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写作思路点拨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02 浏览:118480

《学古文写作文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针对性现行语文教材以"阅读鉴赏"为主,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以"表达交流"栏目放在"阅读鉴赏"后面.由于教材是以阅读为主的文本,作文成了附设.教学时教师往往各顾各的,既费时又费力,效率很低.大多绝大多数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为应试而教,仍使用传统的串讲法,只教字词,文言文的许多资源白白浪费,教学板滞,课堂缺少生气.究其原因,文言文教学是按部就班,太"有序"了.而作文教学却正好相反,处于无序状态——"无序"是作文教学的低效的症结所在.学生方面,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而文言文试题与作文试题又是高考命题与考试的拉分题.本成果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两个老大难问题进行了10余年认真而深入的实践探索.

探索的原因语文素养的提高在于听,说,读,写的综合作用,教与学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教学与活动融合,阅读与欣赏融合,阅读与作文融合,阅读与口语融合,圈点与吟诵融合,此篇与彼篇融合等等.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文言文,其内容与形式都很有特点,具有丰富的营养,如能加以吸收,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加强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既能更好地继承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效率也可因此得以大幅提升.因而我们进行了意在从文言文中寻找对学生阅读,作文,做人以及心灵滋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的绿色营养这个课的实践与探索,在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寻找契合点,使之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策略:教学中在文言文阅读与作文写作方面寻找契合点,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使文言文教学因与写作的契合而高效,使作文教学因直接从文言文中汲取绿色营养而高效,最后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涵文养人的目标.

(二)过程

从200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课题《高中古代散文与现代文章学契合》立项开始,即进入研究.组织项目组成员深读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整理知识点,寻找契合点,积累优秀习作,点评优劣,集合成册.2003年论文《从古代散文中汲取绿色营养》获"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二等奖,2004年12月专着《学古文写作文》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在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研究"课题组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素质培养研讨会上"荣获优秀专着一等奖.经过5年的实践检验,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添补增删,2016年9月再版,列为"闽派语文系列丛书".2016年成果《学古文写作文的研究与实践》获"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放回实践中研究.运用课题组研究成果《学古文写作文》一书,老师适当点拨,学生自主读写.老师也遵循这一思路,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抓基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寻找读与写的契合部分,精讲精练,导练结合,提高读写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减轻课业负担.

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使学生产生兴趣,2.为学生搭建平台,3.促学生主动探究,4.让课堂保持新鲜,5.帮学生打好基础,6.给学生尝些甜头.

这个成果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深化,不断搜集使用意见,专着《学古文写作文》也还要再在实践中检验,再总结,再提高,以期进一步推广.

(三)方法:让学生学完一篇古文,即效法其写法写一篇作文.让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学完数篇文章后,能积累材料,有意识地引用到作文中去.让学生通过改写,仿写,综合,戏说等多种方式,既消化古文内容,又广开作文的思路,活用古文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实现文道合一.

1.通过对古文的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解决作文的储备方面的部分问题,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2.依据古文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如续写,改写,猜写,创写,背写,评写等,使作文训练天高地阔.

3.学习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活学活用,一课一得(或多得),集腋成裘,让学生作文因有了许多可以取法的"碑幅"而纵横捭阖.

4.学习古代散文,通过古汉语与现代语的转换,掌握古汉语知识,锤炼现代语言.

5.阅读古代散文,学写现代作文.沟通历史与现实,拓展视野,陶冶性情,联系自然与社会,释放心灵,体味生命,辨别精华与糟粕,吸收精神营养,掌握辩证思想.

6.在朗读,讨论,评价,欣赏古文时,通过书面语和口语传递信息,提高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唤醒自我意识.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

1.生本教育理论

(1)生本的教育观: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人的智慧的发展延续着亿万年生命发展的过程,人的起点非零.作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都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使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2)生本的学习观: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个成果让学生不仅过教师传授还要自身在一定的情境,即古代和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专着《学古文写作文》等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写作的知识和能力.

3.奥苏贝尔同化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凡有利用先前学习来促进后继学习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新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先的学习基础之上,人们总是利用原先的学习来促进后继的学习,而后继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原先的学习.这一理论如果用于表述我们课题的主体内容"让学生的作文从文言文中汲取绿色营养",则可以这样阐述,教学文言文之后学生获得了已有认知信息,学生作文作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新信息是从已有的文言文认知信息中的有关概念即我们所说的"契合点"中直接获得的,学生作文与文言文通过"契合点"而相互作用,得到同化和迁移,同时又巩固和加深了文言文的学习.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能动性包含人的自主性,需要,选择力等,人的受动性主要包括人的接受性,外在性和被动性.人的能动性是主体性的表现,人的受动性是人的客体性的表现.能动性表现了人性的积极面,受动性表现了人性的消极面.人永远不可能没有受动性,只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能动性水平和程度越来越高,受动性成分逐渐减少.在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又有必要的约束和要求.在我们的课题中,让学生充分发扬个性和灵气,同时又广采搏收来自于生活的自然内容和社会内容,汲取以文言文为主的古今中外典范文的思想精华和艺术精华,使学生们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和谐统一.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略).

主要观点

"作文取法于古文","作文取材于古文",以读益写,以写促读,读写契合,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为核心,在运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思维和审美能力.

实践模型

本成果《学古文写作文》系统地整理了经典古文的相关语言知识,为学习者提供了类似于辞书的便利.《学古文写作文》由"阅读津梁","内容活用","写法借鉴"和"例文选评"四块组成."阅读津梁"下设"生字生词","通检测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常见句式"等栏目,"内容活用"下设"素材主题","运用提示","话题筛选","语段参考"等栏目,"写法借鉴"则精练地提示了写作技巧,"例文选评"不仅让学生有学习的范例,还能通过评点知其优点,学其长处."作文取法于古文","作文取材于古文",以读益写,以写促读,读写契合,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为中心,在运作全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相关成果

专着:《学古文写作文》2004年12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2016年12月再版,《记叙文写作导航》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


论文:《高中古代散文与现代文章学的契合》在《语文学习》2000年10期发表,《课堂土壤埋下创新的种子》在《福建中学教学》2001年3期发表,《高中古代散文与现代文学的契合实验报告》(一)(二)在《福建教育》2002年1期发表,《〈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在《福建教育》2002年1期发表,《反弹琵琶创新教学——"因声求意","因声求气"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尝试(评教部分)》在《福建教育》2002年9期发表,《高考作文与诗性之和》在《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6期发表,《文言文教学之和》在《中小学教材教法》2006年10期发表,《让〈论语〉成为学生道德素养的一块基石》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期发表,《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探索》在《福建教育》2016年1,2期合刊发表,《文言文五层级教学法的尝试——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在《福建教育》2016年1,2期合刊发表,《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求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学习体会》在《福建基础教育》2016.7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初中语文教学》2016年12期全文刊登,《回望,原来才是本色》在《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7期发表,《以<,蒹葭>,为例谈教学顺序》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11期(中旬刊)发表,《无声之处正有惊雷潜伏——<,归园田居(其三)>,的可教学点分析》《福建教育》2016年1.2期发表.

获奖:1998.7《"读篇"与"写篇"关系浅议》荣获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激趣设乐品甜优化写作心境》荣获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中国教育写作学会),2003.6《论语言教学的开放性》荣获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福建省教育厅),《从古代散文中汲取绿色营养》荣获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二等奖(福建省教育厅),《从古代散文中汲取绿色营养——高中古代散文与现代文章学契合》荣获龙岩市第三届闽西文化奖社科类二等奖(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

相关课题:《语文高考文言文题的命题与研究》为福建省教育厅A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改革研究"子项目已予结项,相关课改成果《让学生在贯穿课改理念的课堂上轻松踏实地学好语文》在龙岩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市一等奖.

四、效果与反思

一般的课题研究将现代文的写法运用于学生作文,而现代文中的优秀者从深源上乃是取法于古代诗文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作文与文言文契合,使学生直接从文言文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绿色营养,对作文,作人都受益无穷,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本成果对古文的字词,内容,写法,包括原文作者的风格等的把握比较到位,比较简明易学.读写契合点也准确明朗.所选习作既能明显地看到学习与仿写的痕迹,又能不拘泥于古文而根据实际需要加以中和,既是优秀作文,又是常态作文,真实可信.它打通了古文与作文之间的壁垒,在文言文学习板块和作文训练板块之间建设了一座通道,为福建省中学语文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借鉴.读文言文是"吸纳",写作文是"倾吐","倾吐"以"吸纳"为根,"吸纳"为"倾吐"怎么写作.这个成果的广泛使用,使学生既能学好文言文,又能写好作文,花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效果,培养了学生深厚的文学涵养,也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这项成果好在既有系统的文言知识积累,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熏陶,更有方法的导引和运用,还有许多优秀作文的范例可作参考,学生跳出了文言文学习"唯字,词,句是学"的套式,克服了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调动了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了语文学习的热情,他们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文言仿写议论文,游记,运用文言文的素材和技巧学写作文,语文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

方智范教授在《学古文写作文》的《序》中说:"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既能学好古文,又能写好作文,既能学习作文,又能学习做人,既能应对高考,又能提高素养,关键还在于不要花太多时间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这项成果适合于中学生使用,也方便中学语文老师参考.它使语文教师努力改变串讲文言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文言文特点,化用文言文,激活文言文教学,将文言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言语表现力.

该成果使用的学校在省内外有几十所.省内的如武平一中,武平二中,永定一中,永定抚市中学,坎市中学,金丰中学,上杭一中,上杭二中,上杭古田中学,上杭才溪中学,长汀一中,漳平一中,连城一中,龙岩高中,龙岩二中,永安一中,大田一中,尤溪七中,泉州一中,养正中学,泉港一中,德化一中,厦门十中,同安一中,福州八中,长乐一中,建瓯一中,顺昌一中,漳浦一中,元霄一中,宁德高中,霞浦一中,莆田二中,莆田侨中等.其中,实施时间最长的就是龙岩一中.龙岩一中是"学古文写作文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发源地,也是该项成果形成,总结,实践,示范,推广的基地.从龙岩一中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龙岩一中历年高考语文平均分均是全市第一,全省前茅.2004年高考我省两个满分作文之一《任是无情也动人》就出自所任教的实验班.2006年龙岩一中学生语文科成绩139分,全省第一,作文满分.从竞赛情况看,学生在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文心雕龙杯"全国新课标写作才艺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世纪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展评等全国性赛事中都摘金夺银,取得辉煌的成绩,累计获奖500多人次,上百名学生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省级特等奖,一等奖.有近百篇作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校每年编选一本《星空》(龙岩一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至今已经出版10本.在该项成果十三年的教学实践期间,龙岩一中教师也在研究与实践中成长.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名师培养对象1人,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人,培养对象2人,省骨干教师3人,省优秀语文教师2人,市优秀人才3人,市名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教育硕士及在职研究生10人.2016年,团队所在的语文教研组先后被市,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团队所在学校近年来荣获十多项国家级荣誉,2007年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6年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被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本成果是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长期实践与研究中形成的,其在文言文学习与写作契合上有较大突破,让学生作文直接从古代散文中取法,并作为一个体系来运行实验,国内并不多见.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方智范说:"读写契合方面有零星文章,在古文中找契合点加以模拟和创新的文章就少见了,而能够把古文与作文的契合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做成一个系统,就没有见过了.这个成果做到了,这是不是可以认为是一个创新呢等古文和作文既是教的难点,也是学的难点.这个课题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为高中古文和作文的教与学提供了一种思路."(见《学古文写作文·序》)

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潘新和教授也在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