种媒体向学生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画面和优美动听的声音,给学生以真实感的功能.但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此,我谈谈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困惑

(一)忽略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那一定是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参与得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课堂气氛活跃,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课堂效率高度的提高.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过分依赖于课件,让课件"统治"课堂,ppt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单一,那么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就会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学生从头至尾只能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屏幕上的图像,却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减少了,师生心灵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淡化了.学生就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简化媒体程序,把握媒体出示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注重情感交流.教师要切忌只顾操作机器,让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应深入学生,贴近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神态,充满鼓励的眼神和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引导学生的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从而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脱离了对文本的品味感悟.

随着不少制作课件的软件如ppt,Aothware,3DMAX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利用互联网上更多的资源来为语文教学怎么写作已成为可能.但如果课堂上教师过度迎合学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就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从而导致学生脱离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品味,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春》,如先放长达10分钟的"春日美景"欣赏,然后又是一首诗,一支曲子,很多幅美丽的图片,把一篇课文分割得七零八落,把学生搞得个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后是对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对文章精巧的构思来不及品味便匆匆下课.上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有收获众所周知,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是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的.课堂上被大量的声像文件充斥,学生怎么有时间和机会从优美的课文中得到浸润呢

再者,如今网上关于一篇课文的视频朗读,音频朗读文件很多,很方便于在课堂上使用,学生有时甚至失去了课堂上的朗读.这种做法是很不足取的.因为失去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文意的领悟,对文境的体验是不深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再怎么先进,也代替不了朗读这种学习语文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合理利用网上资源的同时,也要突出"诵读".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悟文思,文气,培养语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

(三)抑制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多媒体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演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这种固定的教学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

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设定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学生便没有机会通过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阅读感受,一些学生很有创意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也没有机会得到肯定.长此下去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造成思维的单一性.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同时,要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总之,不能把课件制作成呆板的机械的模式,非那么讲不可.从而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奴役.

(四)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然而,许多同学注意的只是音乐和动画,甚至有的同学还要讨论屏幕那些地方怎么好玩,并提醒周围同学注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注意力却分散了.

例如,九年级上《隆中对》,有的老师再上课前,把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固然引起学生的兴趣,热情,但学生只是喜欢看,并没有动脑思考,更没有去结合文本深度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这一新鲜事物,注意把握好它在课堂中应用的尺度,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将之纳入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轨道,而不是被信息技术所吞没.通过探究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才能很好地去教书育人.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与课程教学整合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不得不反思: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好地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努力探索,实践与总结.

我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不仅需要把握好应用的分寸,做到适合而为,适时而入,适可而止,而且更重要的就是要如何去实现让多媒体为提高教学效率怎么写作,为实现课程目标怎么写作,为促进学生发展怎么写作.所以必须冷静地思考以下"四个点":

出发点:填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不同的视角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纯属现代教育技术之一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并非摒弃了传统课堂的存在.说到底,其实它们各自的优势都是其它无可替代的.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就是:它们之间并非水火不容,多媒体的出现只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不足的一面进行了补充而已.


1,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它可以将课文内容由抽象,枯燥变得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无形中被吸引而投入到"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之中,可以将以符号形式呈现的文本命题转化为生动的现实生活问题,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创设愉悦轻松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受到启迪,语言获得积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缩短学生与事物之间的距离,将问题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促使其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等得到发展.

2,多媒体是一种资源平台.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以其速度快,信息流量大的特点成为诸多非书本教材当中最有潜力的网络教材系统.多媒体不仅信息内容丰富,而且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它的这一特性,能让我们的课堂在增加信息容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平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有选择性地增加一些必要的拓展和延伸的内容作补充,那么就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圆明园》,仅凭课文和插图,在毁灭之前那有着"万园之园"称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利用再现情境,运用音乐,语言渲染,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画面,枯燥无味的说教变为优雅生动的示范互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