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75 浏览:81837

关于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与表述的思考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教研室

姓名:戴军

关于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与表述的思考

摘 要: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表述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对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进行了列举及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及其表述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预设,表述的基本过程.

关 键 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变化的程度和结果的具体预设.能够规范的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保证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们倾心于课程理念的实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但比较忽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应是之一课时教学目标不少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是信手拈来,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比较客观,具有广泛性,是供教师参考的,但它不是圣旨.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事物的感受程度,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风格等是不同的,对学生达成目标的设计也应该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能力,生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他人"经验".况且,精心拟定教学目标,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教师应务必树立目标意识,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并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由于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不清,导致目标中的行为主体错位

在众多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中出现诸如"使学生等","让学生等","培养学生等","提高学生等"之类的行为描述,甚至一些比较权威的教学期刊上所发表的教学设计中也是如此,比如《物理教学》2016年第2期所刊登的一篇教学设计,在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中即出现"通过对托里拆里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话语.这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思考,仍然是围绕着教师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样教,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的.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方案时用的"教学目标"这一概念,与以往我们所惯用的"教学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一,教学目的是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行为目标或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时都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并不是学习行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在教学设计中,大量存在把课时教学目标写成课程目标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表面上写得很华美,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其中不少教学目标根本无在具教学过程中落实使得教学目标空泛不实.受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从学科的角度规定人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或章的目标,并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理解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终了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的结果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理解杠杆的目标陈述,可以描述成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能举出三种生活中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能写出杠杆实例中的力臂和力的关系式等行为目标,以证明学生确实已理解杠杆的原理.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据此,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总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逐条表述,有疏漏.知识与技能

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通过学生讨论,说明交换机的作用,

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应该说其愿望是好的,相互割裂,独立存在,在用这些目标教学时,往往要找搭配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的阶段安排与教材等课程资源的特点,尽管课程目标是从三个维度陈述,其实质是一个互相渗透水融的统一体,而不是一个各自分立强行捆绑的联合体.一方面知识,技能的获得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基础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果不能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素质培养协调起来抛开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就会变成机械的训练和记忆这样基础教育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或适得其反.另一方面,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技能的获得为依托与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统一起来才能落到实处离开知识技能的获得来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只能流于空谈.教学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能只凭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定,而应有所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确定学段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把教学要完成的基本任务规定为课程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进一步细化因此,课时目标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加以全面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能在中找到依据.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要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价值取向,合理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落实课标中相应的目标要求.

学是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学.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也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我们制订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其中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否则,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课程标准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含义明确的动词如辨别,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领会"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第页在""中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知识技能目标目标动词,可作为教师时的参考.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对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手册",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说出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5分钟内,能做完等",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等要点".

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三分钟内完成",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无误",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0%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接触,所以对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在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本节:摩擦力,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后,要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一"知识与技能"是怎样获得的,需要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最后,根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于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依据课标的要求,"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属于了解水平,应该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在实验控制变量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归纳结论感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必须指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融入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经验积累,才会使课堂在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灵性的生成.

贾军让教学目标可观察测量中国教育报2016.3.13

[9]田海霞.给课程改革中的物理老师的建议.物理教学,2016.7

[10]桑嫣.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的制订.物理教学,2006.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