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题目山东省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57 浏览:93744

2016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评析

2016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后,引起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对试卷的评价,五彩纷呈.

本人细致研读了试卷,在阅卷场上,也与阅卷教师交换了对试卷的看法.本人认为:

保持了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稳定,减轻了师生的负担与压力.

考查的知识点涉及面比较广,覆盖率比较高.

阅读理解考查能按照阅读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设制.

设题的难度恰当,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正如大家所承认的,命题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试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本着学习,借鉴,研究之心,以揣度之心,形成本评析,只是一人之言.其中必定有许多不当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让我继续研究,修改.

第I卷选择题(20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弥漫(ní)轩榭(xuān)B.绮丽(qǐ)抽噎(yī)

C.徘徊(huí)倔强(jiànɡ)D.狡黠(xiá)残垣(yuán)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栽途的寒冬.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等

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由于"用工荒",那家工厂又在大门口贴出了招工启示.

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

①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②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

③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渡过中止顾名思义B.渡过终止望文生义

C.度过终止顾包思义D.度过中止望文生义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他却决心要走下去,走到那光辉的终点.

B.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C.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②可以让我们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

③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

④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⑤这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A.④⑤②③①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③②④D.④①⑤②③

【评析】

基础知识设五题,考点分别为:语音,错别字,词语,病句,语序.答案分别是D,B,C,B,A.

第1题:

语音选择的材料都出自教材,且都是学生常读错的字音.选材较为典型,也考虑方言区学生的特点,没有出现卷舌音和前后鼻音.

第2题:

考查错别字,选项ABC材料的材料出自课文,"风雪栽图""惊惶失错""启示"都为同音错误.不过C项"启示"在前两年的中考试卷考过,今年再考,有些值得商榷.

第3题:

考查词语的运用,选词有典型性,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第4题:

考查语病.A项属关联词语错误,C项属无主句,D项属前后搭配不当.

第5题:

考查语序.题干的表述欠规范,语序排列,重在语意连贯,如果不强调语意连贯,没什么正确不正确.本题的材料从网上可查到出处.为:wise99..原文题目是《学会爱我们自己,才能懂得爱这个世界》,更新时间2006年9月16日.试卷材料节选该文的最后两段,并作修改.原文是: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义.

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原文语意连贯,中心明确,围绕"学会爱自己",阐述对"学会爱自己"的理解,采用总——分——总的阐述方式.修改之后,把原本清晰的思路,连贯的语意变得模糊,特别是去掉关联词语后,有些句子就变得模棱两可.按答案A,"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这"指代的是"学会爱自己"."这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指代的是"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一句话.两个不同指代内容"这"连在一起,有违语言规范.②③句为两个并列句,原文关联词将两句的语序先后,语意轻重清楚地连在一起,去掉关联词后,②③句就难以明确先后.虽然所生命是灵魂的寄托,然而,难道就不能让人把生命看得比灵魂还重要吗.如果依命题者的阐述思路,C项也不失为可商量的正确答案.看"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这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总——分——总的阐述思路非常清晰.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隆中对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6.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B.遂用猖獗(凶猛而放肆)

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评析】考点为文言实词.答案为B.选项词语考虑了古汉语词语的多样性.B项古今意义不同,C项名词作状语,D项通检测字.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任重而道远B.环而攻之而不胜

C.日出而林霏开D.足肤皲裂而不知

【评析】考点为文言虚词.答案为D.题干中的"而"表转折,选项的材料选自初中教材四篇文言文,这能较大范围地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知识.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B.君谓计将安出(你认为我的将领应从哪里出兵呢)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确实是天资助将军的原因)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们哪一个敢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

【评析】考点为句子翻译.答案为A.选项的干扰度不大,一看就知道对错.

9.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诸葛亮在对形势前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B.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C.诸葛亮认为,对曹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孙权"不可与争锋".

D.诸葛亮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基础,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定中原.

【评析】考点为理解文章内容.答案为A.A项的错误是"形势前景",这有点考现代汉语词意理解的嫌疑.四个选项全部从诸葛亮的角度设题,显得单一.四个选项没有一项从整体理解内容着眼,全部从局部的语句着手,没有达到阅读考查从整体到局部的命题方式.C项偷换概念,过于明显,干扰不大.更值得商榷的是D项的"劝说",诸葛亮第一次见刘备,对刘备的为人,雄才没有深入的了解,诸葛亮没有"劝说"刘备要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王业基础.诸葛亮只是在暗示刘备荆州,益州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暗示刘备如果要成霸业,一定要先据有荆州,益州.所以"劝说"一词值得商榷.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本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


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呆板,如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只用了一个"善"字.

诸葛亮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推理严密,由近及远,层层递进.

本文选自陈寿的《三国演义》,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作的回答.

【评析】考点为综合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及识记.答案为C.A项从写作手法(详略,正面)设项,错在"侧面".B项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项,错在"简单呆板".D项从文学常识的角度设项,错在《三国演义》.

综合分析第9,10题.遗憾的是,本文作为人物传记,关于人物的形象没有涉及.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1)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2)海内存知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齐王纳谏后"令初下"时情景的语句是:

综合性学习.(5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这些对象曾经触动过你那年轻而敏感的心.班级将开展"我也追'星'"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在以下备选对象中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以及理由.请你踊跃参加.(限80字内)

备选对象:①杨振宁《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②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

【评析】

本题取材化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的材料.教材导语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等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那么,你最崇敬的人物是谁呢他在你心目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你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试题材料中的第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就是化用了教材"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把"崇敬"改为"崇拜",把"名人"改为"对象".

那么,看看"崇敬"与"崇拜"有何语意的区别.

根据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崇敬"词条的解释:推崇敬仰."崇拜"词条解释:钦佩,敬仰.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对"崇敬""崇拜"作了辨析:a)"崇敬"指推崇尊敬,对象一般是人,"崇拜"的程度比"崇敬"重,有时甚至达到过分的,迷信的程度,对象可以是人,神,也可以是某种事物.b)"崇敬"是褒义词,"崇拜"是中性词,现在较多地用于贬义,如"盲目崇拜""崇拜金钱"等.

根据以上分析,在现在语境中,还是用"崇敬"为上.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看法"词条的解释:对人或事物所持的见解."理由"词条的解释:做事情的道理,缘由,依据.

根据试题"在以下备选对象中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以及理由"的要求,学生作答时,应该是对所选对象谈自己的见解,然后用证据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但是,看试卷所附答案示例:

示例一: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领导技术人员成功研制了中国的和氢弹,大大提升了国防力量.他是我崇拜的名人,值得我学习.

示例二: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慷概豪迈,富有献身精神,当大风雨即将来临其他动物胆怯躲避时它却以"胜利的预言家"热情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它是我的崇拜对象.

(评分说明:看法:要准确写出对对象的总体评价2分,理由:能结合课文相关事迹,准确讲述所写对象某一方面内容,有理有据2分,语言表达:能围绕对象作阐述,语言通顺,思路清晰1分)

从答案示例中,可以分析命题者的答题思路:首先对所选对象进行总体评价,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讲述所选对象某一方面内容,最后表明崇拜.这样,看法与理由分离了,观点与材料不能统一.

本题值得商榷的方面:

题干指向不明.答案是从评价的角度答题,题目指向是"看法","看法"比"评价"的外延大.

作为能追的"星",一般是指人,正如教材所指"名人""明星".题干里把富有象征意义的海燕作为"星",让学生去追,这有点带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味道.

所附答案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如示例一,"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两弹"元勋"是对人物的评价."领导技术人员成功研制了中国的和氢弹,大大提升了国防力量"属理由,但这理由粗看像理由,细看不成理由.从观点与材料统一的角度看,应该要写"两弹"对中华民族与中国国防的重要性.同时崇拜邓稼先是因为他成功研究和氢弹,大大提升国防力量,这么空洞的理由么,还是因为邓稼先放弃优越的国外研究条件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还是因为邓稼先克服重重困难,坚忍不拔,最后取得成功呢示例二同理:崇拜海燕,是因为它当大风雨即将来临其他动物胆怯躲避时它却以"胜利的预言家"热情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么几句话,还是因为海燕敢于搏击长空,迎接挑战.

答案语句不通顺.如"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两弹'元勋".既是评价,就应该用判断句,应表述为"邓稼先,是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两弹'元勋".再如"领导技术人员成功研制了中国的和氢弹,大大提升了国防力量",此句是无主句.又如"当大风雨即将来临其他动物胆怯躲避时它却以'胜利的预言家'热情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准确表述是"当大风雨即将来临,其他动物胆怯躲避时,它却以'胜利的预言家'热情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现代文及名着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13至23题.

冬荷

(1)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2)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3)湖,真的死去了吗

(4)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5)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6)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7)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8)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着

(9)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10)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11)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12)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

(13)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14)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15)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16)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6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6年出版有删改)

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3分)

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多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3分)

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2)段.(3分)

苍凉.落寞.好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2016年4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记叙类阅读就以《冬荷》全文为阅读材料,

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的记叙类阅读也以《冬荷》全文为阅读材料,

临沂十八中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记叙类阅读也以《冬荷》全文为阅读材料.

三地的考查题目全部相同,设了四道题,题目如下:

1.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2.赏析文中第二段划线的句子.(4分)

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3.第7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8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4分)

4.请结合文章谈谈冬荷给你的启示.(6分)

三地所附的答案是:

1.①线索作用,按时间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文章层次分明(2分).②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了冬荷的精神(2分).

2.①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化用名句,极力渲染了过去荷叶生长的繁密,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②与当前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下文冬荷给人的震撼(2分).

3.①第⑺段总写荷叶,第⑻段是具体刻画,点面结合,使荷叶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2分).②荷叶干缩破败但坚韧劲道,不惧严寒,勇敢抗争(2分).

4.①在灾难面前,不要回避现实,不要逆来顺受,最好的办法是迎上前去,勇敢面对.(2分)②与他人相拥,携手,共同承受苦难,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2分)③在人生顺境时,要留下未来希望的种子,在挫折,灾难面前要保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梦想.(2分).

最后,看看佛山市中考试卷的题目:

第13题: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

所附答案:①有君子风骨:柔韧有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勇于抗争.②自信恢弘,③合作担当,④富有梦想.(评分说明:上述四个方面任答对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只写"有君子风骨"得1分,写"出淤泥而不染"不得分.)

臆测该题考查的点是通过概括要点达到考查"整体感知"的目的,命题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是对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点"的把握值得商榷."品格"一般指"人的品行格调"或者指"文艺作品的质量,风格."材料中的"冬荷"是物,作者虽对其"传达的思想熔铸了先生的人生感悟,寄予了先生无限期冀."但物与人并没有合二为一.所以,"品格"一词值得商榷,另外,本文的重点不在描写冬荷的"品格",也没有将"冬荷"的品格细分,而是重点在描写冬荷的"君子风骨".文章第(6)段.由荷柄,荷叶,莲蓬的形,色,质引出"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这段是文章正式进入写冬荷的总起段,也是作者有别于别人对荷的认识,是独到的见解,一个"更"字足以说明.

接下来的第⑺段总写荷叶,第⑻段是具体刻画,点面结合,使荷叶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突出荷叶干缩破败但坚韧劲道,不惧严寒,勇敢抗争.在第(8)段和第(9)段之间,删掉的原文是写"莲蓬"将"饱满的莲籽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原文连续三段写了荷叶,荷柄,莲蓬.有了被删掉的描写"莲蓬"一段,试卷中的第(9)段"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才显得顺理成章.经过删改后的材料,没有了"饱满的莲籽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的莲蓬,第(9段)就显得突兀了,语意中断了,连不起来.这是修改后文章经常碰到的难题.

如果从整体感知的角度设题,"君子风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点,可以这样设题:

冬荷的君子风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4题: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多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

本题与山东省潍坊的高考二模语文试题考点一模一样.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冥冥中的"历史惊人的相似",难以辩究.如果单就从题干分析,佛山市中考语文试卷该题的题干表述,显得不伦不类,两个不能形成转折的描写对象,两个不同的概念,用"但"强硬地牵在一起,读来不顺.

山东潍坊高考二模语文试卷的设为"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简洁明了.如果一定要有别于山东潍坊的表述,为免于给人以口舌,也可以这样设计:

文章多次写到太阳,有什么作用

但是,无论题干如何表述,还是难以逃脱干系.有答案为证:

山东潍坊的答案为:①线索作用,按时间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文章层次分明(2分).②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了冬荷的精神(2分).

佛山中考卷该题的答案为:

以太阳为线索(1分),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1分),也为写荷提供了明丽的背景,同时展现冬荷在不同背景下的特点(1分)

第15题: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2)段.

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考察内容为写作技巧.

在百度输入"写作技巧",得出的表述是: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怎么写作."

同时,百度对技巧的介绍是: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综观初中六册教材,"写作技巧"概念在教材中没有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没有出现,这是否有点难为师生,值得思考.

本题在山东潍坊高考二模试卷也出现,山东潍坊的设题是:

①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化用名句,极力渲染了过去荷叶生长的繁密,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②与当前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下文冬荷给人的震撼(2分).

佛山市中考语文试卷所附的答案是:

示例一: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

示例二:写冬湖的苍凉,落寞(1分),为下文写冬荷的顽强作铺垫(1分),也衬托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1分)

示例三:巧妙化用名句,如"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就化用了诗句"早有蜻蜓立上头",(2分)写出了荷湖过去生命的灵动和现在的苍凉,落寞(1分)

比较分析山东潍坊和佛山市的答案,不难得出:

潍坊答案是从渲染,对比的角度赏析该段的,这与题干的要求"赏析"相一致,

佛山市答案是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衬托的角度赏析.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修辞是否属于"写作技巧"范畴,值得商榷.如果是属于"写作技巧"范畴,在分析本段的修辞手法时,就不应该把化用名句独立成为一个得分点.而应该将排比,比喻,化用名句同为一个得分点.更值得商榷的是:本段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16题:第(3)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回答.

所附答案是:湖并没有死去.因为有充满生机的荷,让热的生命醒目着,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1分),它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享受幸福(1分)

在作者心中,湖没有死去.作者从几个角度回答自己的设问:湖里有不逆来顺受,迎难而上残荷,湖中有早已植入湖底泥中的莲籽,孕育着来年的生命(已被删除),湖中有与冰雪搏杀的荷,湖中有铜铸铁打般的荷柄等.

在命题者心中,残荷变成了充满生机.变成了空洞的"让热的生命醒目着"了."它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享受幸福"更是是作者从客观的景象里得出的个人感悟,不是湖没有死的原因.

试卷中第(10)段,湖没有死的原因是:湖里有能够融化冰雪的荷,(这从个体写)湖里有共同抵御冰雪侵蚀的荷(从集体写).

从题干表述看,题干的标点错用.第(3)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回答.引号后的逗号可省去.

第17题: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

本题考查的点应该是语句理解.本题选点比较好.但所附答案稍微粗糙.

答案是:不矛盾."醒着"指的是冬荷正处在遭受风霜雨雪摧残的现实中(2分),"梦正酣"指的是冬荷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生生不息的梦,来年夏天整个湖仍是荷的世界(2分).

其实,"醒着的冬荷"指的是冬荷一刻不停与冰雪抗争.

变暖的地球

(1)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家的房子里,地面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往外冒水.水把房子的地基都泡了.普布原以为是住在湖边的缘故,但是当他们把家搬到离湖更远的地方时,冒水的事情依然发生,对此,即使是村里最年长最有经验的老人也无法解释.

(2)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楚,但青藏高原的确发生着历史记载上从未有的变化:冰川在消融,冻土在解冻,沼泽在滋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地球变暖了.

(3)为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了多个温度测量站,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如今,全球有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能够准确测量出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温度变化.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温度.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4)0.74℃,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温度变化,因为任何一个季节和昼夜的温差都要比它大很多.其实,地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全球温度的细微变化,在全球不同地区,却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变暖轨迹.赤道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并不大.但在北极,50年内平均温度却升高了大约7℃.在南极西南部,50年内升高了大约4℃.青藏高原,30年内升高了近1℃.而在许多海洋地区,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温.地球上的一切其实都相互关联.因此,0.74℃的升温,并非微不足道.它会因为不同地区升温的差异,对地球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5)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17厘米,看起来微小,但它却带来了巨大了影响.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最高海拔只有4米左右,居民住房距离海岸仅1千米左右,海平面上升正在吞噬着他们的家园.2016年,基里巴斯政府表示,将考虑举国搬迁至类似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人工岛屿.

(6)为什么海平面仅仅上升了17厘米,就让人们束手无策呢大海并不总是平静的,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由台风或热带风暴将海水推入海岸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海平面上升会使潮流和波浪增强,从而进一步放大风暴潮的威力.

(7)遭遇这种威胁的不仅仅是岛国,还有广大的沿海国家.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专家推测,到2050年,海平面将比2000年上升30厘米,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一半地区将会被淹没,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8)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50千米以内的沿岸地区.受到威胁的还会有更多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未来,地球变暖或许会使世界版图变成另一番模样.

(选自《走进科学》2016年5期有删改)

简述本文认为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以及地球变暖的影响.(4分)

说明文的语言讲究严密,准确,请从第(7)段划线句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3)

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

请根据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解释普布家地面冒水的原因.(3分)

【评析】

本文原文15000多字,命题者作了大胆的删节.其实《变暖的地球》是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的科教片.影片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缜密的分析,讲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和危害.这是中国首部关于地球变暖的大型科普电影.影片从地球变暖的现象,成因,解决途径等角度,探求了这个全球重大问题.该片2016年获得由电影局,国家音像管理司,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科蕾奖特等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了"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导演柯仲华.本文是导演柯仲华根据纪录片的解说词整理而成.

第18题:

题干表述不规范,所附答案没有遵从原文的严谨性.

题干"简述本文认为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以及地球变暖的影响."严究"简述"一词,是"简要地叙述",就是将繁杂的,琐碎的,头绪较多的事情,抓住要领,线索梳理清楚,化繁为简.本文"科学依据"就那么简单: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74℃.何须简述.

题干"地球变暖的影响",从短语的结构看,"地球变暖"是"影响"的修饰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但由于受题干"以及"的影响,"以及"连接的是并列的词,词语或小句,表示联合关系."以及"所连结的事物,常常前边是主要,后边是次要的.从题干看,前面的"地球变暖的依据"是主要的,后面的"地球变暖的影响"是次要的,但从全文看和答案看,主次不可分.严谨的表述应该是:

说说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和所带来的影响.

或者:

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地球变暖造成什么影响

再看所附答案:

科学依据:经过全球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测量计算,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影响:地球变暖已经使岛国遭遇威胁,家园正在被吞噬,如果地球进一步变暖,海平面继续上升,世界版图将变成另一番模样.

所附"科学依据"的答案不科学.没有将"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表述清楚,"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是获取科学数据的科学方式.

所附"影响"的答案,没有将最主要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了17厘米"表述出来,而是罗列从由于海平面的上升而产生的后果作为主要影响,是本末倒置的答案.

第19题: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但题干的表述有些拗口,画线句子"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就是一例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题干却再从一例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另外,所附答案也值得商榷.

示例一:"绝大部分"表范围(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海拔不到一米的范围(1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二:"不到1米",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三:"13%",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的范围(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以上三个示例,真正能从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的角度分析的只有示例一.但是,遗憾的是,示例一也没有表述清楚."绝大部分"是表范围,但它表的范围是珠江三角洲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海拔不到1米.

示例二与示例三不是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而是从说明文运用数据的方法分析.偷换了题干的概念.

第20题:

考查阅读科普说明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近几年的科普说明文考查的突破,题目设计围绕材料,答案紧扣材料.是个好题.】

名着阅读

A

(1)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正如他们中最伟大的一个,亦即我们将叙述其生平的那个人所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只有一些为群氓而立的腹中空空的偶像,时间会将它们统统摧毁.成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2)我们试图在此为之立传的这些人,他们的人生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剧性的命运使他们的灵魂在肉体和精神,贫困和疾病的磨难中经受锤炼,或是目击同胞遭受不可名状的苦难和羞辱的折磨,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受到摧残,心灵为之撕裂,使他们每日都在痛苦中受煎熬.他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不幸的人们啊,切勿过分怨天尤人!人类中最优秀的人物与你们同在.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如果我们太虚弱,就把头枕在他们膝上稍事休息.他们会抚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涌流着公正之边和强大之善的激流.甚至无须询问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声音,仅从他们的眼睛,从有关他们生活的记述中,我们就能读懂:生活从来不曾像在患难中那样伟大,丰盈和幸福.

B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等"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A(2)段,B段的内容.(4分)

A(1)段关于伟大论述,出现了两个概念:"伟大","显得伟大",你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为什么请在B段中选取内容具体分析.(3分)

A(2)段中说"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读了《贝多芬传》,你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什么营养请结合贝多芬的事迹,谈谈你的体验.(3分)

【评析】

试卷材料A节选选自罗曼·罗兰1903年1月为《名人传》写的序言,B选自《名人传·贝多芬传》.

第21题: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的能力.所附B段答案概括的笼统:概括了贝多芬音乐的本质.从概括的要求上说,"本质"之前必须有定语,才算一个完整的答案,如果没有,则不完整.

第22题:

题干表述值得商榷.题干从"你",也就是读者对贝多芬评价的角度设题.如果从读者角度而言,个人的观点可"伟大",也可"显得伟大",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可所附答案却从作者(罗曼·罗兰)的角度答题,只有唯一的"伟大".所附答案是:

示例一: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受难的人们而写的.

示例二: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虽历经磨难,但他却隐忍自己的痛苦,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世界没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欢乐,增加人们的勇气.)

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在生活窘迫和精神受到折磨的情况下还以巨人般的毅力进行创作,给人们勇气和力量(安慰人们,鼓励人们).

示例四: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一句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贝多芬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去反抗,去征服.

从以上四个示例可以看出,命题者都从作者的角度组织答案.作为阅读个体的考生,对材料,特别是对贝多芬的看法,是可以有不同的.但是补充评分说明"如果错误判断为:贝多芬属于'显得伟大'不得分."这哪是从"你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分明就是"作者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

第23题:

题干后句表述宽泛,并且出现用词不准确.

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体验"条: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受和认识,通过实践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根据词意,"体验"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的感受和认识.

如果按照题干要求,答题的步骤是:"我"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某一方面的营养,然后概括首先概述贝多芬的事迹,再谈谈自己有过的通过实践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三者要统一,也就是概括的贝多芬的事迹要能表现"我"可以通过此汲取某一方面的营养,"我"的体验与贝多芬事迹的性质要有共同点.可是,现代15岁的初中学生有能与贝多芬事迹性质一样的共同点么若有,我们的15岁的初中生,不是"伟大",也"显得伟大"了!这不是难为我们的学生么

试着将第23题题干表述为:

A(2)段中说"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请结合贝多芬的事迹,谈谈你从《贝多芬传》中汲取了什么营养

作文(50分)

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歌从心底唱起"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镜喻

[清]钱大昕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仕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检测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知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染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已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选自《潜研堂文集》)

sanwen./subject/222344/)对这首诗的鉴赏:

这首诗描写夏日舟行时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景色,句句围绕暴风雨将至的特点来写.诗人从时空变幻中下笔,先写水上,后写岸上,再由地上写到天上,远近交替,突出地描绘了"山雨欲来"的景物气氛.

"白鹭翻飞",是从水面写起.白鹭在水面上群聚,上下翻飞,时而腾空而上,时而俯掠而下,显得焦躁不安,它们已经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由于白鹭太多,似乎隔断了从浦口吹来的风.诗人其实已经感觉到浦口吹来的风,说"隔浦风"是为了突出白鹭之多和翻飞之乱.次句写岸上,夕阳西下,余辉映照在岸边重重树木之上."遥映"是诗人从坐在船上远望岸边的角度来写的.这两句,一白一红,一动一静,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两句从地上写到天上,"一片云"在"前村"的上空聚集,"云将雨",写出了时间的进程.诗人悠闲地斜倚在船窗边,看墨云翻滚形成的"挂龙"景象,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这首诗,把夏日暴风雨前的景色描绘得异常生动,细腻而逼真.色调既浓郁又澄净,既有动景亦有静景,既有远景,亦有近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运笔的高妙.而诗人的心情呢却显得十分闲适,恬静,从"闲倚船窗看挂龙"的情态中已传神地表现出来.

个人认为,这篇赏析文章基本能将诗的语言,景象,情意阐释清楚.

第3题:所附答案是:

"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首先,答案语言表达的词序不佳.应将"迎风"放到"敏捷地"之后.

其次,没有将"翻"字的表现力表达出来."轻巧,敏捷"不是"翻",而是"翔".

最后,对"画面"的理解空洞,没有具体感.欣赏诗歌画面,离不开物与景的结合,什么物在什么情景(情形),呈现怎样的情态,应是欣赏诗歌考虑的重点.白鹭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上下翻飞就是"充满生机",那么,白鹭在和风细雨中翻飞,又是怎样的画面呢白鹭在夕阳下翻飞又是什么画面呢

第4题:所附答案是:

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与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答案没有从题干的关 键 词,主体词"形象"入手设置,可以说,答案是没有"形象"的."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心情"是看不到的."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我们教学中常犯的空洞的说法,也不是形象,可能是命题者的想像.

2016年7月1日初稿

佛山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及评分标准

第I卷

一、基础知识(第小题2分,共10分)

1.D2.B3..B5.A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6.B7.D8.A9.C10.C

第Ⅱ卷

说明:凡主观题,文字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题号分值参及评分意见

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

11.10分(1)白露未西曦,(2)天涯若比邻,(3)折戟沉沙铁未销,(4)会挽雕弓如满月,(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评分说明:以上每小题2分,各题错,漏,多一字扣1分,每小题分扣完为止.)

12.5分示例一: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领导技术人员成功研制了中国的和氢弹,大大提升了国防力量.他是我崇拜的名人,值得我学习.

示例二: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慷慨豪迈,富有献身精神,当风雨即将来临其他动物胆怯躲避时它却以"胜利的预言家"热情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它是我崇拜的对象.

(评分说明:看法:要准确写出对对象的总体评价2分,理由:能结合课文或相关事迹,准确讲述所写对象某一方面内容,有理有据2分,语言表达:能围绕对象作阐述,语言通顺,思路清晰1分.)

四、现代文及名着阅读(35分)

13.3分①有君子风骨:柔韧劲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勇于抗争.

②自信恢弘,,③合作担当,④富有梦想.

(评分说明:上述4个方面任答对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只写"有君子风骨"得1分,写"出淤泥而不染"不得分.)

14.3分以太阳为线索(1分),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1分),也为写荷提供了明丽的背景,同时展现冬荷在不同背景下的特点(1分).

15.3分示例一: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

示例二:写冬湖的苍凉,落寞(1分),为下文写冬荷的顽强作铺垫(1分),也衬托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1分).

示例三:巧妙化用名句,如"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就化用了诗句"早有蜻蜓立上头"(2分),写出了荷湖过去生命的灵动和现在的苍凉,落寞(1分).

(评分说明:本语段可从多方面或某一点进行赏析,例如,想象,联想,对比,先抑后扬,句式,炼字等,须分析透彻,合情合理.)

16.2分湖并没有死去.因为有充满生机的荷,让热的生命醒目着,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亲弥净(1分)它与所爱者携手随苦难,享受幸福(1分).

(评分说明:只作判断不写理由不给分.)

17.4分不矛盾,"醒着"指的是冬荷正处在遭受风霜雨雪摧残的现实中(2分),

"梦正酣"指的是冬荷对生活对未来依然充满憧憬和梦想: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生生不息的梦,来年夏天整个湖仍将是荷的世界(2分).

(评分说明:只作判断不写理由不给分.)

18.43分科学依据:经过全球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测量计算,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影响:地球变暖已经使岛国遭遇威胁,家园正在被吞噬,如果地球进一步变暖,海平面继续上升,世界版图将变成另一番模样.

(评分说明:科学依据2分,影响共2分,现在及示来影响各1分.科学依据中不答出"最近100年","0.74℃"不给分,未来影响中不答出"将"不给分.)

19.3分示例一:"绝大部分"表范围(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海拔不到一米的范围(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二:"不到1米",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三:"13%",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的范围(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20.3分地球温度升高(1分).导致青藏高原冻土融化(1分),使原本封冻的水从地下冒出来,所以普布家地面冒水了(1分).

21.4分号召不增的人们汲取英雄的勇气(2分),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2分).

22.3分示例一: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受难的人们而写的.

示例二: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虽历经磨难,但他却隐忍自己的痛苦,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世界没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欢乐,增加人们的勇气.)

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在生活窘迫和精神受到折磨的情况下还以巨人般的毅力进行创作给人们勇气和力量(安慰人们,鼓励人们).

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控艺术的最英勇的力"一句告诉我们,面对苦难,贝多芬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去反抗,去征服.

(评分说明:判断及解释1分,例句1分,分析1分.)

23.3分(评分说明:贝多芬的事迹1分,紧扣事迹生发的体验2分,不扣事迹空泛谈体验,只给事迹1分,体验不给分)

五、作文了(50分)

等级分值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分)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②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③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44-40分)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②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③语言通顺,很少错别字.

三类卷(39-30分)①立意基本正确,能表现中心.

②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③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不多.

四类卷(29-15分)①立意不明确,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中心.

②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③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14分以下)①无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②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③文理不通,错别字多.

说明:1,评分由两人独立进行,两者评分相差6分(含6分)以上,要交由评卷小组复评.

2,加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加1-5分(加到作文满分为止):①立意深刻,②选材新颖,③语言优美.

3,扣分:①不足500字的,每少30字扣1分,②文中错别字超过3分后,每1个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③文章中出现真实姓名或真实校名的,降一等级评分,④出现抄袭,雷同的文章,语气确凿,一律按五类卷评分.

附加题(10分)

1.3分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而)责怪眼睛不明亮.

(评分说明:"未尝","咎"作为赋分点,必须译对,每个1分,共2分)

2.2分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保持清醒头脑.

(评分说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2分,"正确认识自己"1分)

3.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4.2分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评分说明:"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1分,情感1分)

参考译文:

人的脸部五官中没有比眼睛更明亮的.但是脸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为何认为它是最明亮的呢眼睛能看到(其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脸,要借助于镜子来才能看见.镜子的珍贵程度,不及眼睛,但镜子不用求助眼睛,而眼睛反而要求助于镜子,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责怪眼睛不明亮.镜子有什么对不起眼睛的地方呢有一位客人,只相信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太累我了,我自有眼睛,为何用镜子泥!"时间一长,看到世人所共认的美人,很少放在心上,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泰然自若地说:"(她们)都不及我美丽."旁边的人偷偷地笑他,他客人却始终没有感觉到,真是可悲啊!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