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学年文题目武汉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74 浏览:20040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16-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日期:7月3日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开放性

B.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C.东汉时期出现了技术水平先进的灌钢法

D.清代雍正年间粉彩瓷器工艺技术达到顶峰

2.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B.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扩大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业日益发达

3.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

B.维护封建统治

C.限制工商业发展

D.防范"外夷"入侵

4.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30余年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1911年的10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家,资本总额近1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

③列强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④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5.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

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C.思想解放,决策

D.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6.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来源:.Com]

D.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7.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辽宁省省长在《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说:"从一九八五年起,可以进一步有步骤地施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等现在还没有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要按照国务院扩权十条规定,相应加强厂长集中统一指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力."对上述材料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B.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D.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8.下列图片中符合"清末民(国)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主题的是()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②③④

9.1921年,一大代表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是()

A.大街上报童手持报纸向行人叫卖

B.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C.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D.居民们排队用油票和布票购写"洋油""洋布"

10.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11.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

C.丝纺织业D.机器制造业

12.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向明朝皇帝进贡的《坤舆万国全图》.该图绘制时间应该是在()

A.新航路开辟前B.新航路开辟后

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3.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等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4.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D.荷兰,德国,法国

15.一篇历史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6.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数据表,主要反映了()

钢产量[来源:]原煤产量发电量[来源:]机床

产量食品加工纺织粮食

产量棉花

产量年增

长率60%19.70%35.20%354%8.70%7.50%3.70%4.70%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17.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18.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9.哥伦布远航美洲,发现了新大陆,人们对此事褒贬不一,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B.加强了世界联系

C.扩展了工业文明

D.冲击了美洲传统社会

20.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B.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21.苏联着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D.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俄经受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22.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3.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充分尊重."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模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原有的公有制形式

24.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25.为解决美国经济"滞涨"状态提供新思路的理论是()

①货币学派理论②凯恩斯主义③供给学派理论④新经济政策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26.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仅用十多年时间就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阿登纳政府采用了一种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通常被称为()

A.混合市场经济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D.政府主导型经济

27.在某历史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等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8.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世界银行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

2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等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30.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的会旗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根据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3分)

材料四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4)从材料四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3分)

32.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等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等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来源:]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1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3分)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等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1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图一粮票图二股票

(3)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从上述三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等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3分)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等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用于流动的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等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等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政治前提.(4分)

材料三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有电灯,,电影放映机等,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的能源,有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机械设备等,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等.

(3)据材料三,指出动力方面的发明和应用成果各一例,这次世展品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等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趋势的双重性影响(5分)

2016---2016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参与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DBBCB6—10:DACDA11—15:BBCBD


16—20:AABCD21—25:CBBDA26—30:CCDCD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2题(12分)(1)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分)

(2)罗斯福.(1分)特点:国家干预经济.(2分)

(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

(4)启示:只有适时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满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长袍马褂

西式婚礼

四合院

西式餐具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