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文翻译广东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50 浏览:118282

苏州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6]17号],我校被列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建筑学,土木工程和环境工程等3个专业列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试点学科专业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授和业界专家组成,负责培养计划重大事项的决策,校企之间的高层沟通和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负责制定统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制订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招生方式,学籍管理,推免方式,质量管理,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基建设,企业教师聘用,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等工作,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落实.承担试点任务学院设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组,由学院院长,主管本科的副院长,资深教授和企业专家组成.项目组负责组织实施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企业的聘任和管理,以及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和先进技术资料作为培养条件,确保在学生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效果.从201年起,全面推进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措施,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将对试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体制机制,配套政策进行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专业开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班每年招收0-40名学生,采取综合考核和滚动制管理.专业开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班.学生选拔采取从生中选拔形式.验班学生的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另外,学校还对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企业学习经历,毕业环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各项改革举措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在项目执行的一年中,学校进一步落实了管理机制.201年,学校安排了万元经费,201年安排万元经费,用于支持方案的实施.同时,学校还在学籍管理,部门间协调上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在过去1年中,实验班配备了导师和班主任,较好地完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落实工作.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加强主动怎么写作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怎么写作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怎么写作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造就高素质,应用型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

(2)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借鉴国内外各类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以学校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成果为基础,以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及与企业长期合作办学的经历为保障,形成以完整宽泛的理论课程体系等为课堂教学支撑模块,以长效规模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教学实验平台等为实践教学支撑模块,以创新实训基地和主要由学生参加的创新项目等为创新训练支撑模块,以校内外各类学科竞赛,跨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由企业人员指导毕业设计等为交流合作支撑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

土木学院高度重视,组织了由校内外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的方案专家组,在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培养模式和经验,吸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打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认真规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此外,还从组织管理,学生选拔,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学籍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实施卓越计划进行了详细规划,最终形成了专业培养方案.于20年底提交教育部审核并获得通过.

(3)系统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行业标准把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按照矩阵对应的方式落实到各个课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深入改革.

为实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和希望达到的目的,我们对作为专业主干的"结构设计类课程","工程施工类课程"及"工程运行管理类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强调课程内容贴近工程实际,理论内容要围绕着工程展开,删减过于繁琐的理论推导,增加工程实例的介绍,从而有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三.

(4)全面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

土木工程学院针对卓越计划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案例教学等方式,从而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授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的改革措施包括:

,促进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老师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去探究问题,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机会,

压缩课学时,给学生留出更充分的课余时间,以便自主学习参加更多创新实践,

通过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创新活动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务实,灵活,应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还可以利用暑期学校等时段灵活安排实习教学创新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训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

2,建筑学专业

(1)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以创新应用型建筑师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际工程为背景,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设计实践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建筑技术科学知识,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设计,室内设计及基本原理,了解与建筑学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综合能力的职业建筑师以及具有多种相关职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设计主干课程建筑论,建筑技术,表达,实践等课程贯穿不断线,设计主干课程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能力能力建筑设计相关知识建筑师执业知识依据社会对人才,按照强,实践面向的,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在第6学期开始根据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和学生志愿按,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四个专业方向培养,方向重点依靠毕业环节强化各方向的培养特色

(3)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工程和管理名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互动教学机制和平台的建设,通过选择性双语教学,实地调研,综合实验实践等教学方法的建立,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10%~15%的课时,聘请工程专家开展教学活动.

以""(全程式专业学习指导)为主线,由导师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资源网络平台,现代化教学手段

组建了"工程力学","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道路桥梁工程"和"岩土工程"等6个教学团队,一方面,通过团队有针对性组织教学研讨,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通关交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专业教师,实验人员的进修科研,选派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引进1位具有海外教育教学背景的"江苏省特聘教授",通过他的工作,一方面带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其各类科研生产项目,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训练.

(2)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已聘请7家企业的15位企业总工或技术负责人作为卓越计划实施的企业专职教师,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参与,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学校工程实践教学的资源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与他们共同进行的培养方案研讨和论证以及共同开展科研活动,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大学本科教学的要求和规律,使其更快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制定了"企业教师的聘用管理办法".

2,建筑学专业

(1)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为了继续发扬我校注重实践,注重工程锻炼的特点,注重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运用轮岗制度等培养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第二,对新引进师资注重执业资格能力的考核,将是否具备执业注册资格作为引进人才的重要条件.

(2)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坚持扩大企业教授队伍,凡具有高级职称同时具备执业注册资格的本地设计企业专家在晋升正高级职称后即由学校聘为教授.同时增加层次,聘请部分高水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本地企业专家为院聘教授.目前企业教师从原有的7人扩大到20人,均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实践水平.

3,环境工程专业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聘请具有工程实践与管理,创新创业,工程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同时,每年从共建设计单位或企业聘请数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并建立企业导师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怎么写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对其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保证高水平专,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学院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至实践训练,实行跟班轮岗制,接触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各部门及岗位的工作流程及主要职责等,丰富年轻教师的工作经验,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积极推进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梯队.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或.选聘了苏州高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陈长林总工(兼副总经理),无锡排水公司总工李激教授级高工,苏州市环科所所长杨继德高工等一批本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教授,为本科生进行授课和设计指导.《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核心专业课程实现了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联合授课.

六、校企合作

1,土木工程专业

自2005年,学校在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与相关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提升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先后与,,,,,,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专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

目前学校已于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成立了江苏省级"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已共同开展了所有实习环节和部分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的申报也已通过专家论证,通过以往的积累,目前已拥有9个长期稳定的,管理规范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

与相关企业共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协商,目前已明确了企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和标准,共同制定了企业培养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培养方案.方案明确了企业课程学习,实践学习的名称,学时,学分及时间安排.

2,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在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多个教学环节中,强调多种合作方式的校企联合教学.一,"走出去",学生在企业完成部分设计课,毕业设计等环节,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院)方建筑师共同担任,这种"就业直通车"式的企业培养组织方式,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二,"请进来",聘请企业的导师进行学校,参与设计课(以高年级设计课为主体)及相关课程(如建筑师职业教育,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概论等)的教学.三,聘请企业教师,参与设计课的大评图等重要环节,对教学成果实施多维度检验.四,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的研讨,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并直接参加部分课程的教学,如四年级的建筑设计的综合设计课题和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概论等.

以卓越培养为目标,一方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强化实习基地的制度和管理建设,另一方面加大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强调合作教学的规范化.

制定了较为详尽的企业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案,通过双向选择确定进入企业学生名单,每届大约20-25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实施过程实行双导师制,全面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活动和工程实践活动,企业建筑师全程指导,校内老师巡回指导联系(每月),学生全面参与企业设计项目的设计讨论,协调与修改,独立设计小型项目或分组设计大型公共建筑,培养效果良好.

3,环境工程专业

学院在加强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根据行业要求,大力实施校企联盟战略,积极推进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战略合作关系.在企业建立多个长期稳定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在知名企业加快建立一批产学研实训基地和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6年与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科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洁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参加了教育部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基地,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清华大学2016年国际工程教育学术工作坊"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功经验和操作模式.

自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学校自上而下统一了对工程教育的认识,加深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教育工作者对现有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使新构建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更科学,更有针对性,通过与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使学校拓宽了办学思路,扩大了办学资源,丰富了办学形式,由于有企业的参与,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受的企业的认可,社会的欢迎.通过对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相关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及专业规范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规范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参与积极性问题,企业没有立即生效的利益,没有相应的机制制约,同时还要投入相应的人员和精力.要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二是学校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牵扯到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方面.

2,今后工作推进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要形成学校与实施卓越计划相配套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使卓越计划的实施有政策保障,积极主动地扩大,加深与企业的合作,从企业发展着想,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构建卓越计划实施的有效环境.

3,对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1)建议国家出台具有实效的优惠政策,鼓励知名大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

(2)教育部与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有统一的部署,合力共同推进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

(3)加大对卓越计划专项经费的投入.

苏州科技学院

2016年1月28日

1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