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90 浏览:93011

阅读窥秘-----你的阅读怎么来的

今天,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关于阅读的帖子,直接引发我的兴趣,记得一段时间前看见过相关的内容,只是没有自己亲自尝试过.联想到我们的阅读,可谓是无时无处,所以,我决定在班上进行一次关于阅读情况的摸底.

我的指令:大家找出自己手边的课外读物,自由的阅读30分钟.(我以前也进行过这样的训练,每个周的一个晚自习,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看作文书,一节课我的要求是最多2篇,要写鉴赏文字的,然后,课前五分钟的交流时间,就有学生分享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立即就进入了状态.像以前一样,准备写鉴赏文字.)

指令二这次不写鉴赏文字了,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的想一下自己读书的过程,就是反观现在你在看什么,怎么看的.

最后十五分钟,我接着这样要求:

指令三按照我的顺序写我们的阅读历程

1,今天,我读了(),感觉()(可以是与你的感觉相匹配的词语,什么开心之类的,或者甚至是无聊之类的都行.我的想法是要一个真的情况.)(学生都笑了.)

2,我先(),然后(),再().

3,写上印象两个字.现在,请大家写下这篇文章在你心中留下的印象.可以是字词,段落,修辞,或者是你的感受.

4,加深印象.继续对你前面的印象加工.可以是续写,想象等.

一聂功嘉

今天,我读了《羊肉泡馍》,感觉饥饿,开心,激动.

我先看的是题目,因为题目关于吃的对我很有吸引力.然后,就特别仔细的从第二段到最后一段都是关于"羊肉泡馍"的馍的掰法与制作,羊肉汤的制作,泡法到泡馍用的"海口大碗"的过程.再想的是我以后走出大山一定要尝尝这人间美味!

印象:口水直流,一碗接一碗,有想吃几碗的冲动.勾人食欲

学生读的原作:《中国中学生新作文大全》,厚厚的一大本,学生翻在92页.这是一篇说明文.全文七段,一段是导入,用西安的风景名胜导入到"羊肉泡馍".第二段介绍馍,3段介绍汤,4段介绍泡法,5段讲"形式",海口大碗,6段讲渊源,7段讲的是馍的精制讲究与粗糙大碗和西安人的人文结合.

对比反思:学生看的时候,是没有文体意识的.联想到我们的阅读与做题的过程,他们坦言都是一遍文章看下来,直接结合课后的习题做的,没有考虑其他的因素.

说明文我们到底该看什么.有效的信息在学生脑海里有什么样的体现这个学生能找到文章相似度检测绍的重点.对于文章最后一段的升华明显选择了忽视.这样的情况算是看"懂"了文章吗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坦言对吃的感兴趣,最后也有自己的展望.希望走出大山,是不是可以异化为一种简单的理想.其实,理想可以这样简单,付出有动力,达到有保障,是不是奋斗的历程更充实.

二楚玉丽

今天,我读了淡然从心,偏执有道.感觉很感伤,文章讲述的是一位空巢老人与自己孙子共度一个中午的时光.

我先翻到的就是这篇文章,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有些诧异,"心"与"道"会有什么联系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然后抱着对这个问题的疑问去读这篇文章.看完这篇文章后,再分析了它的结构,觉得很有意思.

印象:有时候,窗外看到的不只是沿途的风景.

加深印象:(没有写)

学生看的原作:2016《高考满分作文大全》63页.《淡然从心,偏执有道》,山东考生写的.文章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讲述的是"我"到外婆家去看她并和她交流的一个过程.原来老师的点评是这样的:好作文的典型特征都是真实自然,把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感用最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文章就能感动别人.评卷老师认为,这是一篇真情四溢的记叙文,读来令人感动美好.文章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极为朴实地讲述了我去外婆家的经历,通过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心存牵挂,寂寞淡然的老人.文章读起来情感真挚,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我看后的印象是文章很朴实,验证四字考语:情真意切.外婆对我的到来充满期待,好吃的一大桌,到车站接我,到家了许多的问题.看见孙子要做作业,就"欲言又止",孤独的样子让人唏嘘.对子女的期盼,成为老人心中的隐痛.祖孙俩终于有了讲故事的"奢侈"的表现,最后,自己却要走了.一个开篇的"别",真的让人觉得外婆说的"盼"是那样的真切.所以,作者说自己周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世界.外婆用豁达送走我,她懂得取舍.

反思:记叙文现在成为高中生的软肋.像样的记叙文更是少之又少.怎样看怎样写感情在哪里细节怎么体现也许本文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看完了,分析了文章的结构,是难能可贵的.文章的结构的确优美.因为文章的语言真的朴实.

印象是窗外看到的不只是沿途的风景.其实,原文是这样写的:"有时候,窗外看到的不一定是沿途灯火阑珊的风景,也许是一个你最在乎的人或者是一个非常在乎你的人."但是,学生的印象集中这一句话,说明找到了情感的升华点.叙议结合的高度体现出来了.

加深印象没有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016-9-13

三王柏洁

今天,我读了《善良的价值》,感觉受益匪浅.

我先读了题目,题目简洁明了,中心明确,然后读了内容,内容丰富流畅,行文优美,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主题,所选材料新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再反过头来又读了一遍,让我体会到作者深深的感悟.

印象:1,文章中有句话,"兜售虚检测,出卖良知"

加深:让我感受到作者用的反面的事例论证.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加深:让我感受到作者引用俗语让我们体味善良的价值.

学生看的原作:2016《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是一篇二类文上,分数49分,题目是《善良的价值》.文章以"人之初,性本善"开篇,接着用三个并列的段落论述:一是施以小善,保全全村财产.二是施以小善,点燃生存的希望.三是施以小善,获得更多的回报.最后两个段落联系实际及总结.

这是全国卷2016年的题目,是一则材料作文.

反思:本篇文章作为高考作文,立意准确,首尾呼应,材料是很典型的,有中外对比,而且做到了厚今薄古,符合我们的作文要求.应该说,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感受是很深的.但是,学生的印象却是几句话,而不是我想的材料.

至于怎么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什么,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四赵怡凡

今天,我读了《穷人的亲情不贫穷》,感觉亲情不分贫穷(富).

我先大概的了解文章内容,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然后才仔细的领略,再分析文章与实际相结合,感觉所谓亲情大爱不分贫富,它源于亲人之间真正的关心与感动,它的价值不能用财富来衡量.

亲情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他可以来自富人,也可以来自穷人,因为真正的亲情不分贫富.

学生看的原作:这是一本没有了封面的书,从侧面可以看见,原来是初中生优秀作文.属于记事类的.文章比较长,我看完了,还是很感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在过年的时候看见的一幕.汨罗的一个小村庄里,很贫穷的样子,下大雪后的我想写鞭炮,于是徒步4里路到小镇上,在杂货店里看见了这对父女,是流浪的盲人.想写两双袜子,可是只有零零碎碎的加起来的三元钱.写了一双袜子后,父亲亲自给女儿穿,女儿却只穿一只,她想把另一只给她的爸爸.杂货店老板这个时候,表示他们给的钱可以写两双,又给了他们一双,两个人都有了.最后,作者的沉醉在这温馨的画面中.

反思:这个文章很简单,很感人.从记叙的角度是很好理解和鉴赏的.然而,学生明显没有这样进行.他想的是故事,因为内容有意思,所以,就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