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基地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62 浏览:21377

巧妙联系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苏省江都市仙女镇小学郑朋邮编:225267

论文摘 要: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离开了鲜活的学生生活实际,也就变成了枯竭之水.所以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更高,创新意识,能力更强,最终养成独具个性的美术素养.

关 键 词:地方美术资源巧妙结合因人而异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和领会美,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校地处苏中农村地区.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面对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使我感到如果能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农村孩子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动手操作创造美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美术素养,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立足课堂,并走出课堂,到社会,到家庭,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感受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等特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同时带领学生共同发现新材料,巧用新材料,将创新能力的提高与美术课程资源的巧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与各位探讨如何巧用地方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自选材料,让"创心"得到呵护

在美术课上,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喜爱的美术材料,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有了创新的载体,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跳舞的点和线》一课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力求表达出自己的创新想法.本课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作品,体味点线的形状和,浓淡的节奏美.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鼓励学生找找身边的点,线资源,有的学生用绒线,有的同学用渔网,有的同学用米粒.这样把看似枯燥的构成教学,组织的非常有趣.同时,通过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对培养和呵护学生一颗创造之心,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真材实料,让"创趣"得到激发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多么重要.这种兴趣应该是持续的,延展的,并且应该是内涵的,创造的.教者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这一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开发课程资源,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例如教授《我做的点心》一课时,由于我校地处某市东郊,学生从小到大都深深受历史悠久的包子文化熏陶.对面点可以说是不光熟悉,而且非常地具有感情.在引导时,我鼓励学生从家里带来真的做包子的面粉,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哪高兴劲就知道学生的热情是非常的高涨.并通过电磁炉现场蒸一蒸同学们亲手做的点心,再让大家共同尝一尝点心.通过这样"真材实料"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势必会让更多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

三,组织活动,让"创能"得到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所以将创新收集地方美术资源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

例如在教授《我造的花园》一课时,就带领学生一是到本地的花园去实地观察,和开展写生活动,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对花园有个表象的理解,其二以小组为单位到互联网上了解花园的知识,对花园的布局到建筑风格有个深入的了解,其三分头去收集做花园需要的材料,最终比比哪一组做的花园最有创意.在三步骤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浅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索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多能力培养的舞台.

四,会声会影,让"创乐"得到追寻

把快乐请进课堂,让学生在美妙,快乐的感受中学习表现美的技巧,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美的创作,是我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美术教学的内容往往决定学生的绘画兴趣,好的美术课设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每一节课教学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的资源素材都可以在我们身边发现与巧用.如果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组织教学,那么就能让每位学生从美术课堂中找到乐趣!

例如在教授《我做的面具》一课时,让学生去寻找身边垂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如各类蔬果,家禽的羽毛等.有的学生很快就通过刻,挖,切等技法,制作完一只面具,而有些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做好面具的学生把面具蒙在脸上,并播放音乐让他们表演舞蹈,小品,还可以唱歌,其他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做,也一边借鉴其他同学的样式.这样一部分学生表演完了,另一部分学生也做完了.并邀请后做完的同学一起来参与表演.这样一节美术课就很充实,很有乐趣,将学生内心深处喜"乐"的内在因素得到激活,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课中的乐趣,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五,结合传统,让"创梦"得到放飞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如何能结合地方资源,让学生的创造梦想得到放飞.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美术课文化含量,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例如在教授《灯彩辉映》一课时,我就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和学生一起漫话灯的历史,彩灯的制作种类和彩灯背后所折射的人文内涵.随后就让学生一起欣赏交流从家里带来的彩灯,分析讨论现代塑料(磨具压制)灯具与传统纸质(手扎)彩灯,在表现对象,材料和工艺水平上的不同.让学生发现灯具的渊源文化,体会彩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理解民间传统工艺艺术的历史价值,生活与审美价值.逐渐让学生意识到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尽力统整与提升人文精神.

总之,学生的创造基因是需要教师去激发和引导的.离开了物质材料的创造又是无源之水,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将学生的创造力与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形成创造的习惯.