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文,中国教育技术文小学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80 浏览:74249

达州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大赛

浅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渗透达川新达小学陈梅

内容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走进了中小学课堂,而德育教育又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衔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要素,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标准的人,成为了学校教育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增加了德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难度,但另一方面又为德育的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的思考,提升我们德育教育的渠道和实效,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面对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构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德育工作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

关 键 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育引导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普及和发展,它已成为一种推动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学习载体,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而德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到传统德育教育的影响下,如何把德育改革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促进德育创新,将符合时怎么发表展的社会规范,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在中小学技术课堂上开展起来,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德育研究课题.


教师要转变和更新德育教育观念和思路,提高渗透德育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是有效实施德育的前提和基础.这是由于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走向德育现代化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而对于作为德育教育实施者的老师来说,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媒体,全方位,多渠道的把德育内容融入到网络中去,以德育为己任,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引导学生在实现自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育人的双重目的.

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中的渗透,还需要老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等,这对学生会产生一种导向作用.只有老师具备了专业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素养,才能在行动中正确地给学生树立榜样和道德模范,从而正确地寻找到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提高渗透德育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德育应是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有机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传统的德育教育也不例外,一方面传统的德育方式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它在教育和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情操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现在所暴露出的不足,即在当今高度普及的网络化时代面前,简单的传统说教方式却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已无法适应在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要求.具体的表现在中小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采取了抵触情绪,学生对摆事实,讲道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充耳不闻.加之这种教育的成效又不十分显着,持续发挥的影响相对较短.因而,要改变传统德育的不利环境等诸多因素,提升教育感染作用和教学效果,就必须将传统德育教育的优势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寻找它们最佳结合点,以达到对学生的最好效果.而这种结合突出表现在发挥两者的优势,既不盲从于网络数字教育,也不拘泥于传统教育,将严谨,认真的传统教育和符合时怎么发表展和变革的信息技术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共存互补,共同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他们的德育教育功效.

充分利用课堂媒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不受制于某一环境和特定的具体课堂.作为德育工作者,不能片面地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专职德育部门和班主任的事情.它应该是全体老师的责任,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各课堂,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大家知道现代教育技术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娱乐性的双重功效,学生更乐于学习,它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教师应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之中,备好每一堂课,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德育闪光点,落实好德育渗透的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上机习惯和操作流程,防止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随意地打开电脑和点击不良网站.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团结协作.

然而,我们又应看到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也充斥着各种不健康,不科学的信息.这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会带来消极影响,导致中小学生存在诸多的困惑,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远离网络上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信息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各学科课堂之中.在现代技术和网络环境下,老师应鼓励学生在不违背道德与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探索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当然,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有机的渗透德育.把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网上自律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让青少年在网络社会里面应具备的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不乱闯禁区和浏览不良信息等,做到逐步提高自律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终塑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下的道德人格.

善于从信息技术教学中寻找渗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和契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充分说明了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下,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向和必要性,以及如何从教学中寻找有利时机和切入点来提高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素材和教育点,在知识讲授与技能的训练中,让学生看到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培养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同时,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把友爱教育,亲情教育,团结协作教育等中华传统道德教育,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去.

第二,在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作用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学校,多媒体教学早已走进课堂.它以动态的,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图像,把传统课堂无法难以表现的,抽象的微观事物再现于课堂.这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老师可以借助于这种方式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勤劳善良的人民,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当代竞争意识,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之中.

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找准时机.通过联系生活,结合教学.把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校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如团队活动,少先队活动,志愿者活动,"五四"青年和"六一"节等主题活动,以通过制作多媒体宣传片,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和图片等不同形式有机联系起来,使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和规范行为

学生在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学习下,能够独立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是非观念不强,容易被诱惑,好奇心强,心智不成熟,个体性格的差异等特点.他们在抵御网络负面的东西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老师要了解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把握好这一群体中的个体心理特点和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就成为规范他们网上行为和抵挡不良信息的一道天然防线,那如何去操作呢我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聊天室,变堵为导.其次,教会他们在浏览网上大量信息时应具备的方法和技巧,避开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干扰,识别网上诈骗,明白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辨别力和免疫力.再次,要让学生在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时,懂得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它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渗透性很强,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强调规则和美德,使信息技术为学生真正所用.

总之,要使德育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拓展自己的视野,切实提高自身素养,努力钻研业务,深入掌握教材的德育内涵,才能将德育教育自然而巧妙地引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去,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德育使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1】方芳.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及传统教学的再认识,中国电化教育,2001.(7)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Z]

【3】范孔明.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德育渗透教育中国电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