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林教科研成果一览表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65 浏览:130976

近三年来高中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

近三年内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与以往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近三年来高中生心理问题与社会环境联系更加密切,他们的自主性更高.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现象,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良莠混杂和多元冲击,都会给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刺激,使其产生心理失衡或失调,出现偏激,迷惘,焦虑,逆反,冷漠等心理障碍.

他们更容易沉迷于网络,卡通漫画,易产生学习障碍.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家庭,社会,和自身因素有关.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当孩子步入高中阶段,接触的社会生活也会逐渐增多,身边的朋友,同学,老师都会对高中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当然这些或好或坏的影响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程度还要取决于其自身.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最终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

本综述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了解近三年高中生真正的想法,提出改革教学课堂,个别咨询,学科间渗透,建立心理档案等方法,在教育工作方面帮助高中生健康成长.

关 键 词:青春期,心理问题,社会性,焦虑

一、近三年来关于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和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1]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容易出现种种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高中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通过参考文献,对近三年来关于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一直是困扰着高中生的一个重要心理问题.沈杰,傅小悌,陈捷通过心理问卷的方式发现:在应对日常的学习尤其是考试上有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在心理健康状况8个维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的分析表明,学习焦虑问题是目前高中生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明当前高中生主要的心理负担还是自己的学业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列的"学习障碍".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就业的压力,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过重的学业负担.大多数的学生面对残酷的升学竞争将焦虑的状态保持很长的时间,得不到放松,精神压力下的心理负担对心理健康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给学生一个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增强高中生学习的能力,减轻学习上的焦虑.

(二)沉迷动漫

杨集梅,郑涌对日本动漫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中,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指出:第一,高中生接触过多动漫类图书和刊物,不利于其认知发展.第二,暴力和的渗入.调查中认为日本动漫的暴力主题"刺激,过瘾"的外控型学生占多数,而选择"太"的人仅占少数.而欧美心理学的测试结果表明暴力场面提高了人们的攻击性,并诱发其对于攻击行动的模仿和暴力.此外,对于某些漫画,少数高中生缺乏警惕.第三,引发"动漫综合征".即由于对动漫过度依赖而导致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就看动漫的时间而言,多数内控型的学生选择"周末",有少数外控型的学生选择"上课时"或"课间",他们未感到心理,生理上的疲惫.但有调查表明,如果高中生过度沉迷动漫,可能发展出孤僻的人格特点,不愿与他人交流,进而导致社交技能缺乏,自卑等.第四,对价值观的不当导向.多数内控型的学生认为"最崇拜和敬仰的人"是"历史上的伟人"或"有成就的人",但超过一半的外控型学生认为是"某些动漫人物".崇拜的本质就是接受其价值内化,如果高中生对某些漫画中的军国主义作风和武士道精神等不加以辨别就全盘接受,而这又与其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必然会带来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上的两难.第五,对认知和应对方式的影响.能够正确的面对压力和挫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本研究考察了日本动漫对高中生行动的启示,有5.8%的人选择了"解决问题时使用武力",外控型人格的人占多数,即某些日本动漫所宣扬的打斗,退缩等行为方式如果被高中生内化并形成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2]

(三)网络成瘾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在全球以澎湃之势迅猛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创造出了全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不但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然改变未来的教育和学习模式.但是利弊往往是互相伴随的.[3]黄丽云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学生上网成瘾,导致精神上,躯体上过分依赖互联网,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网络成瘾症"这一名词随之而来,网络的信息是大量的,它集合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信息,这些海量网络信息造成青少年学生一系列的自我压迫和紧张症状,导致青少年学习与思维障碍的发生,长期蜗居虚拟的网络世界使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逐渐丧失,导致"恐人","恐社交"等现象在青少年学生群中屡屡发生.一个国际曾对1000名中学生人群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问题是"你觉得你生活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结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互联网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的今天,竟然有高达73%的人填写的是"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换言之,网络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蜗居于网络世界而逃避于现实世界.[4]一般而言,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非时空限制性和模糊性,使许多网虫们生存在物质世界与赛伯空间相互分离,相互抵触的状态中,久而久之,甚至逃避现实世界,恐惧现实世界,人际之间的交往能力正在一点点消失.

近三年来关于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

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清楚的了解了问题的源头就可以有效的"对症下药".许多专家学者针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这三个方面构成的:

(一)家庭因素

云丽春,张喜婧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在家庭因素中,家庭的结构(单亲,双亲),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教养方式,是否独生子女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大多数家庭中,子女同母亲的关系较密切,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自身性格修养的高低,其行为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育过程,单亲家庭的学生有更多的问题,说明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有学者就"不健全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做事缺少,自尊心过强,在生活中常无规范的心理意识.[5]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因素无疑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有句俗话"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的影响对一个人成长是多么重要.家庭教育,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而正是潜移默化才可以彻底的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要看是否有健康的家庭教育.近三年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父母往往将重心偏向了事业的一方而渐渐忽略了对子女心理变化的关注,这个现状是我们挖掘高中生心理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二)环境因素

在环境因素中,生活环境是产生心理应激的重要原因,不良的生活事件引起负性的情绪增高,甚至会引起某些疾病.比如对考试的紧张情绪会使人产生手脚颤抖,坐立不安,腹泻等情况.[6]吴泉说当代高中生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社会变革正负效应并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影响.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以权谋私和奢侈腐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现象,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良莠混杂和多元冲击,都会给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刺激,使其产生心理失衡或失调,出现偏激,迷惘,焦虑,逆反,冷漠等心理障碍.[7]近几年来就业难的现实,对高中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心理学研究起步比较晚,全国多数学校的高中生的心理学知识还比较贫乏,他们不能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即使产生了心理障碍,出现了心理问题,也不知道求助于心理医生,或羞于见心理医生.以至于他们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对学习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学生自身因素

张立辉认为高中生的青春期存在普遍提前的现象,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成长步伐,我们社会,家庭,学校等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还处于原始阶段,远远落后于孩子的成长.阳萍认为高中生对问题认识还存在片面性,调控能力的理性成分少,感情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具有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在学生自身因素中,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和个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相似度检测,既有积极保护也有消极破坏的作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和消极应对方式往往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8]年级之间比较,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二,三年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要比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多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而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则倾向于采用成熟的防御方式.其实心智思维的发展程度,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高中生阶段,是心智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生中涌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直接的反映了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情况,了解这些问题是走进高中生内心的一把钥匙.

三、关于高中生心理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

高中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那么,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产生的问题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宣传教育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更是重中之重.关于高中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革心理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学渗透

传统的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关系冷漠,教学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孙士富提倡同学与教师应该互尊互爱,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格,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会有更多的平等对话和相互沟通,才会有更多学生的大胆争论并表达自己的见解.[9]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心灵的健康成长.改革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开展质疑问难,小组讨论,辩论,即兴谈话,游戏等形式,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10]教师在起好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11]孙士富学说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12]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13]为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于咨询室中,要积极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4]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室,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矫治."[15]学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16]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咨询,咨询,信函咨询,报栏咨询,网络咨询等等.[17]另外,有些咨询教师不能做到真正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咨询也多以课本教育为主,其实好的心理教师应当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让学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故事袒露出来.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8],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怎么写作.

(三)使用正确的应对方式,走出学习焦虑

应对方式影响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在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应对方式作为一个关键的相似度检测变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对事件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者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大,对个体的影响也大.应对方式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特质,对于个体的学习焦虑情绪的调节控制和预防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避免过度的学习焦虑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当前情境和未来情景的界定和采取的行动,过于消极的界定和行动必然导致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最终导致消极的结果.所以,面对困难情境应充分相信自己,悦纳自己,避免消极的准备和预期,认定焦虑是暂时的,减少对焦虑的关注和体验,暂时接受焦虑现状,不必强求控制焦虑,而是与焦虑同行,同时采取积极努力的行动,不断调整适当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平和的心态,最终战胜学习焦虑.因而,对学生学习焦虑咨询辅导应关注其应对方式,及时发现其应对方式特点并给与相应的心理辅导,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

(四)建立校园心理论坛,与学生交流

中小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和卡通角色,原因之一是这些角色的虚拟性可以给他们提供释放心理压力的空间,爱好幻想,善于幻想及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想像和憧憬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最大特点,而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学习竞争带来的交际压力和人际交往的羞涩等青春期心理因素,促使他们对网络的虚拟角有独钟.校园论坛正好可为学生找寻一个能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的正常交往的健康的虚拟空间.在论坛上可结合学生的喜好开设中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影音娱乐","运动天地","动漫王国","心灵驿站"等,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交流,抒发情感,释放心灵.学校可组织培训一支熟悉网络,具有奉献精神的心理教职工队伍,建立网上虚拟心灵家园,为有需要的同学排忧解难,同时遵守保秘原则.学校还可经常邀请优秀的青少年工作者,青少年心理专家作客网上工作室,和学生交朋友,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和心理咨询,使他们拥有快乐,健康的身心.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