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1 浏览:5081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初中阶段又是学生作为公民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至关重要.而长期以来,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必将会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作者在新的教学改革推动下,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些粗浅的尝试与探索.

关 键 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7-----9年级)阶段更是如此.多年以来,很多学校在作文教学上难以有大的提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指导不得法,是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几点.以往一到作文课,教师指定一个题目,进行简单的指导,学生开始写作,写完后交回作文本,教师"搬山头"般地一本一本批改,批改完后,简单总结评定,发下作文本,又开始下一次的作文,成了多数学校作文课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这样的教学程序,正是以上三点主要原因的集中反映.这样一种落后的作文教学方式周而复始的延续,其结果是作文教学永远也不会有提高,甚至反而会下降.所以,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多年来,我也一直在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下面我就自己近年来在作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谈谈,以期与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交流探讨.

一、作文教学改革的依据和方向

(一)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实际的写作能力

关于这一点,《2016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论述,如"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程的总目标部分),"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程的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部分)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的方针中指出"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对教学的作用

恰当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能充分发挥视听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这些论断与观点,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努力的依据和方向.

二,作文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联系生活,注重材料积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作

作文是对生活的记录.没有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就没有材料的积累,学生头脑的素材库里就空空的,写作时自然是无话可说了.这也是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写不好的根本原因之一.怎么办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生活,利用写日记的方法积累素材.

一方面,老师要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生活,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开动脑筋,思考生活,写好日记.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展学生的视听范围,丰富学习资源,共享优质的学习资源.每个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但网络改变了生活的局限,老师可以采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欣赏图片,听音乐,观看电影,视频资料等手段,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从而为学生更多更好地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奠定基础.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口头作文,对提高写作水平效果更好

口头作文,属于口语表达.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可见,作文作为书面语言,和我们说话的口语是相通的.可为什么有的学生往往说话流利,而一到作文的时候就无话可说了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我觉得口头作文在灵活性,易及时修改,受语感的支配性更强等方面,较书面作文更有优势.实践证明,我们如果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口头作文训练,对于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口头作文初期的练习,可以采取提前布置,学生有所准备,打腹稿,然后上课时进行的方法.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水平,可以进行即兴口头作文.在时间安排上,口头作文训练除了安排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外,一般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每节由一名学生进行简短的口头作文,这样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口头作文.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口头作文的培养和训练方面,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提供景物或事物的图片,视频画面,让学生即兴口头作文.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事物总是有限的.通过多媒体,学生拓宽了时空界限,更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

2,音乐配合,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感情

作文是思想的表达,情感的宣泄.适当的营造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口头作文时进行情感的抒发.利用音频手段来达到营造音乐氛围,更方便,效果更好.

范文引路,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着名文学家茅盾:"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评价先行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以前的作文,学生写作的效果是通过教师的批改来判定,通过教师的评语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缺点是学生的作文已经完成,写得不好的作文,不足之处要弥补,只有通过重新修改作文来进行,而现实的教学情况由于课时不足等原因,很难实现再次修改.而且作文的修改是个相对整体的"工程",不像改一道一般的错题那样简单.

评价标准先于作文行为过程之前给出,而且不是由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者制定,而是由学生,教师等多元的评价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利于学生在作文时内化标准,向标准贴近,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评价标准的制定,课堂展现都可以通过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而且课后可以以电子档案的方式保存,以便教师批阅时对照,及作为学期,学年末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的第一手材料.

(五)小组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写作不同于语文其他课的教学,写作是一种个体化的行为,要求学生写出各有特色的文章,所以一般不提倡学生合作.但我觉得这并不是说作文课上不能进行合作,作文课上合作的形式更多的体现在交流方面.

面对同样的作文题目,每个学生由于人生经历,生活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对同样一个作文题目的理解也不一样,从而所选择的题材也会有所不同,写出的文章当然会不同.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基本完成以后,有一个环节叫小组交流.在4---6人的学习小组中,每位同学与同组的1—2位同学交换习作,看看别人的文章.这样有利于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学习.然后每组选出一篇最好的习作,由老师有选择的在班里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的展示篇目有限,教师可以选择最优秀的一两篇在课堂上展示,其他篇目鼓励学生将课堂上未能展示的作文做成电子稿件在课外利用电脑进行交流观阅.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给对方的习作提出一两点修改建议,并与对方探讨交流,以便为后边的作文修改做准备.

(六)隔周修改,能够使学生有时间回味初作,理性思考

作文教学时,学生修改习作是写作完成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的修改某种程度上比写作还重要,从古到今,很多作家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曹雪芹对其小说《红楼梦》的写作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这部不朽的古典巨着.所以,我在作文教学时,历来重视学生对习作的修改.我的做法是不要求学生马上修改,而是隔周修改.

为什么要隔周修改,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时数的限制.每周两课时.前一周的两个课时要进行范文欣赏,作前指导,完成习作等,基本没有时间修改.

2,在习作初稿完成后,老师要进行一个初略的批读,把握一下全班写作的总体情况,这样在学生修改时,老师指导起来才更有针对性.

3,学生在习作完成后,也有一个理性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越充分,对习作的得失认识越深刻,修改才越有价值,效果才会更好.

(七)作文批改,形式多样,注重简便有效

作文批改,是教师对作文评价的具体体现.作文批改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批改,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就是学生作文完成以后,老师收回作文本,在作文本上进行批改,最后将评语写在文章后面,完后将作文本下发给学生.实践证明,这样的批改方式作用并不大,因为据调查,作文本下发后,认真看老师写的评语的学生并不多,教师批改的辛勤劳动并未对学生作文的改进产生多大的效果.

我认为,作文当面批改的作用要比在作文本上批改效果更好,因为老师可以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给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及原因,涵盖的信息量大而方便省事,毕竟语言要比书写(批语)快得多.然而,当面批改的主要局限性在于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一般不可能在课堂上,而学生课间与在校的课外时间,也很短暂,教师不可能大量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来进行作文当面批改.这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在课外,如星期天,利用与部分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起到面批的作用.

最好的方法是把书面批改,当面批改与交流批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运用,注重批改的实际效果.

老师对作文的批改还要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作文做出评判,以促进学生作文的不断改进,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批改的结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做成总结性的PPT,利用作文评讲课,通过多媒体把学生一次作文共性的优点,不足,努力和改进的方向进行阐述,以引起学生注意.

(八)跟踪记录,了解学生作文进步成长的足迹

学生作文的提高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每一个学生在一个教学周期,如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一个学段(7----9年级)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教师要建立起电子档案,进行跟踪记录.对每一个学生每次的写作情况都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跟踪记录.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每次作文的写作态度,按时完成情况,写作优点,不足,修改情况等.记录档案能帮助教师整体了解每一个学生作文成长进步的轨迹,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制定作文成长计划,更好的使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高作文能力.

记录档案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存储,及时记录,动态管理.

结束语

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永久的课题,也是一个动态的课题,方法绝不仅仅是作者所提到的这几方面.我这里仅仅是谈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以求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树立改革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提高作文教学而不断努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