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文题目陕西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898 浏览:158567

学科门类(二级类):临床医学

2016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团队名称: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孙宝志

所在院校:中国医科大学

推荐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九年四月

填表说明

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检测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16年12月31日.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创建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1940年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中国医科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医疗实力雄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医科大学,是我国高层次医学科学研究与医疗技术创新,医疗卫生保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与日本,欧美等国进行国际医学教育,科研,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是在国内医学教育着名专家,原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孙宝志教授带领下,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教授,以及校内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护理学,循证医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依托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进行大量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积累大量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教学经验.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原卫生部部属院校中四个国家级研究中心之一,1998年学校依托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始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方法和培训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中心近五年共获得国际,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34项,课题经费达10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出版各类实验教材14部,其中视听实验教材11部,组织完成了《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实践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和《医学诊断学国家试题库》,并正式出版发行,在《中华医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教育部重点项目,它的实施重新确定了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创新地提出为二年级医学生开展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工作.

该教学团队现由20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1人(在职硕士生2人).另有教务处,各附属医院教务科老师和学生辅导员老师负责组织管理学生在医院进行见习和检测期实践调查工作,该团队的年龄结构适中,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

该团队的主干核心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是在应用教育部课题"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研究成果,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本课程,从1999年至今,已培养了5000余名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效果明显,深受学生喜爱.本课程包括理论课,见习课和实践课三部分.其中理论课28学时,见习课一周,实践课一周.见习课到附属医院病房会见病人,采集病史,参加医护劳动等,实践课到基层医院调查,体验医生角色,写出调查报告.这种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已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孙宝志教授任主编的教育部重点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导论》于199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已进行了两次修订,同时该教材也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供全国30余所医学院使用.并于2005年,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举办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广早期接触临床的经验和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经验.培训班有来自全国26所医学院校的70余位教师参加,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名孙宝志出生年月1946.12参加

工作时间1968.10政治面貌党员民族汉性别男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授予单位英国

丹地大学授予时间2003.10高校教龄28年专业

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原副校长联系地址,邮编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办公024-23256666-5535电子邮件地址bzsun@mail.cmu.edu.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

《认知能力评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

《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

《临床综合能力评价》

——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7.9-1982.7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1982.7-至今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医学教育,

社会医学1989.12-1990.4美国北卡大学公共学院研究生班医学教育,

健康教育1993.3-1993.10美国国家内科考试委员会

高级访问学者医学教育1995.5-1995.9美国国家医师考试委员会

高级访问学者医学教育1997.10-1997.12美国北卡大学医学教育中心

高级访问学者医学教育1999.10-1999.12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医学教育2003.9-2003.10英国丹地大学医学教育中心

培训博士论文撰写医学教育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19人

姓名于晓松年龄50参加工作时间1983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27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教学院长

姓名李继光年龄56参加工作时间1970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普外科高校教龄29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科主任

姓名刘国良年龄69参加工作时间1963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内分泌高校教龄36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

姓名马健飞年龄53参加工作时间1982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28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科主任

姓名刘闺男年龄52参加工作时间1975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心血管

内科高校教龄28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科主任

姓名贾大林年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89最终学历

(学位)博士专业心血管

内科高校教龄20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

姓名于继红年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6最终学历

(学位)博士专业消化内科高校教龄13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名乔敏年龄52参加工作时间1983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27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处长

姓名李小寒年龄46参加工作时间1985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护理学高校教龄25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护理学院院长

姓名赵玉虹年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85最终学历

(学位)博士专业医学信息高校教龄25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医学信息系主任

姓名刘强年龄40参加工作时间1993最终学历

(学位)博士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17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教研室副主任

姓名左天明年龄35参加工作时间1996最终学历

(学位)博士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14年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

姓名张阳年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在读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5年专业技术职务助教行政职务

姓名时瑾年龄38参加工作时间1991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在读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18年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副主任

姓名伦施斯年龄27参加工作时间2016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1年专业技术职务助教行政职务

姓名张云年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88最终学历

(学位)硕士专业医学教育高校教龄22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教务科

科长

姓名欧凤荣年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3最终学历

(学位)博士专业公共卫生高校教龄17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教务科

科长

姓名赵俊刚年龄37参加工作时间1996最终学历

(学位)博士专业胸外科高校教龄14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教务科

科长

姓名苑秀军年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5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临床医学高校教龄25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教务科

科长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

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临床医学导论孙宝志

于晓松

李继光

马健飞

刘国良

刘闺男

贾大林

于继红

乔敏

赵玉虹

李小寒

刘强

左天明

张阳

时瑾

伦施斯

张云

欧凤荣

赵俊刚

苑秀军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16---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20

160

160

160

160内科学李继光

马健飞

刘国良

刘闺男

贾大林

于继红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

2005---2016120

120

120

120

120

120高等医学教育与管理孙宝志

于晓松

乔敏

刘强

赵玉虹2007---2016

2007---2016

2007---2016

2007---2016

2007---201680

80

60

60

60

卫生项目管理孙宝志

于晓松

乔敏

刘强

赵玉虹2007---2016

2007---2016

2007---2016

2007---2016

2007---201680

80

60

60

6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临床医学导论

第一版孙宝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导论

第二版孙宝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导论

第三版孙宝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孙宝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孙宝志

金魁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其他教材《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孙宝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国家题库《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孙宝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国家题库《医学诊断学国家试题库》孙宝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孙宝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医学教师必读--实用教学指导于晓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其他教材

3.教学获奖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认知能力评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改革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教学

模式实验研究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早期临床教育创立临床医学导论课程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医学创新人才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实现高等医学教育计算机系统

化教学管理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119.7万美元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2003-2016中国住院医师培训改革45万美元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2006-2016医学教育硕士培训18万美元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2016-2016医师资格考试实证效度研究15万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基金项目2007-2016医学考试试题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16万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基金项目2005-2016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比较研究5万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06-2016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组织实施及其效果实验性研究5万元教育部课题2001-2004实现高等医学教育计算机系统化教学管理2万元辽宁省教育厅课题1999-2001加强临床医学导论课的教学2万元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医学院校沟通技能课程改革2万元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医学生沟通交流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2万元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网络版基础医学试题库的建设2万元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基于inter的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2万元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在医学教育考试中的应用于研究2万元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

5.教学改革特色:

(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教学团队设置特色: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具有老中青搭配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效果与教改成果突出,主持国家纵向,横向级科研项目多,获得的科研成果与获奖项目水平高的特色.

专业特色: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孙宝志教授所提出的"早期接触临床,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成熟的人际沟通及心理品质的医学生"目标而设置和规划.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是沿用国外传统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即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随着学科分科越来越细,课程门数越来越多,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计划在系统性,完整性不断加强的同时,学科之间缺乏联系,不同学科由于强调学科完整性和独立性而造成内容重复与交叉,基础与临床之间教学内容脱节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真正接触医院,接触病人,更不会看病,识病.只有在学完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和第五学年毕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而学生在后期学习临床专业课时,又把基础课学到的知识搁在一旁,使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此,我们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年开设了临床医学导论课,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真正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融合.同时,这也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医生专业精神,强化医学理念,提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我们每年从学生的检测期实践报告中甄选出优秀报告或论文,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和学校有关部门,供学生品鉴.

在现代医学教育理念指导之下,我们经过10年教学实践,认为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意义:

从改革医学教育体系看,"导论"体现了课程整合,加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第一篇"医学篇"使学生了解医学史,医学学,卫生管理学,医学教育学等知识,学习前人为医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学习无数先辈高尚的医德和救死扶伤的事迹.从现代医学高度理解健康,疾病的概念,了解病人的经历,学习以病人中心的医疗体系,学习什么是人性化的医学,理解医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从培养医生职业素质角度看,"导论"可以促使学生早期体验医生角色,加快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进程.导论第二篇使学生了解医生角色是什么,病人角色是什么,怎样处理医患关系,并且到基层医院学习,到病房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心理学理论提示,当医学生进入医学院从尸体解剖室实习开始,就开始了社会化进程.第一次见到病人死亡,第一次见到手术切开皮肤,第一次为产妇接生,都会对由医学生转变成医生这一角色过程产生影响,早期的社会化过程对学生毕业后进入医生角色有很大的帮助.

从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角度看,"导论"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兴趣.目前,医学院校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低年级对为什么要学习枯燥的基础医学理论不理解,没兴趣,普遍讨厌死记硬背.这种现象被美国学者F.D.沃林斯基在"健康社会学"中称之为医学院校学生的亚文化.医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基础知识一直占据基础学习阶段,只有到临床实习之后才会主动学习医学知识.自从《临床医学导论》开课之后,学生对于学习医学知识的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培养学生临床能力角度看,"导论"的第三篇临床篇使学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的全过程,着重介绍疾病症状学,教会学生问诊技术与采集病史的方法.在学生的早期临床见习中,首先接触到病人出现的诸如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学习了系统症状学和问诊要点,初步掌握症状所联系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意义,为诊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病人怎么写作提供机会.

总而言之,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已经被国内外医学院校广泛认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诸多院校都将其列为核心课程,我国很多医学院校也已竞相开课.我国教育部已经将"早期接触临床"列为高等医学教育评估标准之中.

课程设置特色:

课程总体框架是以"医学,医生,疾病,病人"为中心,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医学史,医学学,社会医学,医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诊断学的内容.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得益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把学生单纯导向临床,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懂得医生在社会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医生的神圣使命,以及做为一名医生的所应具备的条件,标准等问题.

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课

第一篇:医学篇.学习医学的发展史,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改革方针等内容.

第二篇:医生与病人篇.学习病人心理,医生角色,医生能力,医疗人际关系等内容.

第三篇:临床篇.学习疾病概论,疾病病因,疾病表达,症状,思维等,掌握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初步理论与能力等内容.

第二部分:临床见习(一周)

学生在附属医院病房会见病人,采集病史,参加医护劳动等,并要求学生在代教教师的指导下采集两份病史,代教老师对同学的病史采集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写出书面的评价报告.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课(检测期一周)

学校为每位同学开出一份介绍信,介绍同学利用检测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家乡基层医院或其他卫生机构实习一周,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实习心得一份.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多年来,我中心利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23所医学协作院校,共同实施多项重大医学教学改革研究,其中部分在全国医学院中得以实行和推广.2005年,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举办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广早期接触临床的经验和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经验.共有来自全国26所医学院校的70余位教师参加,引起强烈反响.1999年起,孙宝志教授任主编的教育部重点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导论》于199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已进行了两次修订,同时该教材也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供全国30余所医学院使用.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成果的研究与推广.

1.探索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心认真借鉴国内,外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通过拓宽医学专业口径,重新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改革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新的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达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拓宽基础,突破三段,整合课程,三个优化,搞活教法,全面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项教学改革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中心应用该培养模式,重新修定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培养方式,加强创新精神培养,充实新科技,新进展内容,增加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使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结合GMER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是2002年4月由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正式发表在《MedicalTeacher》杂志上,是全世界医师通行的核心能力.IIME将其归纳为七个领域,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GMER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①书面考试中的多项选择题(MCQ),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③观察者(教员,同行,护士和病人)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他们的表现和病志书写进行打分.

我中心从2003年开始,结合GMER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其中针对笔试中的多项选择题(MCQ),我们编写了《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和《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实践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为全国多数医学院校所采用,得到了卫生部和兄弟院校的认可.同时,积极研究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我们对临床医学生进行10年的评价实践,并进行了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研究.

3.实施PBL教学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2006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以"大学创新与怎么写作"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文提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和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正是莱文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从2004年开始,我中心在全校范围内推广PBL教学改革,促进了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在临床科室的有效实施,会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创新人才,以至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出有益的探索.

4.模拟技术大量应用于实践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患者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新的《医师法》也对实习医生的临床活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目前医学生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应对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生实习机会明显减少的现状,中心适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模拟技术,大量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教学理念,先后进行了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病例(CCS),模拟器械训练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多项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满足了学生临床实践的需要.其中,2007至2016年,我中心开发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已在全国10个省市的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进行试点.


5.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中心针对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不断编写和完善相关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CAI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师生互动性.其中11部多媒体实验课件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体现了我中心实验课教学的实力和水平.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着)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英国杂志MedicalTeacher2003对临床住院医师进行个体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年1期医学与哲学2007年1期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2期21世纪新的医学目标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2005年2期中国北方13所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试卷的试题综合评价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1期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年5期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年2期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年6期

加强临床医学导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举办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广早期接触临床的经验和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经验.共有来自全国26所医学院校的70余位教师参加,引起强烈反响.

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培训交流:几年来,团队一直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后续梯队的培养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推出了一系列培养中青年教师的计划与措施:1.派出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2.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的各种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3.尽可能地为中青年教师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创造条件.4.通过邀请国内外着名学者来华讲学,增进中青年教师与同仁的学术交流.5.鼓励年轻教师在职学习,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

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不断强化双语教学观念和意识:聘请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方面的教授对教师做教学方法的介绍,对青年教师进行PBL培训,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加强教学水平和教学过程的评估:加强教学质量网络监控,坚持集体备课,联合备课和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不定期抽查教学大课和教学实习,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反馈各种教学信息,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

提高医学教育研究水平:加强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医学教育水平,建立了院级教学改革课题,鼓励各种级别的教学课题申请,鼓励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积极进行医学教育以及教学管理研究.

支持兄弟院校教学:长期接受各兄弟院校教师来我中心观摩,学习.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医师资格考试实证效度研究15万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基金项目2007-2016医学考试试题开发和信息

技术应用研究16万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基金项目2005-2016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119.7万美元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2003—2016中国住院医师培训改革45万美元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2006-2016医学教育硕士培训18万美元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2006-2016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从1999年至今,已培养了5000余名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效果明显,深受学生喜爱.

编写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导论》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供全国30余所医学院使用.并于2005年,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举办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广早期接触临床的经验和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经验.培训班有来自全国26所医学院校的70余位教师参加,引起了强烈反响.

组织完成《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实践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和《医学诊断学国家试题库》,并由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广泛使用.

组织完成教育部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报告,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教育部高教司制定文件,要求全国医学院校认真学习,并在全国医学院校中获得广泛好评,本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临床医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对我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起到深远的指导作用.

组织开展我校临床医学毕业考试,完善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实践与研究.其中,2007至2016年,我中心开发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已在全国10个省市的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进行试点.

研究生在读人数:博士4人,硕士20余人.已毕业博士生2人,硕士生20余人.

中心多次举行了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参加人员2000余人.为本科生及教学医院举行专题讲座10余场次.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和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讨系统的进一步合理设置以及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医学系统内的各方面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完善考核方式,逐步引进PBL带教的模式,并推广递进式PBL带教方法.

2.配合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完善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力度,充分应用SP教学和高端模拟教学.

3.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开设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大力开展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沙龙,进行素质教育.

4.开展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科科研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的转化.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5.加强和医学发达地区的交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换和互访,加强教学工作的研讨和对话,不断地提高教学理论和教学素养,探索新形势下医学教育如何适应和发展的问题,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

加强编写相关配套教材建设:以理论课教学为主线,完善临床医学导论实习大纲,在已经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和该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实习教材是目前的重要工作.

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团队始终把教学质量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立"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督导组,质量评价系统"的三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

1.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案书写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师工作汇报制度,考教分离制度等.中心还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学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及时了解学习需求,从而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督导组.中心设督导组成员进行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并不定期地深入临床技能实践教学现场了解情况,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实验设备,经费投入,实验环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等提出意见及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中心,中心根据督导组的意见及建议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调整,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

3.制定了质量评价系统.制定专门的实践,实验课教学信息与评价表,并在网页上开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系统,从而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指标进行质量评估.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经过建设,争取达到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将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了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特拟订如下建设计划:

(一)加强临床医学导论教学队伍建设

1,全面,系统地提高教学的专业素质.培养中青年教师出国学习,每年安排团队教师参加4—6次国际性,全国性的专业学术研讨会议,以会代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带动课程水平的提升.

2,每年继续邀请国内外着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继续实行观摩教学制度,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每学期举行观摩课,全体团队教师观摩听课.

4,继续实行青年导师制度,实现高级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大力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对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案例库,教辅材料要及时更新.

(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与教师讲授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勤于思考,发现问题,以达到教学相长.采取多种形式——多媒体,课堂讲授,网上录像,社会实践,开办论坛,讲座.

(四)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完善临床医学导论精品课程网页,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必要的试题库,教师教学录像等全部上网,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五)完善课程建设的管理体系

完善和执行教学各项制度,多种渠道听取学生意见,网页应及时更新,做到教学组织管理体系科学,规范,更好地为学生怎么写作.

八,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在现代先进医学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在原有教学改革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围绕"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教学改革对医学生的临床学习起到了促进和提高的作用,不仅使临床医学教学系统化,课程设置以及见习安排合理化,而且培养了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加强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学科间交流充分,并有高效合作.有一大批热心投入教学工作的老,中,青教学专家和教学骨干,围绕着教学和教改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团队组成较强,科研水平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团队负责人有强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能力.申报材料完整,有很好的基础和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实践,教学总结和文章发表.

总之,中国医科大学"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的临床医学教学团队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且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可以对这种成熟教学模式,加以推广.

(公章)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手机:

个人电子信箱:

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校长(签字)年月日

教育部门

(公章)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6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