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改文深圳市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20 浏览:13024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

庆安县第四小学姜余丽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往往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上好农村音乐课呢通过云南省2016年国培计划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音乐课堂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二),更新教学方法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农村有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农村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以后的音乐学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

(三),让学生"动起来"

师生之间的和谐情感交流时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靠枯燥的说教,审美不能依靠单向灌输,教学双方则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作为音乐教师,应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改变传统严肃的师生关系,到学生中去,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创设一种平等,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我始终微笑着走在学生中间,通过和学生合作表演,让他们感到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他们勇气和信心,消除他们怕失败,难为情的心理.从最大程度上考虑他们的心理要素,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关注他们,喜欢他们,同时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合作的学习,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四),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个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并不等于是要抹杀学生的个性.恰恰相反,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尽人皆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允许学生只具有普通公民的音乐素质,也允许学生朝着音乐家的方向发展,从而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切,恰恰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五),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造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音乐艺术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故此,在今后的音乐课中,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

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除了在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外,也需要增加一些音乐创造教学的内容.在这方面,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比较薄弱,有待于今后加强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与研究.

二、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要使小学的音乐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音乐教师进一步去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动力与活力.

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处在知识经济大发展时代,应时时刻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多聆听国内外优秀作品,不断探索音乐教育领域未知世界,提高文化修养.并不断提高自身演唱能力,准确范唱,可想而知一位不会弹琴,不会唱歌的老师怎能吸引学生,只有苦练内功,才能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着,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实践及其教育观念的理性构建.教育理念来源于教育实践,又指导教育实践.应该说,《新课标》的实施首先是一场教学观念的变革.怎样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是墨守陈规,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作为一线的广大音乐教师,应该成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其次要对课程改革产生认同感,并主动思考与课程改革相关的问题,第三要挖掘以往教育教学中新课程目标一致的经验与做法,予以借鉴,第四要增强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与信心,积极投身课改实践.

知识体系

在知识结构合理的前提下,知识越丰富,有效知识量就越大,教师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如果把知识比作一个圆,知识越多,圆的范围越大,圆圈外的未知领域越多,这样发现知识的裂缝,捕捉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当今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作为音乐教师光有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新课标》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所以,要在教学中实现音乐课堂人文化,教师就必须成为博专型,复合型,开放型的教师.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博学多才,又要学有专长,学有专攻,同时打破自身封闭的知识结构,不断补充更新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具有开放型,主动性.

能力结构

音乐教师能力作为教师从事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能动力量和实际本领,它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体.在这里笔者着重谈一谈教学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应变能力.一位特级教师这样说:"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创造!只有打破常规,敢于尝试,勇于尝试的人才能谈得上创造."创造来自于对工作极大的去投入,孤芳自赏,固步自封不会闪现创新火花.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创新能力,因为人们常说,教育家与教书匠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出众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师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音乐教师应该由工匠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着力提高自学能力,教改实验能力和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的能力.

总之,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教师要有紧迫感,要加强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增加广博的知识,全面提升艺术修养,全面完善个人能力.教师更要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手段的改革,真正为音乐教育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